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本涌偸悄軓膭偨∵\行的宇宙得到啟示,得到鼓舞,從而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地執(zhí)著于自己的事業(yè)和理想。這句話同樣是幾千年來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偉辭名句,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觀,成為中華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易經》到底是本什么書?
《易經》原來確實是占卜算卦的書,那是蒙昧初開,中華文明初露曙光之時,先民的文化創(chuàng)造。在那個時代,先民認為天地萬物背后都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支配著人類的命運,《易經》的占卜或者說算卦就是和這種神秘力量打交道,希望通過對它的考察認識來預測人間的吉兇禍福,再進一步通過和它的溝通互動來改善自己的命運。這種神秘力量說到底就是我們常說的鬼神。但必須指出的是,從孔子開始,就已經不把《易經》看成算卦的書,而是專門闡釋里面的哲學道理,就是說,伴隨著文明的進步,孔子能夠與時俱進,把《易經》看成和人打交道的書,這就空前地提高了《易經》的文化品位。荀子也早就講過“善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就是說真正懂得《易經》,善于運用《易經》的人是不拿它來算卦的。
八卦之道在人。其實,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吉兇由人,不相信算卦能決定吉兇。武王伐紂之前,命令主管算卦的官兒算了一卦,結果是大兇。姜太公卻不信邪,扔掉蓍草,踏碎龜甲,說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兇!”堅決主張出兵,結果大獲全勝。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要娶寡婦棠姜為妻,也占了一卦。結果也是兇卦。但是崔杼也像姜太公一樣不信邪,他說:“一個寡婦有什么危害!即使真的有危害,她的前夫已經遭受了,與我何干?”最后還是娶了棠姜。北宋大思想家李覯,更堅決地反對對《易經》作神秘主義解釋,認為“八卦之道在人”(《易論》),反對拿神秘的天意說事兒。
富于諷刺意味的是,算卦的自己從來算不了自己的命。拿古人來說,西漢有個叫京房的,算卦很有創(chuàng)造性,發(fā)明了所謂納甲法,推算陰陽災變,名滿天下,漢元帝曾經非常賞識他。但也正因為他太能算卦了,最后竟然背上誹謗天子、攻擊朝政的大罪,被判了死刑。說起來這個京房懂天文、曉音律,還是很有才的,但是就因為熱衷于算卦定吉兇,竟然招致殺身之禍。他的老師焦延壽早就看出了京房亂算卦的危險性,曾經不無憂慮地說:“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惫徊恍已灾?。
講到《易經》算卦,有兩個笑話。一個說,有位書生相信《易經》可以驅鬼,一天他到深山里讀書,特意帶了一本《易經》放在枕頭下,用來驅鬼。夜里聽到鬼叫,他就拿出《易經》拼命晃,越晃鬼叫得越響,鬧了一夜,這位書生差點嚇死。天亮了跑到屋外一看,原來是一條繩子,掛在樹上,夜里大風一吹發(fā)出聲響。你瞧,《易經》連一根繩子都嚇不跑,還能嚇什么鬼?另一個說,某人迷信《易經》,一天自家的房子塌了,他被壓在一堵墻下。家人連忙要將他挖出來。他竟然制止,說:“趕快看看皇歷,今天是否不宜動土?!泵孕拧兑捉洝匪阖裕Y果就是舉手投足都無所適從,還能做什么事?
在科學昌明的今天,決不應該再拿《易經》來算卦。街頭那些擺攤算卦的是對《易經》的糟蹋,那些開口閉口陰陽八卦,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的所謂易學大師其實都是些江湖術士。 那么《易經》的智慧、《易經》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易經》經過孔子等先哲的創(chuàng)造性闡釋,確實具有偉大的哲學意義和文化價值,因此被稱為“群經之首”。
在我看來,《易經》最可貴的精神有三條,前面都提到了。第一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鼓舞了一代代的中華兒女積極明朗樂觀地開拓生活。第二條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培育了一種呵護天地萬物的宇宙情懷。第三條就是講“天地人”三才,將具有道德性的人類提高到和天地并生的崇高地位。從自然力的角度看,人在自然面前渺小得很。但是如果不從自然力的角度看,而是從人的道德尊嚴來看,那么,人生天地間就具有一種任何力量都無法摧毀的精神氣魄。
地震可以瞬間奪去數萬人的生命,但是我們看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跡。我們看那位年輕的母親,她用整個身體護住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孩子得救了,她失去了生命。后來救護人員在包孩子的小被里發(fā)現一個手機,上面有一條母親臨難前留給孩子的短信:“孩子,你如果活著,請你記住,你的母親永遠愛你!”讀到這則短信,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我只覺得這不是一位母親留給自己孩子的短信,這是一種圣母般的擔荷人類苦難的大愛。媽媽用生命實踐了諾言。她失去無上寶貴的年輕生命,但同樣留下了無上寶貴的偉大人格和崇高道德,這是任何自然力量也無法摧毀。
有句話叫作“慷慨成仁易,從容赴死難”。歷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用自己清醒的理性選擇,超越生物性的求生本能,舍生取義,體現了人類道德選擇的無比崇高和神圣。明初方孝孺,拒絕為篡奪皇位的燕王朱棣服務。朱棣威脅他說:“你就不怕誅九族嗎?”方孝孺回答:“你就是誅我十族,我也不會為你這逆賊服務?!睂V粕鐣?,誅九族已經是最殘暴的刑罰,朱棣賭狠,就把方孝孺的學生朋友歸籠為一族,湊成十族。方孝孺果然被誅了十族,據說行刑七日方止,死者多達八百多人,他卻始終堅貞不屈。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刻著他生前的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經常、持續(xù)地對它們反復思考,它們就總是以時時翻新、有增無已的贊嘆和敬畏充滿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闭敲献铀f的舍生取義的道德抉擇,使人成為可以和天地相比并稱的三才之一,使人的道德性擁有燦爛星空一般的偉大、崇高和尊嚴。
當然,《易經》還有豐富的辯證智慧,例如“一陰一陽之謂道”,“無往不復”等,都可以給我們的現代生活提供深刻的啟示?!兑捉洝窊碛袀ゴ蟮恼軐W智慧,它是滋養(yǎng)我們的精神資源,但是它和那些裝神弄鬼的江湖術士毫無關系。
盡人事,聽天命。
一切都是命,但順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因此懂得命運的人不站在有傾倒危險的墻壁之下。盡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的就不是正命。
盡管命運無處不在,人生不可預測不可把握的偶然性太多,但孟子除了告誡遠離不必要的危險之外,強調的是“正命”,依據道德原則來做事,不管結果如何,都是正命。
《中庸》有句話說得最好:“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p>
君子居處平易行為端正等待命運的安排,小人專門冒險以圖僥幸獲得利益。前者就是孟子所謂“正命”,是儒家對待命的正確態(tài)度,后者則是對待命的錯誤態(tài)度。
總之,面對未知世界、神秘事物、偶然性、不可預測性、不可把握性,有六個字最健康最合理,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好好地做你的事,命運怎么安排是它的事。好好地做你的事,你的人生就充實,就有意義,就有價值,不管命運如何安排,你總是不枉此生。
——《醒獅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