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銘坤,梁景星,呂婉嫻,林 蔚
(1.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252;2.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000)
·臨床研究·
胃蛋白酶原檢測在胃癌篩查中的應用研究
葉銘坤1,梁景星1,呂婉嫻2,林 蔚2
(1.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252;2.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佛山 528000)
目的 探討血清胃蛋白酶原(PG1、PG2)的含量及其PG1/PG2比值(PGR)在胃癌篩查中的價值。方法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經(jīng)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確診胃癌患者95例,胃潰瘍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定量測定PG1、PG2的含量并計算PGR,并隨機抽取體檢85例胃鏡檢查正常的健康人作為對照進行對比分析。數(shù)據(jù)應用Microsoft Excel 2003 及 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胃潰瘍患者血清PG1、PG2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GR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癌患者血清PG1和PGR較健康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胃癌患者血清PG2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血清PG1、PG2的含量及其PGR對胃癌篩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胃蛋白酶原; 胃癌; 胃潰瘍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根據(jù)全球惡性腫瘤統(tǒng)計資料,胃癌男女性年新發(fā)病例數(shù)在常見惡性腫瘤中分別居第四和第五位,死亡病例數(shù)分別居第三和第五位,年新發(fā)病例和死亡數(shù)分別為98萬例和73萬例,其中70%以上出現(xiàn)于發(fā)展中國[1]。我國屬于胃癌高危地區(qū),早期診斷率低,早期手術率小于5%[2]。胃癌早期并無明顯癥狀,超過90%的胃癌患者是在中晚期就診的,此時已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影響預后[3]。早期胃癌的診斷率目前約10%左右,其治愈率可高達95%。胃鏡檢查是確診胃癌“金標準”,但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性、費用較貴和早期診斷價值有限等原因,難以用于大規(guī)模人群的篩查。
尋求有效的胃癌早期篩查方法成為提高胃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關鍵。近年來,胃蛋白酶原(PG)與胃癌相關性研究引起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的關注,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黏膜變化,可作為胃癌高發(fā)區(qū)胃癌重要篩查指標[4-6]。因為有約1%的PG可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可從血中檢出,所以可通過檢測血清PG判斷胃黏膜狀態(tài)[7-8]。日本報道應用血清PG檢測進行大規(guī)模人群的普查可使胃癌早期診斷率提高至90%[9]。
1.1 一般資料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胃癌患者95例,均經(jīng)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確診,且未經(jīng)手術治療,其中男53例、女42例,年齡24~79歲,平均(57.8±10.8)歲;收集胃潰瘍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19~81歲,平均(47.8±9.2)歲;隨機抽取體檢87例胃鏡檢查正常并且肝腎功能正常的健康者,其中男46例、女41例,年齡24~70歲,平均(40.8±6.8)歲,作為健康對照組進行對比分析,對所有人進行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記錄所有結(jié)果并進行對照分析。
1.2 儀器與材料 儀器為羅氏MODULAR P800全自動生化儀,試劑為北京九強廠家配套試劑,試劑分為PG1和PG2兩種。
1.3 方法 受檢者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分離出血清后,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定量測定PG1、PG2的含量并計算PG1/PG2比值(PGR),所有操作及環(huán)境條件均按說明書要求執(zhí)行,記錄實驗結(jié)果。
胃癌組、胃潰瘍組和健康對照組PG1、PG2的含量及PGR結(jié)果分析比較,胃潰瘍組血清PG1、PG2較健康對照組明顯升高,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GR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癌組血清PG1和PGR較健康對照組明顯降低,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胃癌組血清PG2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各組PG1、PG2檢測結(jié)果及PGR
*:P<0.05,與健康對照組比較。
尋找一種具有簡便、快速、重復性好、非介入性和便于動態(tài)監(jiān)測等優(yōu)點的檢查方法是胃癌診斷方面的一個全新的研究發(fā)展方向[10]。本課題探討胃蛋白酶原在胃癌篩查的應用價值,這將對我國胃癌的早期發(fā)現(xiàn)、診斷和治療產(chǎn)生極其重要的影響,也是提高胃癌生存率和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關鍵。
胃蛋白酶是胃液中的重要消化酶,屬于天冬氨酸蛋白家族。剛分泌出的胃蛋白酶不具有生物活性稱PG,即PG是胃蛋白酶的前體。人PG可分為生化和免疫活性特征不同的兩種PG亞群,即PG有兩種同工酶PG1、PG2。PG1主要來源于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PG2除來源于上述細胞外,幽門腺、賁門腺和十二指腸的Brunner腺也能產(chǎn)生PG2。大部分PG進入胃腸后,進入胃腔的PG經(jīng)過酸分解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繼而發(fā)揮其消化蛋白質(zhì)的作用。因為有約1%的PG可透過胃黏膜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可從血中檢出,所以可通過檢測血清PG判斷胃黏膜狀態(tài)[7-8]。
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胃癌組血清PG1和PGR較健康對照組明顯降低。胃癌組血清PG1水平明顯下降,表明其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因此,低血清PG1水平和低PGR可作為鑒別胃癌高危人群的標志物[11]。PG2無明顯變化,與相關文獻研究結(jié)果一致[12-13]。綜合目前國內(nèi)外多以PGR<3.0且PG1<60 μg/L為對于血清胃癌血清學指標,若PG1和PGR明顯下降,而PG2無明顯變化的患者,應警惕患上早期胃癌的可能,進一步做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胃癌患者。
綜上所述,血清測定PG1、PG2的含量并計算PGR,檢測方便、快速、創(chuàng)傷性小、成本低、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故可作為早期胃癌大面積人群篩查的重要手段。若篩查出陽性患者,經(jīng)胃鏡活檢病理檢查確診,可大大提高胃癌早期診斷率。
[1]Jemal A,Bray F,Center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1):69-90.
[2]吳云林.早期胃癌研究必須從學科建設抓起[J].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2006,1(1):61-62.
[3]馬穎杰,王惠吉,武抗美.血清胃蛋白酶原與良、惡性潰瘍[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24-25.
[4]Miki K,Urita Y.Using serum pepsinogen wisely in a clinical Practice[J].J Dig Dis,2007,8(1):8-14.
[5]Oishi Y,Kiyohara Y,Kubo M,et al.The serum pepsinogen test as a predictor of gastric cancer,the hisayama study[J].Am J Epiderniol,2006,163(7):629-637.
[6]何樹光.胃蛋白酶原1和胃蛋白酶原2聯(lián)合檢測在胃病中的臨床應用[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8):132-133.
[7]Pomytkina TE.The serum content of gastrin-17 and pepsinogen 1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ative disease in occupational contact with nitrogenous compounds[J].Klin Lab Diagn,2009,11(1):16-19.
[8]Pimanov SI,Makarenko EV,Voropaeva AV,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mprove gastric histology and decreases gemmgastrin,pepsinogen 1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23(11):1666-1667.
[9]陳智周,范振符.胃蛋白酶原1、2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義[J].中華腫瘤雜志,2002,24(1):1-3.
[10]周紅鳳,劉丹,吳瑾,等.胃蛋白酶原和胃癌相關抗原與胃癌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17):1940-1946.
[11]Fock KM,Talley N,Mouyyedi P,et al.胃癌預防亞太地區(qū)共識指南[J].胃腸病學,2008,13(4):235-236.
[12]馬穎杰,王惠吉,鮑曉厲.血清胃蛋白酶原與胃潰瘍及胃癌[J].中國醫(yī)刊,2008,43(1):46-48.
[13]王剛,蔡明,俞蕾,等.胃癌及潰瘍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測定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29(24):3008-3009.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7.0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7-0979-02
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