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鬃右簧苡瘟袊?,熟知各個國家的治國之道及不同民族人的思想和生活方習(xí)慣。研究出為統(tǒng)治者所用的用人方法,也為世人所接收的處世哲學(xué)。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墩撜Z》是由孔子的弟子記錄其言行的語錄,是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作品。其中主要講述人生的思想,包括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好一件事,以什么心態(tài)做事等人生哲學(xué)?;居^點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處事哲學(xué),由此推廣到修身養(yǎng)性,交友思考等各個方面。例如,《論語》中談到做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擺正心態(tài)方能成大事,在做事,奮斗,成長的時候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此外人際關(guān)系也是人生的一門重要學(xué)問,人與人相處要有合適的方法,因人而異。當(dāng)然,這些都是建立在擁有健全人格的基礎(chǔ)上,以及有一定的人生理想,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
關(guān)鍵詞:和諧;心安;理想;人生哲學(xué)
作者簡介:王藝璇,女,漢族,1994年出生,遼寧省沈陽市人,遼寧理工學(xué)院(原渤海大學(xué)文理學(xué)院)文法系本科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xué)(高級文秘)。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3-0-03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鬃拥摹墩撜Z》中蘊涵著深刻的智慧,上到治國安邦,下達為人處事, 都有醒世箴言的作用。《論語》的思想為歷代人所擁有,是人立足社會的秘訣。作為儒家經(jīng)典,它更是涵蓋了多種哲學(xué)道理,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瑰寶。
一、天地人之道
“以和為貴”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禮之用、和為貴”,是一道重要的傳統(tǒng)箴言?!昂蜑橘F”語出《論語*學(xué)而》是孔子的弟子有子所說?!昂汀笔侵腥A人心中的精神依托,也是治國之道。無論歷史文化、民族風(fēng)俗、乃至宗教信仰,無一不體現(xiàn)著“和”的旋律。中國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可見“和”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民間風(fēng)俗,生活習(xí)慣都反映著這一特點。例如,古代嫁娶要和八字,八字不合,即使兩個人再怎么合適,這門婚姻也不會成立的。還有做生意的人講究和氣生財,認為心平氣和才能彼此成交。這些歸根到底都是外在條件與內(nèi)在條件的統(tǒng)一,就是論語里所講的天地人之道。天時地利是外在條件,人和是內(nèi)在條件,也是根本,這也體現(xiàn)出了和的重要“性”。此外“和”衍生出和諧、太平、美好、包容、海納的寓意。從古至今,關(guān)于和的成語也多不勝數(shù),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都是蘊含“和”的意義,這些關(guān)于“和”的成語大部分也都是正面的含義。儒家思想中“太和”觀念是指人和人的和諧、人和自然的和諧。
世界上的關(guān)系無非兩種,人與人及人與自然。像之前提到過的,人事內(nèi)在條件,自然是外在條件。要想生活幸福,社會安寧,除了注重人和人之間相處的內(nèi)在要求,還要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外在條件不被破壞,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生活境界。
二、心靈之道
“既來之、則安之”語出《論語*季氏》。既然已經(jīng)來了,就安心的待下吧。演變成今天的一句成語“隨遇而安”。隨遇而安并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一種冷靜的客觀地對待,它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安”是指心靈上的放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凡是只求心安?,F(xiàn)代人生活都追求安全感,就是論語里所倡導(dǎo)的心安。為人處世要憑良心做事,不能做違背道德的事,不做虛情假意的人。不管生活環(huán)境怎樣,要出淤泥而不染,不對環(huán)境有所抱怨,而是在不能改變的環(huán)境下,讓自己適應(yīng)環(huán)境,從而得到更好的歷練和發(fā)展。
三、處世之道
(一)說話要根據(jù)對象和場合
孔子這一點就做得非常好??鬃釉诩亦l(xiāng)時,與父老鄉(xiāng)親說話十分恭敬,基本很少說話,好像一個很羞澀的人。但是在朝廷上卻是侃侃而談,條理清晰,顯示出很能雄辯的樣子。與下大夫談話,表現(xiàn)得從容不迫的樣子。與上大夫談話,表現(xiàn)得溫和謙遜十分恭敬的樣子。與國軍談話則表現(xiàn)的既恭敬又謹慎,既舒緩又從容。
孔子的言行舉止啟發(fā)著今天的每個人,我們應(yīng)該知道在什么樣的場合,什么樣的情形,對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否則,將會鬧出笑話。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說話要注意場合,時間和對象,講話形式和內(nèi)容,而且一定要注意分寸,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要說。在交往過程中,要根據(jù)對方的身份、地位、職位、年齡、性別、生活閱歷、人生經(jīng)歷、興趣愛好等不同來選擇談話內(nèi)容和方式。比如和知識分子談話就要談吐文雅,和老百姓談話就要通俗易懂。又像對長輩或上級說話就要有一顆謙卑的心,語氣要謙和,態(tài)度要端正,不能太過隨便,不然就會讓對方覺得不尊重他,因而心生不滿。同時,還要注意地點場合,如在正式的場合就要莊重、嚴謹;在好友聚會時就要言語詼諧,和大家融為一體;對于性格開放直爽的人,說話就不必繞彎子;對于性格內(nèi)斂自卑的人,說話一定要溫和,不要太直白。總之,見人說話是社會交往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二)贊美是人際關(guān)系的調(diào)和劑
《論語*公冶長》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曰:“瑚璉也”??鬃拥牡茏幼迂晢柨鬃?,我是個怎樣的人呢?孔子說:你就像個器具。子貢問,是什么器具?孔子回答說,是瑚璉。可見,孔子是一個很會贊美人的人。大千世界下的蕓蕓眾生,有誰會不希望得到贊美呢?喜歡得到夸獎是人的天性,根深蒂固地存在著,因此,學(xué)會贊美別人也是社會交往,走向成功的首要要求。
贊美具有巨大的力量,能幫助我們自信自強,積極面對一切,贊美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在生活和學(xué)習(xí)中我們要掌握這一智慧,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多多贊美,生活將會很快樂,人生將會更加精彩。
四、君子之道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悔圣人之言”語出《論語*季氏》。所指的“畏”是“敬畏”,以恭敬之心對待。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位高的人、敬畏圣賢的言語。小人不懂天命也不怕它,不尊重位高之人,戲弄圣賢的言語。孔子是要告訴人們,懷有敬畏之心才具有生存的能力,它是一種哲學(xué)。
罪犯為什么會犯罪,心理學(xué)家對其犯罪行為、心里進行分析,最后得出,他們?nèi)鄙倬次分摹I鐣钪胁蝗狈Σ晃拿鞯默F(xiàn)象,是因為他們?nèi)狈ψ罨镜木次分模粋€人對法律沒有敬畏感,他就會做出觸犯法律的事,一個人對道德沒有敬畏感,他就會做出道德敗壞的事,一個人對自然沒有敬畏感,他就會肆無忌憚的向大自然索取,毫無危機感。人要是沒有了敬畏之心,就變成了瘋狂的生物,如此可怕。
古人云:“君子責(zé)己,小人責(zé)人”。《論語*衛(wèi)靈公》中說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如果遇到錯事多責(zé)怪自己,少責(zé)怪別人,就能避免別人的怨恨。君子總是對自己嚴格,遇到問題先檢討自己,而不是去責(zé)備別人。這也正是反映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有的人只知道怨天尤人,責(zé)備別人,從來不找自己的原因,把責(zé)任推給他人,而有的人則是先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錯誤,分析、改正、彌補過錯,后一種才是君子之道,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受到大家的歡迎,和諧的相處。
五、交友之道
(一)刺猬效應(yīng)
《論語*里仁》中有這樣一句話“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意思就是,服侍君主太過瑣碎,太過頻繁,反而會受到君主的不滿;與朋友相處太過頻繁,反而會使朋友之間生疏。
孔子的思想很是清楚,相處交往要適度,不然會適得其反,君臣是這樣,朋友亦是這樣,適當(dāng)?shù)谋3志嚯x是件好事。在人際交往中有這樣一個著名的效應(yīng)——刺猬效應(yīng)。可以用一個比較生動形象的現(xiàn)象進行說明:兩只疲倦的刺猬,因為寒冷而緊擁在一起,可是由于他們身上都長滿刺,刺到彼此而特別不舒服,便離開對方,可是又很冷,又湊在一起,反復(fù)幾次,他們終于找到了合適的距離,既能感受到溫暖又不會被扎。其實,這和人一樣,人和人之間,太近了會感到不舒服,太遠了又會覺得孤單寒冷,在親密中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更有利于和諧相處。保持距離絕非設(shè)置心理防備,也不是固定的距離長短,而是要處在雙方都覺得舒服的距離上,這就因人而異了,掌握好適當(dāng)?shù)木嚯x,學(xué)會尊重他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
人們常說道:距離產(chǎn)生美。如果兩個人一直黏在一起,時間久了再怎么好的朋友也會覺得厭煩,可是如果給對方獨立的自由空間,美感也會產(chǎn)生。但是距離要是太過遙遠都相處不上,更何談美感了。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不能沒有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交朋友總是好的,朋友關(guān)系不像父母與子女以及夫妻之間那樣,有著血緣的聯(lián)系,也不能像領(lǐng)導(dǎo)與員工那樣,有制度的約束。所以交友要謹慎,也要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這樣友誼才能更加長久。
可以說保持距離是一門藝術(shù),就像冬天烤火,坐得太遠,感覺不到溫暖,坐得太近,又會燒到自己,只有保持適當(dāng)?shù)木嚯x才能享受到火的溫暖。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論語*顏淵》中都提到了這個處事原則。也就是說,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的態(tài)度,當(dāng)要求別人做這件事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愿不愿意,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審視一下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在做每件事之前,想想他人的感受,以心交心,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別人才會為你著想,真誠待人,換回真心,人與人之間就會更加和諧,生活就會更加美好,朋友也會隨之而來。
人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意思就是說,走的道路不同就不能一起謀劃事情,意見不同志向不同,志向不同的人就不能在一起做事情。這是孔子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原則,也是當(dāng)今社會處事的必要條件。
六、理想之道
在尋求成功的道路上,人們所犯下的通病就是“畫地為牢”?!墩撜Z*雍也》中孔子說: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如果真的是能力不夠,走到一半就放棄了,可是你現(xiàn)在卻是在畫地為牢,不想前進。
許多人在做事情之前就告訴自己,這是我無法完成的,總是找很是借口,逃離努力。可是你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不能做到呢。有這樣一個實驗,把一個跳蚤放進玻璃杯里,跳蚤很輕松地跳了出來,反復(fù)幾次,都是這樣,這時把跳蚤再放進玻璃杯內(nèi),蓋上一個玻璃蓋子,跳蚤狠狠地撞在了玻璃蓋上,幾次之后,跳蚤調(diào)整了自己跳的高度,不再撞到玻璃蓋上了,于是便自由地跳動起來,一段時間之后,把蓋子拿掉,它仍繼續(xù)跳著之前的高度,再也沒有跳出玻璃杯,看起來,它是只可悲的跳蚤,可是人又何嘗不是呢,跳蚤是沒有能力跳出來么,一定不是,只是它已經(jīng)默認自己根本無法跳出來。太多人總是習(xí)慣進行自我限制,習(xí)慣告訴自己我做不到,努力了才會有結(jié)果,要有理想,才會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孔子的一生總是充滿自信心??鬃釉疲何嵝男牌淇沙?,則無堅不摧;吾心信其不可成,則反掌折枝之易亦不成。人必須要對自己有信心,沒有信心的人,就不會讓別人對他有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當(dāng)然也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自信心是什么?就是相信理想一定能實現(xiàn),是實現(xiàn)理想的催化劑,將人的能力都調(diào)動起來,達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最頂端。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是成功的重要條件,也是成功,實現(xiàn)理想的資本,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堅信自己,勇于挑戰(zhàn),保持一顆自信的心,離實現(xiàn)理想就不遠了。
七、人生之道
改變?nèi)松幕A(chǔ)條件是信任?!墩撜Z》中“信”有兩種意義:一是信任,信任別人以及被信任,二是講信用。工作中,想要更好地完成好一件事,需要的是很多人協(xié)作,然而信任是協(xié)作的粘合劑;生活中,信任是感情的基礎(chǔ),猜疑,防備是人與人交往的一大忌。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很神奇的,信任以至于信任,懷疑以至于懷疑。如果一個人很難相信其他人,那么他會慢慢失去生活的樂趣,因為你不信任別人,就不會的到別人的信任,生活中就充滿了無盡的猜疑,便會萌生很多煩惱。生活也因此一塌糊涂。每個人都受到過來自家庭,朋友,同事的猜疑的困擾,讓我們憂心忡忡,很難安心生活和工作,這樣的日子不是我們想要的,其實只要我們多信任他人,他人就會表現(xiàn)出更加讓我們相信的行為,同時也會得到他人的信任,這樣的話,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工作會更有效率。
你有義務(wù)去相信另一個人,除非事實證明他不值得你信任;你也有權(quán)利得到其他人的信任,除非事實證明你是不值得信任人。所以,想要得到他人的信任還需要誠信待人,否則,你將失去的更多。
以上種種皆反映出《論語》中的智慧,它是儒家學(xué)派的鼎力之作,反映出當(dāng)時思想家渴望社會的安康平和。其中道理更是為后代治國安邦的根本,對后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思想堪稱為人生智慧,它穿越了時空,影響了從古至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論語》教我們?nèi)绾巫鋈?,做君子,如何獲得心靈的平靜,如何處事成就未來,如何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成長,去奮斗,短短幾句話往往就能給人深刻的人生啟迪。
參考文獻:
[1]《論語中的人生大智慧》 王曉宇著 經(jīng)濟科學(xué)出版社
[2]《孔子論人生》 何新著 時事出版社
[3]《論語與生活》 陳琦萍著 教育科學(xué)出版社
[4]《辜鴻銘講論語》 辜鴻銘著 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
[5]《論語的生活智慧》 曾仕強、曾仕良著 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