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增
一、樹立文體意識
因文設題,擬題,標題因文而異。人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過這雙“眼睛”,就要能讓讀者一眼就看到文章的體裁,因此就要做到因文設題。記敘文的題目大多著眼于人物、事件、環(huán)境,用形象思維;議論文的題目著眼于論題、論點、論據(jù),用邏輯思維。只有如此,作文的題目才會具有鮮明的文體特色,給人以鮮明的第一印象。所謂因文解題:就是根據(jù)文體要求去識題辨題,記敘文重“記”,議論文重“議”,說明文重“說”。擬題訓練和解題訓練,從熟悉作文格式的角度講,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用語
語體因文體而異,議論文以議論為主,要求用語鮮明精當,力透紙背;記敘文以敘述為主,要求用語具體形象,生動感人;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求用語準確簡明,語序分明。語體訓練就是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變換不同的語體,使語言表達切合文體要求。這種訓練的重點是抓好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遣詞造句切合文體,適合環(huán)境,二是掌握根據(jù)文體選用表達方式的方法。擬題、章法、語體三路并進,文體這一格的訓練就會落到實處。
三、解除束縛,還學生作文的自由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讓學生按自己的統(tǒng)一要求作文,這樣做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寫作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解除束縛,還學生以寫作的自由是非常必要且十分有意義的。不難發(fā)現(xiàn),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都盡可能地給學生更大的選擇自由和寫作空間。當然,這里所說的給學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指對學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努力給學生寫作的自由空間和選擇的自由。如,高一開學的第一次作文,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家族,介紹自己的父母,等等。世界杯的時候,布置學生以足球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即使有時候是命題作文,也可以給學生不止一個題目,對作文的要求也不要規(guī)定必須寫多少字、寫什么內(nèi)容。對學生作文完成的時間也應該比較自由寬松,只規(guī)定一個大概的時間,力求避免由于時間的限定使學生的作文過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個作業(yè)而已。學生作文是學生在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既然學生的作文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就必然應該允許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在實踐中,自由作文很受學生歡迎,習作的質(zhì)量也相對比較高,從教學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饋量更大,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更多、更真實。
四、引導學生多方積累寫作素材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語文之根,學生作文“言之無物”,“言之無文”,“言之無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太少了?!按罅块喿x”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良方,必須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多閱讀文章,才能讓學生寫作起來隨心所欲,涉筆成趣。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多做摘抄,重點摘抄名人軼事、哲理名段、優(yōu)美詞句、名言警句等。摘抄能幫助學生記憶,是一種較好的閱讀方法,學生在摘抄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不斷充實著自己的寫作素材,提高著自己的能力。
2.拓寬學生獲取素材的渠道。如今家庭電視已很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絡蓬勃興起,學生接受知識的渠道不再僅僅拘泥于課本。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有選擇地觀看一些有益的影視節(jié)目,如,新聞聯(lián)播、焦點訪談等,讓學生關(guān)心國內(nèi)外大事。同時,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強大的信息資源,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
3.引導學生融會貫通。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本褪钦f,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們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這樣,學生在作文時,才能“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nèi)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實踐活動,因此,必須處理好“教”與“學”、“動機”與“效果”的關(guān)系,這就要求教師諳熟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針對學生“不知道怎樣寫”的問題指點門徑,力求做到一課一得。
總之,高中作文教學沒有固定的模式,運用之妙,存乎于心。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吸收以往作文教學的精華,并適時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的思路和方法,真正使高中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