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奔,朱曉燕(樂清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浙江樂清325600)
?
樂清市腹瀉患兒A群輪狀病毒感染情況監(jiān)測分析
王奔,朱曉燕
(樂清市婦幼保健院檢驗科,浙江樂清325600)
摘要:目的了解樂清地區(qū)腹瀉患兒A群輪狀病毒(RV)感染情況,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收集本院2014至2015年間就診的3302例腹瀉患兒的糞便標本,采用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3302例糞便標本中,671例檢出A群輪狀病毒陽性,感染率為20.32%。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發(fā)生于0~5周歲的嬰幼兒。輪狀病毒全年均有檢出,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份這四個月份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4.02%、49.61%、36.55%和27. 65%,占全年的77.79%。結論A群輪狀病毒是引起樂清地區(qū)5周歲以下患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流行于當年11月至次年2月份,應引起臨床重視。
關鍵詞:腹瀉??;A群輪狀病毒感染;嬰幼兒
輪狀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3歲以下嬰幼兒秋冬季節(jié)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占到所有因腹瀉引起死亡病例的30%左右。輪狀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且研究表明,公共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不能減少輪狀病毒腹瀉的發(fā)病率[1]。輪狀病毒感染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早期有短輕微的呼吸道感染癥狀,隨后出現(xiàn)發(fā)熱、嘔吐、腹瀉,呈水樣或蛋花樣便,常引起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等,還可引起呼吸道、心、肝、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腸道外多臟器的損害,嚴重危害小兒健康。根據(jù)輪狀病毒VP6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將輪狀病毒分為A~G 7組,其中A組RV感染是致嬰幼兒腹瀉的最主要病因[2]。據(jù)WHO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每年全球5周歲以下的兒童中有超過50萬例因感染RV而死亡,死亡病例多發(fā)生于非洲和亞洲[3,4]。在我國,初步資料表明每年也有4萬嬰幼兒因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的腹瀉而死亡[2]。為了解當?shù)氐妮啝畈《靖腥炯傲餍刑攸c,有助于臨床醫(yī)生盡早的診斷和治療,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一年周期內因腹瀉病來本院就診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一年周期內因腹瀉來本院就診的5歲以下患兒3302例,其中男性2034例,女性1268例,0~<6個月1307例,6~<12個月716例,1~<2歲577例,2~<5 歲565例,≥5歲的137例。糞便標本均為患兒腹瀉癥狀出現(xiàn)后采用清潔容器收集,1個小時內送檢。
1.2方法采用杭州艾博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的輪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乳膠法)直接檢測糞便標本中輪狀病毒抗原,具體操作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RV的感染情況研究期間3302例腹瀉病例中,RV陽性病例671例,總感染率為20.32%,其中男性患兒400例(感染率為12.11%,400/3302),女性患兒270(感染率為8.18%,270/3302)。男性患兒輪狀病毒的感染率略高于女性患兒,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58,P>0.05)。
2.2 RV患兒的年齡分布在本研究分組的各年齡段均可感染輪狀病毒,在671例陽性病例中,≥5歲以上占2.98%,5歲以下占97.02%。輪狀病毒感染主要發(fā)生于0~5周歲的嬰幼兒,感染率為19.71%。見表1。
表1 RV感染患兒的年齡分布
2.3 RV感染的時間分布輪狀病毒全年均有檢出,結果見表2。腹瀉患兒呈現(xiàn)夏季和秋冬季的兩個發(fā)病高峰期,而其中輪狀病毒以11至次年2月份這四個月份的陽性檢出率最高,分別為34.02%、49.61%、36.55%和27.65%,占全年的77.79%,感染率為15.80%(522/3302),全年RV感染趨勢可見圖1,呈偏正態(tài)分布,以12月為發(fā)病高峰。
表2 RV感染的時間分布
圖1 RV感染的時間分布
輪狀病毒腹瀉在全球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嚴重危害著嬰幼兒的健康。RV感染小腸黏膜后,使小腸絨毛細胞脫落,細胞結構破壞,從而小腸吸收面積減小和微絨毛上雙糖酶活性降低,腸道因水、電解質轉運失調,葡萄糖吸收功能障礙引起滲透性的腹瀉,腸絨毛大量的破壞,腸蠕動加快,又加重腹瀉[5]。近來輪狀病毒感染并發(fā)腸道外損害也已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尤以呼吸道損害發(fā)生率最高[6]。
本研究顯示樂清地區(qū)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一年周期內RV感染率為20.32%,且男性患兒輪狀病毒的感染率略高于女性患兒,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58,P>0.05),表明輪狀病毒的感染與性別差異關聯(lián)不大。這與部分報道不盡相同。焦路陽等的研究表明[7],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聶波麗等的研究顯示[8],女性感染率略高于男性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RV的感染嚴重程度與年齡分布相關緊密。雖然在各年齡段均有感染發(fā)生,但5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主要發(fā)病群體,占RV感染陽性病例的97.02%。6月齡以下的嬰兒發(fā)病率較其他文獻報道的要高[9,10],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喂養(yǎng),造成來源于母乳的保護性抗體sIgA,且母乳喂養(yǎng)嬰兒腸道有大量的正常菌群,可有效抑制RV感染。0~5周歲的嬰幼兒,逐漸失去了母乳的保護作用,且自身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全,與外界環(huán)境接觸多,尤其是幼兒園的群體性環(huán)境復雜,衛(wèi)生狀況欠佳,致使暴露機會增多,綜合各種因素使得該年齡段的RV感染患兒最多[4]。
RV呈現(xiàn)季節(jié)性感染,本研究表明腹瀉患兒在夏季和秋冬季有兩大發(fā)病高峰,但夏季輪狀病毒陽性檢出率較低,說明輪狀病毒感染不是夏季腹瀉的主要誘因。而自秋季11月份起至次年2月份開始,RV呈現(xiàn)流行趨勢。其中以冬季的12月份的陽性檢出率最高,達到49.61%,較我國北方內陸地區(qū)報道的RV流行季節(jié)延后,如劉永朱等[11]報道其調查地區(qū)輪狀病毒陽性檢出率在9至11月份最高。分析與南方沿海地帶氣候溫暖有關。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對樂清地區(qū)的輪狀病毒感染情況及流行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為進一步探索輪狀病毒基因類型及特殊病毒,為以后開展更大范圍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目前輪狀病毒疫苗的研制已較為成熟,WHO也已將RV感染納入全球腹瀉疾病控制和免疫規(guī)劃,持續(xù)監(jiān)測本地的RV感染情況和流行特點,對輪狀病毒的防控及疫苗的應用有重大的意義。臨床上,對于秋冬季節(jié)5周歲齡以下的腹瀉患兒應尤其關注RV感染,盡早進行RV檢測,及時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jù),以便疾病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曾玫,朱啟,錢淵,等.上海地區(qū)兒童腹瀉病輪狀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4,19(4):217-219.
[2]王奔,唐玉龍,王寧.輪狀病毒疫苗研究進展[J].國際生物制品學雜志,2012,35(4):178-181.
[3]Parashar UD,Hummelman EG,Bresee JS,et al. Global illness and
deaths caused by rotavirus disease in children [J]. Emerg Infect Dis,2003,9(5):565-572.
[4]Bernstein DI. Rotavirus overview [J]. Pediatr Infect Dis J,2009,28 (3):S50-S53.
[5]陽紅梅,劉秀菊,裴園園,等.深圳地區(qū)腹瀉患兒A群輪狀病毒感染情況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22):3068-3069.
[6]黃曉雅,阮旦青,張欽碧,等.樂清地區(qū)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14,21(7):433-439.
[7]焦路陽,郭慶合,宋志善,等.豫北地區(qū)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分子流行病學特征[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 (15):1199-1200.
[8]聶波麗,張林,尤燦,等.長沙地區(qū)嬰幼兒A群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特征[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8,7(6):403-408.
[9]張麗杰,方安.中國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的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2):186.
[10]程愛香,施振崗,湯萌,等.景德鎮(zhèn)地區(qū)A群輪狀病毒感染狀況及流行病學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3):326.
[11]劉永朱,黃瑩. 55例秋冬季小兒A群輪狀病毒感染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3):291-292.
·檢驗與臨床·
·檢驗與臨床·
(收稿日期2015-09-21;修回日期2016-03-09)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2.033
中圖分類號:R446.62,R5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29(2016)02-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