吳潯
摘 要:審題的失誤是造成作文失分的關鍵所在。本文從作文審題誤區(qū)談起,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審題 誤區(qū) 概念 聯系 隱性
審題是寫作文的第一要事,審題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作文的成敗,之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一點是由應試作文的選拔性決定的,作為應試作文在篇幅、題材、觀點等方面都做了相應的限定,自我發(fā)揮的余地小。因此,審題就成為作文的第一步。了解作文審題的誤區(qū),減少不必要的失分,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下面就從命題作文、話題作文三種考場作文命題模式來簡單談一談作文審題的誤區(qū)及解決的辦法。
審題誤區(qū)一:不能準確理解概念內涵。
不能準確理解概念內涵主要變現在對命題或話題中的關鍵字詞在理解上出現偏差,不能照顧全面,只取其片面,不能觸及概念的內核。如“知足常樂”,片面地理解“常樂”就是一種取得物質滿足的簡單快樂,就是一種享樂,觸及不到精神和思想的領域,不能看到“常樂”應該指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或者理解為“知足”就行,從而大談知足的好處,“不知足”的壞處,也偏離了題意,造成審題的誤區(qū)。
解決方法:文題只是一個詞或者一個短語,標題本身就是題眼,必須準確全面地理解該詞或短語的含義,不僅要理解該詞的字面含義,還要認真挖掘其內在的深層含義,分析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能小題大做。尤其要關注概念中對題意起決定性或導向性的關鍵詞語,只要抓住了這一點,就能深入挖掘概念的內涵,準確把握概念的本質,為立意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如“知足常樂”的關鍵詞是“常樂”,指的是精神思想層面的一種愉悅式滿足。“知足常樂”是一個整體概念,不能片面地割裂性地理解。寫作時,可以敘述自己活他人因知足總是快樂的經歷、感受,也可以寫成一篇議論文,論述為什么總是快樂的道理。抓住了這些,就等于抓住了審題的關鍵。
審題誤區(qū)二:不能準確把握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
如果標題是以短語的形式出現,同時有多個概念,各概念之間往往又存在復雜的關聯,很多同學在審題時,弄不清概念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兼容并存關系、條件關系、交叉關系、因果關系、層進關系和是非取舍關系等,造成審題失誤。如“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強調前者否定后者或者強調后者否定前者,都沒能準確把握住兩個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導致審題誤差。
解決辦法:弄清并抓住概念之間的關系,多角度,多層面地解剖題意,就能達到準確審題的目的,就成了立意構思,更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如“紀律與自由”是一對對立統一的關系,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同時兼具不可分割的一面。沒有“自由”,也無所謂“紀律”;沒有“紀律”,更談不上什么“自由”,兩者對立統一。變通理解可為,沒有紀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一個人要想有自由,必須要收到紀律的約束,這樣才能實現,因為不存在絕對的自由。如“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是一個兼容并存的關系,兩個概念之間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離,可以側重寫其中的一個,但是必須都要兼及另一面:即使別人的意見是錯誤的,也要考慮其反面借鑒的價值,汲取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由此可見,只有抓住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徹底弄清楚概念之間的關系,才能審好題,為后面的寫作成文打好堅實的基礎。
審題誤區(qū)三:忽視隱性要求。
命題即文章標題類作文,看似簡單,實際上題目中往往隱含了一些不易察覺的隱性要求。這些隱性要求對文體和寫作手法進行了隱含的限定。如果在審題中忽略了這些隱性要求,同樣也會導致在審題上出現偏差。如“詩意地棲居”一題,“棲居”不僅僅指生活本身,大寫特寫如何住得好,質量高,房子設施豪華等等,只理解到這個層面,就未免顯得太膚淺了。這里的“棲居”更為深層的內涵應該是思想精神的著落處、寄居所。對于“要求+文題”的關系式命題作文,不看要求,直接成文,同樣會走進審題的誤區(qū),造成審題偏差。在話題作文中,忽視隱性要求主要表現在忽略話題與材料之間的關系,不看材料直接作文,或者不看材料直接將話題當做標題作文。
解決辦法:明確隱性要求,在限定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
一些命題作文的隱性要求往往隱含在限制性字詞中,如“詩意地棲居”,“詩意地”三個字作為寫作的重點,其隱含的信息是,生活本身不全是美好的、一帆風順的、浪漫的,還有太多的艱難困苦,面對這些,我們選擇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就一定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幸福。審題時,必須明確這一點,才能準確地立意成文。
在話題作文中,話題與材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能因為有了話題就忽視了對材料的解讀。話題中的材料是命題人對命題情景的一種獨特角度的營造,只有弄清楚了材料的思維指向,才能保證對話題的準確把握。再有,就是通過材料的個例來走進話題,進一步推敲話題的內涵和外延,通過這樣的審題過程,才能逐漸審出最佳題意來。
要想寫好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就要善于“化大為小”。這類作文的寫作范圍十分寬泛,如果僅把話題或命題當做一個僵死的概念,視為“鐵板一塊,不可分割”的整體,籠而統之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點要求就是善于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給自己提供一個充分發(fā)揮、具體表現的好舞臺,這樣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內寫出立意鮮明集中、內容具體充實的好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話題和命題作文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針見血”。如“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樣一個大范圍“化而小之”,變?yōu)橐粋€具體的小范圍,可以寫“生活態(tài)度”方面的,可以寫“辨明是非”方面的,也可以寫“意識轉變”“思維方式”“教育改革”“道德修養(yǎng)”“人物評價”“歷史反思”“職業(yè)選擇”“個性發(fā)展”等等方面的,這樣,“化大為小”,“化空為實”,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現題材多樣、迭彩紛呈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