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杰
?
戴明循環(huán)對小兒靜脈留置針固定效果的影響
孫 杰
【摘要】目的 探討戴明循環(huán)(PDCA循環(huán))對小兒靜脈留置針固定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沈陽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128例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固定,觀察組按照PDCA循環(huán)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然后對患兒進行靜脈留置針固定,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敷料污染發(fā)生率及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及敷料污染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為(100±14)h,明顯長于對照組的(82±10)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屬對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操作能力、服務態(tài)度、溝通及安撫能力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PDCA循環(huán)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管理中應用效果明顯,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延長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有利于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戴明循環(huán);靜脈留置針;固定效果
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遼寧沈陽 110032
小兒靜脈留置針在臨床中應用范圍較廣,可有效減少患兒痛苦。在兒科疾病治療過程中,靜脈滴注為常見給藥方式[1],但由于患兒配合性及順應性較差,易出現哭鬧、用手抓穿刺針、出汗等情況,造成針管脫落,從而引發(fā)局部腫脹疼痛或液體外滲,在增加患兒痛苦的同時也可能會使家屬對護理工作質量產生質疑[2]。本研究就戴明循環(huán)(PDCA循環(huán))對小兒靜脈留置針固定效果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住院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排除血液及血管疾病、特殊體質及免疫系統(tǒng)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兒中,男30例,女34例,年齡3個月至7歲,平均(2.1±1.1)歲,穿刺部位:頭部13例,手背32例,足部19例;觀察組患兒中,男31例,女33例,年齡2個月至8歲,平均(2.5±1.2)歲,穿刺部位:頭部14例,手背33例,足部17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穿刺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靜脈留置針固定,穿刺后采用貼膜以穿刺點為中心進行無張力覆蓋,然后使用3 M紙膠布纏繞數圈后覆蓋貼膜并固定延時管,最后利用一次性輸液膠貼對針柄及延長管進行固定。觀察組按照PDCA循環(huán)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然后對患兒進行靜脈留置針固定,具體如下。
1.2.1 查找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靜脈留置針應用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如留置針脫落、穿刺部位皮炎、輸液外滲、靜脈炎等。
1.2.2 制訂對策 根據上述情況對問題原因分析,制訂相應對策??裳堨o脈滴注??谱o理人員講述當前靜脈留置針固定現狀,討論手背部、頭部、足部等不同部位的留置針標準固定方法,同時配以圖片及文字說明。將上述標準通過科室管理QQ群、微信群等上傳,確保各護士正確了解并掌握。
1.2.3 執(zhí)行 通過調研發(fā)現造成當前小兒靜脈留置針現存問題的主要是由于固定方法單一、表面不清潔、穿刺點觀察受阻、貼膜更換不及時、膠布纏繞過多等,根據以上制訂的相應對策,在后期進行靜脈留置針固定時,可采用網狀護套套于小兒輸液部位,便于針眼情況的觀察且利于保持靜脈留置部位的清潔干燥[3]。
1.2.4 檢查 護士長應做好對靜脈留置針固定情況檢查,同時制訂靜脈留置針固定考核標準,由護理組長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檢查,并由護士長進行隨機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1.2.5 問題總結 為確保靜脈留置針固定質量的持續(xù)提升,應對上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應對檢查及抽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共同討論相應改進辦法,對部分較為突出的問題可展開針對性培訓,再次進行考核直至達標。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敷料污染發(fā)生率及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及敷料污染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及敷料污染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及敷料污染發(fā)生率比較[例(%)]
2.2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為(100±14)h,明顯長于對照組的(82±10)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家屬對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操作能力、服務態(tài)度、溝通及安撫能力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比較
PDCA循環(huán)模式是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所需遵循的標準化程序,可應用于各個領域中。靜脈留置針已廣泛用于臨床,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但其引發(fā)穿刺部位感染、靜脈炎的發(fā)生率也較高。趙應紅和楊德芬[4]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問卷調查發(fā)現,增強護理人員意識是減少靜脈炎發(fā)生率的重要方法,通過PDCA循環(huán)模式可有效提升護理人員責任意識,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采用PDCA循環(huán)管理,依照患兒靜脈留置部位,規(guī)范并統(tǒng)一頭部、手背部及足部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可有效延長留置時間,降低相應問題發(fā)生率,避免了固定不牢、膠布纏繞多、穿刺部位不規(guī)范等問題的發(fā)生。其次,在應用靜脈留置針期間,應進一步落實無菌操作,應嚴格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同時密切觀察患兒局部紅腫及熱痛現象,出現異常及時進行對癥處理。在對固定方法改進的過程中,通過QQ、微信群交流、培訓及參與討論等方法,提升了護理人員參與質量改進工作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參與PDCA循環(huán)管理,護理人員掌握了更多相關知識,對其解決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各項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靜脈炎、穿刺部位皮炎、意外脫落、外滲及敷料污染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家屬對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操作能力、服務態(tài)度、溝通及安撫能力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PDCA循環(huán)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管理中應用效果明顯,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延長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有利于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參與人員僅限于護理人員,從護理工作質量的整體改進來看,其應是一項涉及醫(yī)療、后勤等多個部門的系統(tǒng)性工作。
參考文獻
[1] 蔣林,周紅.靜脈留置針在兒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6):438-439.
[2] 吳柳麗.影響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的相關因素分析[J].柳州醫(yī)學,2009,22(3):169-170.
[3] 張伶俐.小兒淺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對策[J].醫(yī)藥前沿,2012(31):26-26.
[4] 趙應紅,楊德芬.新生兒靜脈留置針不同部位留置時間的探討[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4):109-110.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