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作家
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呂向陽的《老關中》貴在有“情”。文章萌于生活,生于“情胎”。劉勰《文心雕龍》云:“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睙o情無文章,小情小文章,大情大文章?!独详P中》給予我們的重量,不僅僅是關中民間文化這個大題材的重量,而是赤子之于母親的親情重量,還是尋根問祖、叩問歷史文化的重量。文章中那俯仰五千年關中厚土大地的大氣度,那傾心關中民間文化的大情懷,那骨子里抹不去的一腔蔥綠、晶瑩,以及絲絲牽掛、縷縷憂思,全都通過作者的文字滲透到了“老關中”的生命天地里。呂向陽寫《老關中》十八篇,句句言物而動情,篇篇寫人而傾情。他寫《老關中》,如同赤子寫父老,情純而不雜;恰似孝子寫慈母,情深而不詭;猶如兒子憶椿萱,情重而不??;宛若膝下頌春暉,情真而不飾。
呂向陽的尋根文字,充滿了憂國憂民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在《老關中》十八篇中,篇篇都能見到,聲聲都能聽聞。一字字情的傾訴,本乎關中民意;一句句心的呼喚,系乎神州國魂;一行行愛的文字,歸乎民間文化。呂向陽有了關中這個“根據(jù)地”,有了民間文化這個“主戰(zhàn)場”,有了《老關中》這個“大果實”,就一定能夠以筆為鋤犁,以紙為良田,在關中民間文化的天地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耕耘出更大更美的豐收田野,為中國夢收獲到更多更甜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