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七七
香蕉也會滅絕?全球第4大主食農作物香蕉,如今正飽受橫掃南亞、中東、非洲和澳大利亞各大洲的“黃葉病熱帶第4型”威脅,危在旦夕……香蕉,可能命不久矣。
黃葉病1號KO大麥克香蕉
事實上,香蕉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已經遭受過滅頂之災。20世紀初,最受歡迎的是大麥克香蕉,果型大、口味出色,堪稱香蕉界的哈根達斯。且大麥克果皮結實,運輸時可直接扔進船艙而不用擔心摔壞,這些讓大麥克很快成為全球香蕉的主流品種。但好景不長,大麥克遭遇了它的天敵——黃葉病1號。引發(fā)黃葉病的是一種形狀如鐮刀的真菌,一旦糾纏上香蕉母株,鐮刀菌就會從母株根部開始,進入維管束,阻礙水分及養(yǎng)料在株內輸送,使香蕉樹心萎縮發(fā)黑,尚未開花便宣告陣亡。
黃葉病1號讓大麥克節(jié)節(jié)敗退,產量大幅下降。1923年,甚至出現(xiàn)一首轟動一時的美國歌曲《是的!我們沒有香蕉》,講述的就是香蕉因黃葉病而供應短缺的情況。到1960年,已有大量農地被迫荒廢,種植大麥克的公司幾近破產。就這樣,大麥克與黃葉病首度交鋒便以失敗收場,退出了歷史舞臺。
硝煙散去,人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戰(zhàn)爭中竟還有幸存者——華蕉。與大麥克相比,華蕉的口味只能算廉價冰淇淋級別,但產量不錯,儲存運輸還算方便,也適宜廣泛種植。于是,華蕉接棒大麥克登場,成為20世紀后半葉至今全球的主流品種,市場份額高達99%,開啟了華蕉時代。
黃葉病4號小種PK華蕉
然而,華蕉也遭遇了宿敵的迎面痛擊。20世紀80年代末,噩夢般的黃葉病卷土重來!這次它改頭換面,進化出新變種——黃葉病熱帶第4型,又稱黃葉病4號小種。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正如大麥克當年的潰不成軍,華蕉在黃葉病4號小種面前也毫無抵抗力。從印度尼西亞開始,黃葉病4號小種逐漸在亞洲種植園蔓延。
這一戰(zhàn)便是二十多年,華蕉無法撲滅頑強的最新型黃葉病真菌。一株香蕉樹死亡,就會蔓延到蕉園內所有植株,甚至整個蕉園。黃葉病4號小種昂首闊步,在重創(chuàng)亞洲香蕉生產后,大舉進軍非洲、中東、大洋洲等地的香蕉種植園區(qū),一時間哀鴻遍野。雖然它尚未染指全球最重要的出口香蕉種植地——拉丁美洲,但這也只是時間問題。香蕉,再一次面臨著滅頂之災。
香蕉保衛(wèi)戰(zhàn)
半個多世紀前成功抵御了黃葉病1號入侵的華蕉,為何在面對黃葉病4號小種卻不堪一擊?一是因為鐮刀菌結構特殊,有一個不斷加厚的厚膜孢子,抗藥性強,不易消滅;二是因為黃葉病主要通過土壤傳播,傳播速度快,且鐮刀菌在土壤中可潛伏30年以上,常常會死灰復燃。
但華蕉一敗涂地的根本原因,卻是在香蕉上。最初,香蕉和其他水果一樣,是有種子的,種子不僅多,還很大,果肉卻很少,吃起來很麻煩。于是,有人便進行了改良,將野生香蕉和四倍體的芭蕉雜交產生了三倍體的香蕉,即現(xiàn)在無性繁殖香蕉。無性繁殖導致了同一品種香蕉的遺傳性質單一,遠遠落后于黃葉病真菌的演化速度,一旦疾病入侵,這些缺少遺傳多樣性的同種香蕉就很容易被一網打盡。此前的大麥克,便是深刻的教訓。
華蕉與黃葉病4號的拉鋸戰(zhàn)仍在進行,除了對致病菌采取更嚴格的檢疫措施、種植基因改良后的華蕉試驗植株、通過雜交育種制造抗病性更強的華蕉替代品種,也許還應考慮放棄不能有性繁殖的三倍體香蕉品種……
保衛(wèi)香蕉,刻不容緩。好在,黃葉病4號小種的擴散還需要時間,這場戰(zhàn)役勝負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