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喬
熊十力是著名的哲學家,民國時期曾在北大任教授,為人狂放不羈,常常因為一些學術問題和別人激烈論辯,曾經和作家廢名論辯,乃至大打出手,被世人引為趣談。
熊十力開了一門課,有一次談到新唯識論,他大發(fā)議論,認為佛學唯識論和儒學其實是一體的。不料,他正講得津津有味時,一個張姓學生認為他說的不對,站起來反駁他的觀點。
為了說服這個學生,熊十力引經據典,耐心地開導和啟發(fā)他。不過,這個學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熊十力怎么也說服不了他。兩個人互不相讓,爭辯個沒完。就這樣,整整一個學期,熊十力和那個學生時不時爆發(fā)論戰(zhàn),各執(zhí)己見,毫不妥協(xié)。
期末考試,熊十力偏偏就出關于這個學術問題的考題,因為這不僅是課程重點,同時也有點為難那個學生的意思。不料,那個學生還是“不思悔改”,堅持寫上自己認為對的觀點。熊十力閱卷,看到如此,自然認為是錯誤的,于是評為不及格。
按照學校規(guī)定,不及格的科目下學期要補考,而且補考成績要打九折,也就是說要達到六十七分才算及格。為了表示決不讓步,熊十力出題還是照舊,而那個學生也是寸步不讓,答卷也仍是原樣,熊十力給了他六十分,打九折,不及格。再補考,仍然是雙方都不讓步,評分又是六十。不過,最后熊十力似乎還是妥協(xié)了,六十分沒有按例打九折,算及格。
那個學生喜不自勝,找到熊十力說:“熊先生,你終于肯承認錯誤了!”熊十力用力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他對學生說:“你錯了,在這個學術問題上,我是一絲一毫不會讓步的?!鳖D了一頓,他繼續(xù)說:“不過我確實錯了,我不應該堅持己見,卻不容許別人堅持己見。這次補考沒有打九折,就是因為你能夠堅持己見?!睂W生嘆服作揖。
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絕對的答案,能做到堅持己見,也容許別人堅持己見,這才是為人處世的良好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