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茂利,于文君,于 迪(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錦州 121013)
?
制造業(yè)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兼不同產權性質下的比較
紀茂利,于文君,于 迪
(渤海大學管理學院,遼寧錦州 121013)
摘 要:以2013年滬深A股1 315家制造業(yè)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其2011-2013年的數據,采用迪博內部控制指數量化衡量內部控制質量,檢驗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發(fā)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降低上市公司的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和酌量性費用操控水平,從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程度。進一步研究發(fā)現,無論是國有控股公司還是非國有控股公司,內部控制都能有效抑制真實盈余管理,且在國有控股公司中其抑制作用更強。
關鍵詞:工業(yè)會計學;內部控制;真實盈余管理;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產權性質
E-mail:jmlyz1@126.com
紀茂利,于文君,于 迪.制造業(yè)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J].河北工業(yè)科技,2016,33(2):102-109.
JI Maoli,YU Wenjun,YU Di.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J].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33(2):102-109.
截至2014年年末,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約占上市公司總數的63%,作為中國上市公司的主力軍,它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也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更是國家經濟轉型的基礎。然而在已發(fā)生的財務舞弊案件中,制造業(yè)占據很大比例,這會嚴重影響制造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企業(yè)的盈余管理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很容易演變成財務舞弊,必須對其加以控制。上市公司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風險越來越高,管理層越來越青睞于靈活性與隱蔽性較強的真實盈余管理。但這一盈余管理手段是以犧牲企業(yè)未來的收益為代價換取盈余目標實現的,對公司價值具有實質性損害。COSO報告指出,內部控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合理保證會計報告質量,理論上來講,企業(yè)有效執(zhí)行的內部控制可以降低盈余管理程度。自2006年以來中國不斷致力于內部控制相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至2010年初步建成內部控制規(guī)范體系,規(guī)范體系也從自愿執(zhí)行向強制執(zhí)行過渡,然而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實際執(zhí)行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
美國頒布的薩班斯法案(以下簡稱SOX法案),對企業(y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強制性的要求,此后國外學者開始進行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部分學者以SOX法案的頒布為分界點,研究法案頒布前后盈余管理程度的變化,進而探討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LOBO等[1]發(fā)現,SOX法案頒布后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比SOX法案頒布前要低,這表明SOX法案的實施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而COHEN等[2]發(fā)現,雖然SOX法案頒布后,應計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但真實盈余管理程度卻增加了,公司更加青睞于隱蔽性較強的真實盈余管理而不是應計盈余管理。
還有學者以企業(y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為研究對象,以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和改善衡量內部控制質量高低,研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KAM等[3]發(fā)現,披露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要高于沒有重大缺陷的公司。DOYLE等[4]發(fā)現內部控制缺陷越嚴重的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高,并且這種關系顯著存在于有公司層面缺陷的樣本中,原因是公司層面內部控制缺陷很難被審計發(fā)現。ASHBAUGH等[5]的研究結果表明,對內部控制缺陷進行修正后,應計盈余管理降低,表明內部控制缺陷的改善可以起到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BEDARD等[6]發(fā)現無論何種類型的缺陷,2年內仍未修正的重大缺陷與增加的應計盈余管理有顯著的相關性。MARY等[7]利用2004—2010年的相關數據,研究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是否具有更高的真實盈余管理,結果發(fā)現,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更愿意進行真實盈余管理,即內部控制越差,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此外,公司會權衡選擇應計盈余管理或真實盈余管理,二者不是替代關系。
中國關于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影響的研究起步較晚,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研究出的結論也不一致。張國清[8]發(fā)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沒有影響,內部控制質量的提升也沒降低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張軍等[9]發(fā)現,進行內部控制審核能夠抑制應計盈余管理。張龍平等[10]發(fā)現,自愿披露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較低。雷英等[11]研究發(fā)現,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公司,內部控制較好,可以降低應計盈余管理。吳益兵[12]以內部控制綜合指數衡量內部控制,發(fā)現內部控制水平高的公司,其應計盈余管理程度低。方紅星等[13]發(fā)現,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抑制應計盈余管理,同時能降低真實盈余管理中的銷售性操控和生產成本操控水平。而楊七中等[14]則發(fā)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有顯著地抑制作用,但卻促進了真實盈余管理。
總的來說,國內外學者大量研究了內部控制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而研究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影響的較少,而且沒有取得一致的結論。目前在內部控制的衡量上,中國學者多采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單一指標,如果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鑒證報告、審計報告,則認為其內部控制較好,然而由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一種規(guī)定性要求,上市公司為了應付監(jiān)管部門很可能存在美化其內部控制的動機,因此這一單一指標可能很難較好反映出內部控制實際情況。基于此,本文采用了內部控制衡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全面反映內控實際水平及風險管理能力的迪博內部控制指數,衡量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以占據中國上市公司半壁江山的制造業(yè)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內部控制如何影響真實盈余管理,并進一步研究,不同終極控制人性質下,內部控制作用差異,豐富了內部控制實施效果方面的研究,為降低真實盈余管理提供一些經驗證據,期望對制造業(yè)企業(yè)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企業(yè)內部控制是一種流程控制,滲透到企業(yè)經營活動全過程,不僅包括對銷售活動、資金活動的控制,還包括對財務報告和資產管理的控制等。而真實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對企業(yè)經營活動進行操縱來達到既定目標的實現,包括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
銷售性操控是指公司管理層面臨虧損等短期壓力時,通過臨時性降價、向客戶提供很大的優(yōu)惠折扣、進一步放寬信用條件等來刺激消費,將以后會計期間的銷售額轉移到本期,暫時性的增加銷量和本期盈余,導致低于正常情況的現金流,李彬等[15]發(fā)現進行銷售性操控后企業(yè)未來經營業(yè)績下降,降低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企業(yè)內部控制對銷售業(yè)務的控制,要求企業(yè)要合理設置賒銷額度,并且在銷售業(yè)務、企業(yè)信用檢查和信用額度確定等工作中做到不相容業(yè)務分離,銷售價格也要經過市場調研并經層層審核后確定,以此防止銷售人員為擴大銷售而使企業(yè)承受不適當的信用風險,或因價格不合理導致產品失去競爭力。因此有效的內部控制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銷售性操控水平。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越高,銷售性操控盈余管理越低。
生產成本操控是指由于一定范圍內企業(yè)產品固定成本總額不變,大量生產使得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如果增加的產品邊際成本小于減少的單位固定成本,則單位產品的總成本降低,利潤表中的營業(yè)成本降低,從而使銷售利潤增加。企業(yè)為了避免虧損很可能通過過度生產降低產品成本以實現利潤,李彬等[16]的研究表明,生產成本操控會降低公司未來經營業(yè)績,損害公司價值。企業(yè)內部控制對生產的控制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企業(yè)要依據實際需求合理設置投入產出進度計劃,未經審批授權不得任意增加生產,當企業(yè)內部控制有效執(zhí)行時,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盲目過度生產的操縱行為。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越高,生產成本操控盈余管理越低。
企業(yè)的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研發(fā)支出等屬于酌量性費用,公司管理層對該費用的支出擁有很大的裁量權。由于這些支出在發(fā)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面臨虧損時,可降低甚至不支出以提高當期利潤。進行費用操控的公司將具有更低的酌量性費用。GUNNY[17]發(fā)現管理層通過削減研發(fā)費、廣告費等達到避免虧損、保持業(yè)績增長的目的,而這些費用影響著企業(yè)未來的競爭力及創(chuàng)新力。企業(yè)內部控制要求在進行費用支出時應當由財務部制定費用核算制度,交由財務總監(jiān)審核,最后由總經理審批,不得超越授權審批,并且將審批結果進行存檔,這樣由下而上共同控制,以限制管理層的自由裁量權的任意使用。據此,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質量越高,酌量性費用操控盈余管理越低。
已有研究表明,企業(yè)不可能單一的采取某種方式進行真實盈余管理,而是同時采取幾種方式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據此,本文提出假設4。
假設4: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越好,總體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3.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以2013年滬深兩市A股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選取2011-2013年間的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如下處理:1)由于真實盈余管理的計量需要連續(xù)3年的數據,因此本文在研究時剔除了連續(xù)數據不到3年的樣本公司;2)剔除ST和*ST非正常經營的公司;3)剔除相關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最終得到1 315家樣本公司。本文所需的上市公司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內部控制指數從深圳市迪博企業(yè)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的內部控制數據庫獲得。數據的整理和回歸分析分別采用了Excel2003,SPSS17.0,stata12.0軟件。
3.2 變量選擇和定義
3.2.1 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度量
ROYCHOWDHURY[18]的研究提出3個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模型,COHEN等提出對綜合真實盈余管理的計量模型,借鑒2位學者的研究,本文同時使用3個個體指標和1個總體指標來衡量真實盈余管理。
1)異常經營現金流量模型
式中:CFOi,t指的是i公司第t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SALESi,t為i公司第t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ΔSALESi,t代表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額,為第t年與第(t-1)年主營業(yè)務收入之差。由模型的殘差值得到公司的操控性經營現金流量DCFO。以DCFO的絕對值ADCFO衡量銷售性操控程度。
2)異常生產成本模型
式中:PRODTi,t為i公司第t年的生產成本,等于主營業(yè)務成本加存貨變動;SALESi,t為i公司第t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ΔSALESi,t為i公司第t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額;ΔSALESi,t-1為i公司第(t-1)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變動額。由模型的殘差值得到公司的操控性生產成本DPRODT。以DPRODT的絕對值ADPRODT衡量生產成本操控程度。
式中:DISEXPi,t為i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費用,等于銷售費用加管理費用;SALESi,t-1為i公司第(t-1)年的主營業(yè)務收入。由模型的殘差值得到公司的操控性酌量費用DDISEXP。以DDISEXP的絕對值ADDISEXP衡量酌量性費用操控程度。
3)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總額
借鑒COHEN的做法,用異常生產成本減去異常現金流量、異常酌量性費用后的值,衡量總體真實盈余管理水平,具體模型如式(4)所示:
RM=DPRODT-DCFO-DDISEXP。(4)
式中的RM為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方向,取其絕對值ARM來衡量總體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水平。
3.2.2 內部控制質量度量
采用2013年迪博內部控制指數衡量內部控制質量。該指數依據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財務狀況、經營的效率、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合規(guī)情況建立,能夠全面反映企業(yè)實際的內部控制水平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由國家重點會計課題《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研究》的主持單位深圳迪博企業(yè)風險管理咨詢公司發(fā)布,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公認度。
3.2.3 控制變量的度量
借鑒ROYCHOWDHURY,DOYLE,方紅星、楊七中等人的研究成果,選取公司規(guī)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凈利潤率、管理層薪酬、每股收益、營業(yè)收入增長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等變量,控制其他因素可能對盈余管理行為的影響,具體定義詳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Tab.1 Variable definitions
3.3 模型設計
構建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別檢驗內部控制對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以及綜合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如式(5)所示:
式中DEM分別為銷售性操控盈余管理、生產成本操控盈余管理、酌量性費用操控盈余管理、綜合真實盈余管理,其他變量定義見表1。
4.1 描述性統計
在研究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時,對模型中的所有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Tab.2 Variabl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從表2中可以看出,真實盈余管理總體程度的平均值為0.242,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的均值分別為0.062,0.088,0.172,由此可以看出,制造業(yè)上市公司真實盈余管理行為較為普遍。內部控制指數平均值為6.529,中位數為6.605,標準差為0.735,這表明中國制造業(y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程度一般,內部控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各公司間的內部控制水平差距較大。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小值僅為3.6%,而最大值則高達88.6%,均值為35.3%,制造業(yè)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并且持股比例呈現兩極分化。資產負債率比較合理,均值為0.416,企業(yè)經營比較穩(wěn)健,比較充分的利用了外部資金。
4.2 相關性檢驗
表3反映了內部控制與真實盈余管理各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及其顯著性水平。
由表3可知,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綜合真實盈余管理各指標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可以較好地反映盈余管理程度。解釋變量內部控制指數在10%的水平上與銷售性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在5%水平上與酌量性費用操控負相關,在1%水平上與綜合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此外內部控制指數與操控性生產成本負相關,但相關性不顯著。
表3 主要變量間的相關性檢驗Tab.3 Correlation test of main variables
4.3 回歸分析
1)將樣本數據帶入回歸模型當中進行回歸,得到的回歸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回歸結果的F值分別為243.79,10.61,5.77,22.6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回歸模型具有顯著的統計意義。擬合度分別為38.2%,9.3%,16.6%,23.2%,與同類真實盈余管理的文獻相比較,結果較理想。DW統計量的值都接近于2,這說明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關性。方差膨脹因子值均小于2,說明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傮w來說,回歸方程是有效的。
表4 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影響的回歸結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從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來看,內部控制與真實盈余管理各變量負相關,其中在5%的水平上與銷售性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在1%的水平上與生產成本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在5%的水平上與酌量性費用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在1%的水平上與綜合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說明良好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實盈余管理行為,降低了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以及酌量性費用操控程度。該結論與本文的假設一致,但與已往研究有所不同,方紅星等[13]、程小可等[19]得出內部控制能夠抑制銷售性操控、生產成本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而對酌量性費用操控的真實盈余管理作用不明顯;范經華等[20]發(fā)現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抑制作用很??;楊七中等[14]發(fā)現內部控制越好越通過銷售性操控酌量性費用操控進行真實盈余管理。
2)由于終極控制人性質不同,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可能會產生差異,本文按照最終控制人性質的不同,將上市公司劃分為國有控股和非國有控股兩類公司,其中國有控股公司包括:國有企業(yè)、開發(fā)區(qū)、事業(yè)單位;非國有控股公司包括:民營企業(yè)、外國政府、自治組織、自然人等。最終控制人的信息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回歸結果見表5。
表5 按產權性質劃分的回歸結果Tab.5 Regression results divided by equity nature
由表5可以看出,在國有控股公司樣本中,內部控制分別在1%的水平上與真實盈余管理及其3個方面的盈余操控顯著負相關,表明國有控股公司中,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有顯著抑制作用;在非國有控股公司樣本中,內部控制在5%的水平上與真實盈余管理負相關,在5%的水平上與生產成本操控負相關,在10%的水平上與酌量性費用操控負相關,與銷售性操控負相關,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梢钥闯觯瑑炔靠刂茖φ鎸嵱喙芾淼挠绊?,在國有控股公司中更加明顯,原因可能是國有控股公司相對于非國有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建設較為完善,更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水平。
選取2011-2013年滬深A股1 315家制造業(yè)公司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并進一步研究不同終極控制人性質下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得出結論如下:1)內部控制對不同方式的真實盈余管理均有顯著抑制作用,加強內部控制可以降低真實盈余管理程度;2)不論是國有控股公司還是非國有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均能抑制真實盈余管理行為。與非國有控股相比,國有控股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所需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較充裕,并且有較大的動力和動機滿足政府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要求,內部控制對真實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
鑒于上述結論,本研究建議如下:1)上市公司應依據相關規(guī)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并有效落實和執(zhí)行,確保每項工作都在內部控制的要求下高標準執(zhí)行,以此來防止或減少真實盈余管理的發(fā)生,保證企業(yè)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2)監(jiān)管者應從內容和格式上規(guī)范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對于違規(guī)披露行為加大懲罰力度,促使上市公司不斷加強內部控制;3)投資者可根據內部控制指數辨別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對內部控制披露的相關信息加以關注和重視,監(jiān)督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健全、完善及有效實施。此外,投資者還應當不斷提高自身財務能力,有效識別相關信息,進行科學決策。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LOBO G J,ZHOU J.Did conservatism in financial reporting increase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 initial evidence[J].Accounting Horizons,2006,20(1):57-73.
[2] COHEN D A,DEY A,LYS T Z.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3] KAM C C,BARBARA F,PICHENG L.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 Journal of Practice &Theory,2008,27(2):161-179.
[4] DOYLE T W,VAY S M.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5):1141-1170.
[5] ASHBAUGH S,COLLINS H D W,KINNEY W 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
[6] BEDARD J C,HOITASH R,HOITASH U,et al.Material weakness remediation and earnings quality:A detailed examination by type of control deficiency[J].Auditing:Joural of Practice &Theory,2012,1(1):57-78.
[7] MARY J L,KARIN A P,PERVAIZ A,et al.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evidence of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3,12:1-36.
[8] 張國清.內部控制與盈余質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08,30(23/24):112-119.ZHANG Guoqing.Internal control and earnings quality:The empirical based on a-share companies in 2007[J].Economic Management,2008,30(23/24):112-119.
[9] 張軍,王軍只.內部控制審核與操縱性應計項目——來自滬市的經驗證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2):92-96.ZHANG Jun,WANG Junzhi.Internal control examination and earnings quality:Evidence from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J].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2009(2):92-96.
[10]張龍平,王軍只,張軍.內部控制鑒證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研究——基于滬市A股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0 (2):83-90.ZHANG Longping,WANG Junzhi,ZHANG Jun.Study of the effect of assur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on accounting earnings quality:Based on the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a-share companies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J].Auditing Research,2010(2):83-90.
[11]雷英,吳建友,孫紅.內部控制審計對會計盈余質量的影響——基于滬市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13(11):75-82.LEI Ying,WU Jianyou,SUN Hong.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on earnings quality: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stock exchange[J].Accounting Research,2013 (11):75-82.
[12]吳益兵.內部控制的盈余管理抑制效應研究[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79-86.WU Yibing,A study of the constraining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Social Sciences),2012(2):79-86.
[13]方紅星,金玉娜.高質量內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嗎——基于自愿性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的經驗研究[J].會計研究,2011(8):53-60.FANG Hongxing,JIN Yuna.Can high quality internal control reduce earnings management: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voluntary internal control audits reporting[J].Accounting Research,2011(8):53-60.
[14]楊七中,馬蓓麗.內部控制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4,28(3):80-91.YANG Qizhong,MA Beili.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hoic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method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28(3):80-91.
[15]李彬,張俊瑞.銷售操控與未來經營業(yè)績關系研究: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經濟問題探索,2009(3):157-162.LI Bin,ZHANG Junrui.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future sales control:Evidence from Chinese stock market[J].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09(3):157-162.
[16]李彬,張俊瑞.生產操控與未來經營業(yè)績關系研究: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現代管理科學,2008(9):94-95.LI Bin,ZHANG Junrui.Production control and fu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Evidence from Chinese stock market[J].Modern Management Science,2008(9):94-95.
[17]GUNNY K A.The relation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futur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meeting earnings benchmark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0,27(13):855-888.
[18]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mics,2006,42(3):335-370.
[19]程小可,鄭立東,姚立杰.內部控制能否抑制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兼與應計盈余管理之比較[J].中國軟科學,2013(3):120-131.CHENG Xiaoke,ZHENG Lidong,YAO Lijie.Does internal control restrict real activities earnings management?——A comparison with accrual 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China Soft Science,2013(3):120-131.
[20]范經華,張雅曼,劉啟亮.內部控制、審計師行業(yè)專長、應計與真實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13(4):81-88.FAN Jinghua,ZHANG Yaman,LIU Qiliang.Internal control,auditor expertise,accrual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search,2013(4):81-88.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 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JI Maoli,YU Wenjun,YU Di
(School of Management,Bohai University,Jinzhou,Liaoning 121013,China)
Abstract:With a sample of 1 315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manufacturing listed companies in 2013as research subject,based on their data from 2011—2013,Dibo index is us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It is found that good internal control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sales earnings management,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and discretionary cost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respectively,so that thei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level is decreased.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either in 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ies or in non-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ies,the internal control ha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is stronger in state-owned holding companies.
Keywords:industrial accounting;internal control;real earnings management;sales earnings management;production cost management;discretionary cost management;nature of property rights
作者簡介:紀茂利(1971—),男,吉林白城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財政收入與支出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L14BGL010);遼寧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2014年一般項目(W2014165);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JG13DB185)
收稿日期:2015-12-06;修回日期:2016-01-15;責任編輯:張 軍
文章編號:1008-1534(2016)02-0102-08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doi:10.7535/hbgykj.2016yx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