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宗,楊 舸,汪永強,胡江紅,湯雪彪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內江 641100)
·臨床研究·
血清5′-NT、TBA及MAO聯合檢測在肝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袁平宗,楊 舸,汪永強,胡江紅,湯雪彪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內江 641100)
目的 探討血清5′-核苷酸(5′-NT)、總膽汁酸(TBA)及單胺氧化酶(MAO)聯合檢測在肝臟腫瘤疾病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382例肝臟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氣溫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酰轉肽酶(GGT)檢測。結果 各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值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肝腫瘤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升高最為嚴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腫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顯;肝腫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檢測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慢性肝炎組和肝硬化組血清GGT較高,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5′-NT、TBA及MAO較為敏感的反映肝腫瘤患者肝臟分泌、合成及代謝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較為靈敏的反映肝細胞損傷及肝功能障礙程度,對于肝臟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療效監(jiān)測、預后判斷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5′-核苷酸; 總膽汁酸; 單胺氧化酶; 肝腫瘤
臨床對肝臟疾病的治療首先是能正確對肝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目前,肝病的實驗室指標有生化酶學及免疫學指標,急性肝炎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易發(fā)展成為慢性肝炎[1],一部分患者可發(fā)展為肝硬化[2-3],少數患者又可轉變?yōu)楦文[瘤,肝腫瘤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腫瘤,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屬于中晚期[4]。本研究對382例肝病患者行血清5′-NT、TBA、MAO、ALT、AST、GGT等6項血清生化酶學檢測,探討其在肝臟疾病,尤其是肝腫瘤的臨床價值,為肝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療效監(jiān)測、預后判斷提供一定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肝病實驗組:選取肝病患者382例,男306例,女76例,年齡21~87歲,平均(50.1±14.2)歲,其中急性肝炎11例、慢性肝炎127例、肝硬化60例、肝腫瘤162例、重型肝炎12例,丙肝10例,均為2014年8月至12月在本院就診住院的患者。納入標準:所有病例經實驗室檢查,并經B超或CT或MRI、結合臨床病史而確診者。排除標準:感染性疾病、嚴重血液病、腎功能不全、骨髓移植術、風濕性瓣膜性心臟病、嚴重創(chuàng)傷或其他腫瘤、免疫性疾病及其他與肝臟疾病無關的疾病。對照組:選取健康體檢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1~75歲,平均(48.1±15.5)歲。
1.2 檢驗儀器 美國貝克曼AU581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 研究方法 肝病組患者入院后于次日空腹采集靜脈血檢測,離心(3 000 r/min,10 min),行5′-NT、TBA、MAO、ALT、AST、GGT等項目檢測,檢驗試劑由北京九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5′-NT:過氧化物酶法,TBA:酶循環(huán)法,MAO:比濁法、GGT、ALT及AST速率法。質控血清:伯樂生化質控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分析,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各組肝病患者TBA、ALT、AST、GGT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5′-NT水平除重型肝炎外其他各組肝病患者患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O水平肝腫瘤、肝硬化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BA水平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腫瘤患者均有明顯增高,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GT水平各組肝病患者均升高,尤其以肝腫瘤增高嚴重;ALT和AST以重型肝炎患者增高最嚴重。各組肝病患者血清5′-NT、TBA、MAO、ALT、AST、GGT結果見表1。
表1 各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結果
*:P<0.05,對照組與其他各組比較;△:P<0.05,肝腫瘤組與其他各組比較。
ALT是反映肝實質細胞損傷的細胞內酶,本實驗中,ALT水平在重型肝炎中水平最高,在肝硬化組、丙肝和肝腫瘤組中水平較低,表明低ALT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并發(fā)肝硬化、肝腫瘤的危險因素。ALT水平在肝硬化組和肝腫瘤組的比較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ALT水平檢測不足以靈敏的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進展、療效監(jiān)測及預后判斷。
5′-核苷酸酶全稱5′-核糖核苷酸磷酸水解酶,是一種對底物特異性不高的水解酶,可作用于多種核苷酸,廣泛分布在肝、膽、胰、腸、心、腦、肺、腎、垂體、甲狀腺、前列腺、睪丸等臟器和組織中,定位在細胞膜上,在肝內主要存在于膽小管和竇狀間隙內。此酶廣泛存在于人體組織,如肝、膽、腸、腦、心、胰等。定位于細胞質膜上,在肝內此酶主要存在于膽小管和竇狀隙膜內。5′-NT是對底物特異性不高的磷酸水解酶,較少受到肝外疾病的影響[5],當肝內外梗阻或肝細胞受損時5′-NT大量釋放入血,在感染性以及慢性肝臟疾病中均有升高[6]。肝腫瘤患者腫瘤細胞浸潤、壓迫及肝細胞纖維化,導致膽汁淤積,使5′-NT活性升高[7]。本實驗中,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腫瘤患者,5′-NT活性呈現持續(xù)升高的趨勢,尤以肝腫瘤組升高最為顯著[8],而且升高的水平與病情的進展密切相關。
TBA是由肝臟合成并分解代謝,從而維持人體膽汁酸的相對穩(wěn)定,它的調控是肝臟的一個主要功能。當肝細胞發(fā)生病變或患膽管疾病時可引起膽汁的代謝障礙,使進入血中的膽汁酸含量顯著升高,血清TBA升高與肝細胞損傷程度成正比。膽汁酸是膽固醇在肝臟分解代謝的產物,膽汁是由肝臟分泌到膽汁中,并隨膽汁排入腸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吸收。膽汁酸在腸腔經細菌作用后,95%以上的膽汁酸被腸壁吸收經門靜脈血重返肝臟利用,稱為膽汁酸腸——肝循環(huán),故正常人血中膽汁酸濃度很低。膽汁酸的生成和代謝與肝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當肝細胞發(fā)生病變或患膽管疾病時可引起膽汁酸的代謝障礙,使進入血中的膽汁酸顯著增高,血清TBA是唯一可同時反映肝臟分泌狀態(tài)、肝臟合成代謝、肝細胞損害情況3個方面的血清學指標[9-11]。肝炎患者肝細胞攝取膽汁酸障礙、肝內膽汁郁積,使血清TBA水平明顯升高,病情加重時,肝細胞功能障礙以及有活性的肝細胞數量減少,肝臟對TBA代謝功能下降,導致血清TBA水平升高[12]。本實驗中,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腫瘤患者血清TBA均明顯升,尤以重型肝炎最明顯,表明TBA對于重型肝炎患者有較高的反應敏感度,可作為評估重型肝炎患者肝臟分泌、合成、代謝的敏感指標。
MAO是一組催化多種單胺類化合物氧化脫氨的含銅的蛋白質,血清中MAO和結締組織中的MAO性質相似,能促進結締組織的成熟,在膠原形成過程中,參與膠原成熟的最后階段架橋形成,使膠原和彈性硬蛋白結合,在纖維形成后,MAO脫離,從而導致血清中MAO活性升高[13-14]。在臨床應用中,血清MAO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在肝硬化的診斷上有重要意義。也有研究發(fā)現,在肝硬化患者中,MAO活性升高的陽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達對照值的3.5倍(n=30)[15],并且酶活性與腹腔鏡所見肝表面的結節(jié)變化,以及與活組織鏡檢所見的纖維化程度相平行,如果肝纖維變僅限于匯管區(qū)或小葉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纖維變侵入肝實質內時,MAO升高率為30%;匯管和匯管區(qū)之間有架橋性纖維化時,則有83%升高;如在假小葉周圍有廣泛纖維化形成時,則幾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國內報道陽性率均在85%,其升高幅度及陽性率均超過急性或慢性肝炎。本實驗中肝腫瘤,肝硬化患者MAO明顯升高。
綜上所述,5′-NT、TBA及MAO水平檢測可作為肝腫瘤的危險因素,TBA可敏感的反映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腫瘤患者的分泌、合成、代謝功能,比傳統(tǒng)ALT、AST更加敏感。MAO測定可監(jiān)測肝纖維化的進展,對降低肝硬化及肝腫瘤發(fā)生的風險提供臨床依據。聯合檢測肝病患者血清5′-NT、TBA、MAO、ALT、AST、GGT指標,更有利于肝病診斷、治療,對患者病情評估、療效監(jiān)測、預后判斷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1]Schiff ER,Lee SS,Chao YC,et al.Long-termtreatment with entecavir induces reversal of advanced fibrosis or cir-rh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s B[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9(3):274-276.
[2]Tamaki N,Kurosaki M,Tanaka K,et al.Noninvasive estimation of fibrosis progression overtime using the FIB-4 index in chronic hepatitis C[J].J Viral Hepat,2013,20(1):72-76.
[3]林一民,王云龍,何萌.肝病患者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聯合測定的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14,43(29):3921-3922.
[4]陳建國,高曉陽,吳白平.3項指標在原發(fā)件肝腫瘤診斷治療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8):902-903.
[5]杜紅梅,陳兆云,古麗娜爾·沙丁.血清5′-NT、TBA及GGT檢測在肝臟疾病中的臨床價值[J].安徽醫(yī)藥,2014,18(6):1082-1084.
[6]GowdaS,Desai PB,Hull VV,et al.A review on laboratory liver function tests[J].Pan African Med J,2009,3(1):17.
[7]謝前進,繆曉蘭,付少軍.聯合檢測血清總膽汁酸酶類在肝臟損害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8):2232-2233.
[8]莫紅梅,馬慧霞.血清5′-核苷酸酶與肝功能生化酶的聯合檢測在膽道良惡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1):6-7.
[9]蒲永莉,王丹,李勇華,等.肝炎后肝硬化代償期不同證型肝纖維化指標的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40(20):2005-2007.
[10]李萍,史茜,王波,等.多項生化指標在常見肝病診斷中的價值[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3):3205-3207.
[11]湯欽樅.血清總膽汁酸檢測在肝臟疾病中的臨床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1):94-95.
[12]林一民,黃學梅,易琳.血清PA、ALB及TBA 聯合檢測在肝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1,40(34):3455-3456.
[13] Nina K,Andrea C,Roberta M,et al.Monoamine oxidases (MAO)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art failure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Biochim Biophys Acta,2011,18(13):1323-1332.
[14]Mao YL,Huang JZ.Commentary on:Aspartate transamin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A simple noninvasive index assessing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s[J].Hepat Mon,2011,28(2):213-214.
[15]El-Tayeh SP,Hussein TD,E1-Houseini ME,et al.Sero-logical biomarker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Egyptian patients[J].Dis Markers,2012,32(4):255-263.
四川省重點專科基金項目(2014-106);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資助項目(2014AA022304);2011~2012吳階平醫(yī)學基金肝病實驗室診斷研究基金資助項目(LDWMF-SY-2011C007)。
10.3969/j.issn.1673-4130.2016.07.0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07-0959-02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