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俊元
【摘 要】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干部工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這個概念,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伴隨著我們黨開啟改革開放新時代而提出,并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從當前我國干部管理情況看,現有干部管理制度堅持了黨管干部原則,吸收了中國歷史上官員選拔制度一些好的做法,借鑒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成功經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面臨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必須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人事制度;改革;思考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黨的事業(yè)興旺和國家長治久安
用人問題歷來是關系國家興衰和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毛澤東同志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辈煌睦糁巍⒉煌娜耸鹿芾碇贫染蜁a生不同的社會效應。在我國歷史上。凡吏治清明、選賢任能的政權,一般都比較穩(wěn)固。相反。凡吏治腐敗、奸臣當道的政權,大都搖搖欲墜,最終走向滅亡。所以,人事制度是一個國家能否興旺發(fā)達、充滿生機、有所建樹的關鍵。
(二)有利于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對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個地方如果選拔了一大批忠誠于黨和人民、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的干部,那么,這個地方的經濟就會發(fā)展迅速。群眾的生活水平就會顯著提高,干群關系就會密切。相反。如果使品行不端、素質低下的人混進干部隊伍,不正之風必然盛行,腐敗現象必然嚴重.干群關系必然緊張,黨的形象必然受到極大損害。正反兩方面告訴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就必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選人用人機制。
(三)有利于實現干部制度的民主化
我國在干部制度民主化問題上存在著嚴重缺陷,領導干部從選拔到罷免,無論政府還是企業(yè),常常是少數人說了算。在許多情況下,民主推薦、集體討論決定,統統成了走過程。對干部監(jiān)督的民主渠道也不暢通.群眾對干部的升遷去留缺少發(fā)言權,在干部制度上廣泛存在著個人專斷、家長制、“一言堂”的現象。正是這種干部制度上嚴重存在的不民主問題,導致賣官鬻爵等不正之風愈演愈烈。所以,要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實現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必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二、近年來各地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
一些地方和部門將建立和完善促進科學發(fā)展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作為推進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目標和抓手,根據不同區(qū)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特點,充實調結構、促轉型、改善民生、強化基礎以及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完善發(fā)展性指標和約束性指標,建立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政績考核內容和指標體系,促進了選人用人的科學化,提高了選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不斷擴大干部選任工作中的民主
擴大干部選任工作中的民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體現,是堅持群眾公認原則的基礎和條件,也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一些地方和部門面向社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包括基層領導干部、縣處級、廳局級領導干部等,對公推公選、公推直選、公推差選、兩推一選、兩推直選、兩推一議、差額競選、票決制、民主推薦、民主測評、任前公示等干部提名、推薦、選拔、任用的方式方法進行了探索、完善和推廣,擴大了干部選任工作中的民主。
(三)多舉措提高選人用人質量和水平
通過改進考試內容,加大考察權重、注重考察程序和辦法,切實提高了選人用人的質量;建立并完善民意調查制度,擴大民意調查對象、范圍,實行嚴格把關、重點監(jiān)督、多元考核等,切實提高了選人用人的科學化水平。還有部分地市逐步實現了競爭性選拔干部的常態(tài)化、長效化,堅持通過公開選拔的方式面向社會選拔干部,在黨政機關和部分事業(yè)單位的中層崗位普遍實行競爭上崗,通過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差額確認的形式增加了崗位任職的競爭性,獲得群眾的廣泛認可。
(四)建立完善干部退出機制
一些地方由基層實踐到逐步推廣,實行干部考核“扣分制”;有的地方“嚴格實行任期制,讓到齡的干部退出;落實審計制,讓不廉潔的干部退出;推行評議制,讓群眾不滿意的干部退出;實行淘汰制,讓拖后腿的干部退出;完善考核制,讓能崗不相適的干部退出;建立問責制,讓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退出”的干部退出機制。
三、目前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民主化程度不高。民主集中制原則較難落實,由于決策的“主體”還局限于少數人甚至個別人,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選任方式還基本上是變相的任命制,名曰集體領導,實則無人負責,用集體決策來掩蓋用人上的失誤和不正之風。此外,民主推薦、民主測評難以準確反映民意。
(二)激勵機制不完善。干部考核制度不夠完備,考核標準過于原則、籠統,不易把握,考核內容設計還較為粗放,考核范圍比較狹小。干部輪崗交流力度不夠,也造成人員管理上存在隱患。
(三)管理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重選拔、輕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認為只有選拔任用干部才是干部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和中心任務,在研究如何加強干部教育管理方面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夠,干部管理規(guī)章還不夠完善、管理內容還不夠明晰、管理方式方法比較單一、管理責任還不明確,經常性了解干部的工作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對領導班子或干部中存在的問題,缺乏有針對性地、及時地進行處理,未能做到防微杜漸。
四、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
用人之要,重在導向。把樹立正確用人導向作為首要前提,樹立注重品行、科學發(fā)展、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chuàng)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做到更加注重圍繞以德為先選用干部,注重選拔政治堅定、原則性強、清正廉潔、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注重選拔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又好又快發(fā)展、工作實績突出的干部;注重選拔求真務實、埋頭苦干、默默奉獻、不事張揚的干部;注重選拔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工作的干部;注重選拔思想解放、作風扎實、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干部;注重選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為人民造福、得到群眾擁護的干部。真正形成憑本事用人、憑實績用人、憑群眾公認用人的良好氛圍。
(二)完善干部考核激勵評價機制
一是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標準,注重從履行崗位職責、完成急難險重任務、關鍵時刻表現、對待個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才表現;優(yōu)化考核辦法,以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為基礎,以換屆考察、任前考察為重點,增強考核的全面性和準確性;二是完善干部激勵保障機制。要本著獎懲分明、傾斜基層、規(guī)范管理、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干部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實行干部職級與待遇掛鉤。三是要創(chuàng)新干部考核評價方式方法。更加注重聽取下級和服務對象的意見,實現干部考核評價由“官評官”向“民評官”和“官評官”相結合轉變。四是要科學運用考核評價結果。把考核評價結果作為調整班子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五、加強干部選任工作監(jiān)督
一是著眼“源頭預防”,規(guī)范干部選任工作報告制度,抓好干部任前監(jiān)督;二是著眼“全程監(jiān)控”,全面推行干部選任全程紀實辦法,對干部選任各環(huán)節(jié)工作運行情況進行全程記錄,抓好干部任中監(jiān)督;三是著眼“終端檢驗”,制定干部選任工作群眾滿意度測評辦法,廣泛聽取廣大黨員群眾對選人用人工作的評價意見,抓好干部任后監(jiān)督;四是著眼“綜合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各種監(jiān)督作用,形成黨內監(jiān)督與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相結合的監(jiān)督機制,抓好對干部選任工作全方位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