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秋瓊
(武警廣西總隊醫(yī)院婦產科,廣西南寧530003)
?
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孕婦焦慮抑郁情緒和分娩結局的影響①
鄭秋瓊
(武警廣西總隊醫(yī)院婦產科,廣西南寧530003)
摘要:目的: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孕婦焦慮抑郁情緒與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分析與總結。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2 -04~2014-04共收治的88例孕婦,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產科盆底肌鍛煉指導,對比兩組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及分娩結局。結果:觀察組的SAS與SD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剖宮產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指導應用于待分娩產婦,能夠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改善分結局,效果顯著。
關鍵詞: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焦慮;抑郁;分娩結局
妊娠是女性重要的一個人生階段,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妊娠相關疾病的發(fā)生,是產科醫(yī)師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有文獻[1]報道,專業(yè)的盆底肌肉鍛煉有利于盆底肌肉收縮力的提高,對陰道分娩有重要作用。我院對本次收治的部分孕婦給予了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在改善其焦慮、抑郁情緒及分娩結局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2012-04~2014-04在我院進行產檢的孕婦。88例孕婦中,年齡22~37歲,平均(28.2±1.1)歲;體質量42~75kg,平均(52.3 ±2.1) kg;孕周12~14周,平均(12.8±0.5)周;文化程度: 25例初中,33例高中,30例大專及以上。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兩組在年齡、孕周及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方面不顯著,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的產科盆底肌鍛煉指導,觀察組實施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具體內容如下。
1.2.1對照組
為孕婦講解盆底肌鍛煉的相關知識,授課內容主要包括:了解女性盆底肌群、哪些因素會導致女性盆底肌張力減退、盆底肌鍛煉的具體方式及對分娩結局造成的影響等。同時,指導孕婦進行盆底肌鍛煉:孕婦可自行選擇盆底肌鍛煉的時間,鍛煉時體位不限,如可結合孕婦喜好選擇仰臥、站立或者坐位。訓練之前,叮囑孕婦現(xiàn)將膀胱排空,并進行收緊肛門與陰道的工作;訓練時,先持續(xù)收縮會陰,持續(xù)3秒后放松,將上述動作重復5次,接著快速收縮會陰再放松,然后重復收縮會陰。持續(xù)時間增至5秒后接著放松,循環(huán)往復進行15min左右,循序漸進。訓練期間,若孕婦出現(xiàn)不適,則立即停止鍛煉。孕婦自首診直到分娩,鍛煉時間至少為6~8周。課后,孕婦未接受專職人員指導,自行鍛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以電話隨訪形式繼續(xù)進行盆底肌鍛煉指導練習,對孕婦的妊娠及產后疑難問題進行解答。電話隨訪1次/周,并一對一指導產婦進行產后鍛煉。
1.3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DS)與抑郁自評量表(SAS)對兩組的焦慮、抑郁狀況進行評價,分值越大,焦慮、抑郁情緒則更嚴重[2]。另外,對比兩組的分娩方式、分娩結局及新生兒情況,評定兩組的護理效果。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值檢驗,P<0.05則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兩組SAS和SDS評分對比
指導前,兩組的SAS和SDS評分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 ;指導之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遠遠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的分娩方式對比
觀察組的剖宮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自然分娩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的SDS和S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的SDS和SAS評分對比(±s)
組別SAS SDS指導前 指導后 指導前 指導后觀察組 49.62±3.35 41.25±2.87 50.62±3.61 42.25±2.72對照組 49.48±3.39 46.24±2.78 50.31±3.53 47.15±2.82 t值 0.08 3.336 0.1647 3.4412 P >0.05 ?。?.01 ?。?.05 <0.01
表2 兩組的分娩方式對比[n =44,(%)]
2.3兩組的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共3例發(fā)生并發(fā)癥,1例會陰裂傷,2例會陰切口感染,約占6.62%。對照組共10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2例產后出血,3例會陰裂傷,2例會陰切口感染,3例胎盤胎膜遺留,約占22.73%。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4兩組的新生兒情況對比
觀察組2例早期流產,1例新生兒窒息,1例圍生兒死亡,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為9.09%。對照組4例早期流產,3例新生兒窒息,2例圍生兒死亡,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為20.45%。兩組比較,并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χ2= 2.256,P>0.05)。
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下,對妊娠結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都是醫(yī)學者及產科醫(yī)師關注的重點。對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女性妊娠期與產后進行盆底肌鍛煉是一種主要的解決方法,但在具體開展方面仍未達成共識[3,4]。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給予了電話隨訪形式進行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一對一指導產婦進行產后鍛煉,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的盆底肌鍛煉指導,未隨訪及繼續(xù)指導。對于孕婦而言,通過進行盆底肌鍛煉,能夠有意識、節(jié)律地收縮陰道、尿道口與肛門周圍肌肉,從而有利于提高盆底肌緊張度與收縮力,對促進產后盆底肌肌力的恢復具有積極作用[5]。從表1中可看出,經過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后,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者表現(xiàn)出了較大的差異性。從表2中則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剖宮產人數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顯著。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人數較少。兩組在圍生兒結局方面差異不明顯,說明兩種指導方式在降低圍生兒不良結局中仍有待改進。這說明通過實施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孕婦能夠有意識、有節(jié)律地收縮尿道口、陰道與肛門周圍肌肉,大大增強了盆底肌緊張度與收縮力,有效調節(jié)了孕婦的心態(tài),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更有利于進行自然分娩,大大降低了剖宮產及陰道助產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同時,也有效促進了盆底肌血液循環(huán),能夠有效預防陰道松弛及壓力性尿失禁等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改善孕婦的抑郁情緒。
盆底肌鍛煉可根據孕婦的情況采取相應的體位,也不受地點及時間限制。不足之處是,由于鍛煉方式及動作相對單調,且練習模式不固定,許多孕產婦很難長時間堅持,甚至停止鍛煉。為此,醫(yī)務人員通過電話隨訪方式,對孕婦進行鼓勵、指導,督促孕婦積極進行鍛煉,并一對一指導產婦產后鍛煉,這些做法對于保持孕婦鍛煉的持續(xù)性具有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應用于孕婦中,可有效改善孕婦的焦慮、抑郁情緒,大大減少了剖宮產及陰道助產等難產情況的發(fā)生,還能有效改善新生兒結局,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蔚萍.出院后電話隨訪對產婦行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的效果[J].現(xiàn)代醫(yī)學,2014,42(7) : 818-820
[2]王新,鄧美蓮,李桂友.圍生期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鍛煉依從性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23) : 51-53
[3]胡崢,齊國華,吳燕華.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初產婦母嬰分娩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4,25(09) : 1351-1352
[4]呂靜.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分娩結局及盆底肌張力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2) : 215-216
[5]王新,李桂友,鄧美蓮.盆底肌鍛煉持續(xù)性指導對分娩結局及盆底肌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 : 308-310
(收稿日期:2015-09-20)
作者簡介:①鄭秋瓊(1969~)女,廣西羅城人,學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方向。
中圖分類號:R714.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104(2016) 02-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