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霞
摘 要:隨著長篇著作《平凡的世界》改編而成的同名影視劇的熱播,路遙這個名字被重新帶入大眾視野。路遙以其敏銳的視角體察人性,關照生活。他的作品《人生》也具有這樣的魅力,本文將從其中兩個主人公的形象所凸顯出來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來論述它對當下社會的指引作用。
關鍵詞:《人生》;傳統(tǒng)文化;人性關照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4-0-01
發(fā)表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中篇小說《人生》,用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加之作品很好地把握了時代的脈動和變遷,一時評論如雨后春筍。有褒加林的奮斗精神的,有褒巧珍的傳統(tǒng)美德的,也有貶加林喪失了道德底線等等。路遙曾經(jīng)在《關于<人生>的對話》里也曾談到這一點:“……不管發(fā)展到任何階段,這樣一種美好的品德,都是需要的,它是我們?nèi)祟惿鐣蚯鞍l(fā)展最基本的保證”①,他是“形成中華民族人格的精髓或精魂”②。但是, 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由于多樣文化的碰撞和沖突,已經(jīng)使部分人在這個社會中迷失了方向,造成了普遍的國民素養(yǎng)、道德水準及精神境界同時下降的局面,更有甚者已經(jīng)使部分人心理畸形,信仰缺失,理想湮滅,正悄然遠離或者丟棄這份美好的品德。基于此,在世風日下的今天,我認為理一理他們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在當下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導和啟示意義。
首先,劉巧珍“仁”、“和”的處事原則。
劉巧珍是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姑娘,有著農(nóng)村人特有的善良、勤勞、質樸、正義、寬容的性格特征。她愛高加林是全身心的,是由衷的付出和無私的給予。在高加林落魄的最困難時刻,她直摯地和他相愛,以少女最珍貴的初戀撫慰、溫暖著他冷寂的心,激起他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她情愿自己上山勞動,讓不慣于勞動的高加林在家里“盛”著。高加林進城后,她承擔起了高家多半的莊稼活和家務。當領會了高加林要中斷戀愛關系的意思時,她忍著感情跌蕩的巨大創(chuàng)傷,反過來勸高加林出外人生地疏,多加小心,她那令人心碎的獨白,透示出她質樸的善良和博大的寬容胸懷。
那么,當高加林再度沉淪回村時,劉巧珍對他的體涼、關懷及暗中相助則更充分地顯示了她高尚的情懷和純凈的心靈。高加林回村,巧珍姐想羞辱他,作品里有這樣一段動人的描寫: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頭抵在姐姐的懷里,硬咽著說:“我給你跪下了,姐姐,我央告你,不要這樣對待高加林!不管怎樣,我心疼他,你要是這樣整治他,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巧珍哭了,淚水也模糊了我們的眼睛。巧珍這種無私的充滿犧牲精神的愛,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女性的人格美、道德美。
現(xiàn)在讓我們再來反觀一下當下社會上的某些現(xiàn)象。曾經(jīng)轟動一時的馬加爵事件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因其病態(tài)畸形的心理,殘缺分裂的人格精神,不僅造成了自己的悲劇人生,而且也給他人造成了致命的無法挽回的傷害。假如馬加爵能夠領悟到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十分之一的話,我相信這個悲劇就不會發(fā)生。在現(xiàn)在的社會,動不動因為一點小事就翻臉,因為一句話就大打出手的人,實在應該修整一下自己的處事原則了。
其次,高加林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在高加林的形象塑造上,作者有著十分矛盾的立場。所以加林的形象有人加以褒揚,有人加以貶抑。筆者認為高加林的形象在當下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首先我們從加林一波三折的人生之路談起。高考,使加林遭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打擊。落榜后的加林在經(jīng)歷了短暫的消沉之后,重新又投入了生活的懷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之后的高加林憑借學歷榮幸地獲得了一個民辦教師的位置。但是隨著村支書的兒子高中畢業(yè),他這最后的一線希望也沒有了,因為他的位置被村支書剛剛畢業(yè)的兒子代替了。盡管當時中國農(nóng)村在經(jīng)濟上是“去階層化”的,但政治上的分層依然存在③?!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隨著叔叔玉智的出現(xiàn),高加林的命運又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他叔叔周圍的阿諛之輩便利用職權,通過走后門使高加林進入了國家正規(guī)體制內(nèi),當上了國家的正式干部,到縣委宣傳部做了一名通訊干事。
他開始在各種場合頻頻亮相,更為重要的是,他還贏得了城市姑娘黃亞萍對他的青睞和愛慕。正當他還處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時,卻被競爭對手的母親以高加林“走后門”為名告到了縣里。這樣,高加林沒有持續(xù)幾天的城市居民的夢想便很快破滅了。無奈的高加林又回到了高家村。在小說的結尾,作者用高加林手握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這是作者在不知道自己的主人公的出路時所作的一個曖昧結尾。這里我們姑且不論高加林奮斗的結果如何,但是高加林內(nèi)蘊的永不放棄的進取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縱觀我們社會上出現(xiàn)的無所事事、受點打擊就爬不起來以及一些心安理得的啃老族,我真的覺得很痛心。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年紀輕輕不去闖蕩一番事業(yè),卻要這樣度過一生,不知道他們的人生信仰和美好理想到哪里去了。一個無法接受打擊的人,一個心安理得去依靠父母過一生的人,他們真的應該去學學高加林。
通過對以上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現(xiàn)存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我們更應該以加林的奮斗精神和巧珍的寬容精神來體察自己。在這樣一個紛繁復雜、魚龍混珠的時代,我們現(xiàn)代人更應該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提升自己的心靈境界,完善自己的生命情懷,尋求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的和諧發(fā)展?!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讓我們的身體與靈魂得到“詩意的棲居”。
參考文獻:
[1] 路遙關于《人生》的對話 [A].路遙文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謝路軍.人生與道德[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3]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