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黎敏
?
“合合,你好!”
□ 文/本刊記者 黎敏
2016年是中國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丙申猴年,各式各樣以猴子形象設計的文化產(chǎn)品得到了世界人們的喜愛。而在每年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中,也有一只可愛的猴子,它就是中國廣西南寧東博會的吉祥物——“合合”。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會展活動已步入產(chǎn)業(yè)化時代,包括吉祥物在內(nèi)的各要素都成為了會展產(chǎn)業(yè)的重要組成。吉祥物除了作為宣傳展示的卡通形象,其蘊藏的價值正不斷得到重視。東博會作為中國與東盟10國共辦的重要國際性大型展會,歷經(jīng)12載,其產(chǎn)業(yè)鏈的完善、品牌影響力的提升,使得吉祥物“合合”的價值也不可同日而語。如何打造“吉祥物產(chǎn)業(yè)”,讓“合合”不止是吉祥物,更成為傳遞中國—東盟友誼的使者,以及東博會的品牌文化組成,都是升級東博會值得思考的問題。
從奧運會吉祥物到世博會吉祥物,人們對于“吉祥物”并不陌生,它們一般以活潑可愛、正面積極的形象擔當著各領域卡通形象代言人的角色。在動漫文化發(fā)達的日本,各郡縣基本都有卡通吉祥物,并借此來推介地方文化和旅游資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日本熊本縣的吉祥物熊本熊,在推出的兩年時間內(nèi),熊本熊就為熊本縣帶來了約合72.7億元人民幣的經(jīng)濟收益,可見小小吉祥物的巨大價值。
東博會吉祥物“合合”是以獨產(chǎn)于中國廣西的瀕危珍稀動物“白頭葉猴”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白頭葉猴名字中之所以有“白頭”二字,是因為它們頭頂是白的;已在地球生活了300多萬年的它們,體態(tài)可愛,身手矯健,被譽為“石山上的精靈”。在吉祥物的創(chuàng)作中,白頭葉猴的形象通過靈動洗練的筆法升華,配以單純明快的色彩,呈現(xiàn)得更加機靈可愛、富有人情味。取名“合合”則寓意“合作、融合”,反映了東博會“合作與發(fā)展”的宗旨。“合”又與“和平、和氣”的“和”同音,體現(xiàn)了中國與東盟建立和平與繁榮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內(nèi)涵。如此看來,“合合”是一只有“內(nèi)涵”的猴子。
這只有“內(nèi)涵”的猴子與大多數(shù)吉祥物一樣,服務主體宣傳、營銷是它們與生俱來的使命。特別是東博會這樣定期舉行的大型國際展會,對于會期前的宣傳、推介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僅要年年有新意,還要有固定的“招牌”辨識度鞏固東博會的品牌影響力。而東博會吉祥物“合合”,可以作為東博會品牌形象宣傳的有效載體之一。
一方面,“合合”白頭葉猴的形象極具獨特性,是東博會永久舉辦地中國廣西獨一無二的標簽,其形象的傳播也是對中國廣西形象的一種無形宣傳。另一方面,吉祥物卡通化的形象更容易跨越語言、文化的障礙,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赴東博會參展的各國客商,他們也許聽不懂彼此的語言,不了解對方的文化,但是他們都能夠輕松識別一個形象化的東博會吉祥物,每當他們看到這只小猴子,就能想到東博會;通過購買、贈送“合合”的紀念品,他們身邊的朋友、客戶或許也開始對東博會有了了解。
除此之外,“讀圖時代”下,圖像信息更易于被人們接受,也更適合作為品牌形象的具體載體;由吉祥物產(chǎn)品開發(fā)、生產(chǎn)、銷售衍生出的產(chǎn)業(yè),既是東博會產(chǎn)業(yè)鏈的延展,也是東博會打造“吉祥物產(chǎn)業(yè)”,擴大影響力的新思路。
從“合合”具體的形象設計來看,它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扮演不同的角色,設計多樣化的動作;形象可愛、老少皆宜,有親近性,有“內(nèi)涵”,文化性較強。而這三點正是一個值得市場開發(fā)的吉祥物需要具備的“資質(zhì)”。盡管4如此“天生麗質(zhì)”,但在目前東博會的品牌宣傳和推介中,“合合”的身影還相對較少,參展者與“合合”互動的機會也不多。那有沒有可能讓“合合”在今后成為東博會品牌的一大財富呢?又該如何將“合合”打造成東博會的小明星呢?
到一個展會,買些會展周邊產(chǎn)品作為紀念,是許多參展者的一種選擇。因此,生產(chǎn)、銷售在吉祥物形象基礎上設計的周邊產(chǎn)品,可以說是其價值開發(fā)最基礎的一步。比如,將中國與東盟10國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與“合合”的形象進行組合設計,便能夠創(chuàng)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體現(xiàn)東博會主題的作品。而在表現(xiàn)形式上則力求多樣化。
2015年9月,第12屆東博會前夕,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就與中國郵政集團廣西分公司在中國南寧舉行了“幸運郵東盟”有獎明信片首發(fā)式。推出的三款明信片中,就有一款單枚明信片是以“合合”為元素設計的。東博會后,媒體又推出了《“合合”(玩偶)邀你回顧第12屆東博會》的報道。
除了郵票和玩偶,如今的吉祥物周邊產(chǎn)品,其實早已延伸到紀念幣、鑰匙扣、扇子、衣物、餐具等等。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能使產(chǎn)品涵蓋的年齡層更廣,市場潛力也更大。
當然,如果只是設計、銷售周邊產(chǎn)品,吉祥物的價值其實還是局限于視覺層面。北京吉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伏峰認為,不為吉祥物注入個性,不演繹生動的故事,吉祥物就容易成為如Logo式的品牌符號,造成資源的浪費。人們喜歡中國《西游記》里的孫悟空,是因為喜歡他勇敢、無畏的性格,這是《西游記》故事賦予這只猴子的文化價值。那人們?yōu)槭裁匆矚g“合合”這只白頭葉猴呢?那自然也是需要東博會、民族傳說等相關的內(nèi)容作為支撐的,讓“合合”成為一只“有故事”、有個性的猴子。
而在“多媒體時代”,通過跨界、全媒體資源的整合,讓吉祥物借故事“活起來”有了更多可能。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了借吉祥物“海寶”宣傳世博會,主辦方制作了以“海寶”為主角的動畫片《少林海寶》,并同期開發(fā)了小說、漫畫版圖書和音像作品等眾多周邊產(chǎn)品。這些作品中,“海寶”不僅有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也有自己的經(jīng)歷與朋友,讓“海寶”的形象更為立體、生動,具有感染力。
此外,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飛速發(fā)展,讓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元,更傾向娛樂化。借助這些新媒體平臺,“合合”可以“藏”在顯示器后,以人格化的語言與關心東博會的人們進行有益互動,并適時結(jié)合當下熱點,參與網(wǎng)絡話題討論,借熱點宣傳東博會的相關知識、活動、亮點等。讓東博會的品牌宣傳,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按照中國十二生肖屬相的算法,“出生”于2004年的“合合”,恰巧也屬猴,12年后的2016年正好是一個輪回。在這一年的東博會里,你是否會看到更多“合合”的身影,就需要你用心地關注正在積極籌備的第13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了。
聯(lián)系編輯:313464302@qq.com
東博會吉祥物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