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摘 要: 少年的閏土,是一個可愛的孩子,“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他的手是那樣“紅活圓實”。然而中年的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他的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戴一頂破氈帽,身上是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他的手已經(jīng)變得“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一對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他的摧殘。在過去二十年中,閏土經(jīng)受著人間的苦難,生活的勞苦,忍受著風風雨雨的殘酷折磨,他在水深火熱中掙扎著,只到中年的閏土,宛然一個小老頭,這種可悲的變化,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關鍵詞: 《故鄉(xiāng)》 閏土形象 外貌 行動 思想性格
《故鄉(xiāng)》位于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名作。這篇小說描寫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nóng)村的情況。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發(fā)生了重大變革,但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因此這場革命運動并沒有給中國帶來根本性變化,中國農(nóng)村更是走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chǎn)?!豆枢l(xiāng)》中的閏土,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生活饑寒交迫,對現(xiàn)實不滿卻又未能覺悟的農(nóng)民形象。在小說中,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把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生活饑寒交迫的閏土刻畫得栩栩如生。
首先是人物外貌的對比。少年的閏土,是一個可愛的孩子,“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他的手是那樣“紅活圓實”。然而中年的閏土,“身材增加了一倍”,他的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戴一頂破氈帽,身上是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他的手已經(jīng)變得“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一對比,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他的摧殘。在過去二十年中,閏土經(jīng)受著人間的苦難,生活的勞苦,忍受著風風雨雨的殘酷折磨,他在水深火熱中掙扎著,只到中年的閏土,宛然一個小老頭,這種可悲的變化,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罪惡。
其次是行動上的對比。少年的閏土靈活、勇敢。月亮底下,他捏著一柄鋼叉守衛(wèi)著西瓜地。他剛到“我”家時,“不到半日”便與“我”熟識了,還滔滔不絕地為“我”講許許多多新鮮的事,教“我”捕鳥,教“我”看管西瓜地,教“我”捉魚,臨走時“躲在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但中年的閏土,變得動作遲鈍,呆滯?!拔摇迸c他相見時,他只是站著,“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母親叫他坐下,他也是“遲疑了一回”,才“終于就了坐”,問起他的境況,“他只是搖頭”,臉上的皺紋“卻全然不動”,見到了中年的閏土已經(jīng)“仿佛石像一般”。
再次是思想性格上的對比。少年的閏土,很怕羞,但他天真活潑,純樸又機靈,而且見識廣,他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中年的閏土,長期受到封建制度的壓迫,心靈上深深打上了封建思想的烙印。一方面,他深受封建道德觀念的毒害,信奉封建尊卑有序的思想,自賤自卑。雖然閏土與“我”在少年時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中年再見時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表情”,但對“我”卻恭敬起來,并分明地叫了一聲“老爺”,讓“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還叫他的孩子水生來“給老爺磕頭”,母親叫他不必這樣客氣,他卻說:“啊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么規(guī)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母親叫他坐下,他也先得遲疑一回,才敢坐下。如今的閏土竟然也講起“規(guī)矩”,這所謂的“規(guī)矩”便是封建道德觀念。另一方面,中年的閏土深受傳統(tǒng)的“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的毒害,他的生活饑寒交迫,在困頓中掙扎著,卻仍盲目地生育。他說:“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飽……”此外,中年閏土又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他信奉鬼神,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神明的身上?!拔摇奔野徇w時,“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盡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選擇”,但他首先要的,卻是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桿臺秤。閏土正是為著崇拜偶像,為著他那“切近的愿望”。
黑暗的封建制度,給閏土的身心以極大摧殘。魯迅在《故鄉(xiāng)》中還從更深一層對閏土這個形象進行刻畫。這就是,閏土對現(xiàn)實顯露出不滿,卻不覺悟,他麻木到甚至信奉神明,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對偶像的崇拜,卻不抗爭。正因為如此,魯迅在閏土的身上傾注了無限的同情和希望,也表現(xiàn)了作家的反封建思想和對廣大農(nóng)民生活、命運的關注。文中“我想: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他便成了路”,正是深刻揭示了要實現(xiàn)希望,創(chuàng)造新生活,就必須勇于抗爭、積極創(chuàng)造的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Z].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