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巖據(jù)
趙爾巽,官場上人們更習慣叫他“次帥”或“趙次帥”。因為他字公驤,號次珊,又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祖籍山東蓬萊,奉天鐵嶺(今遼寧省鐵嶺市)人,漢軍旗子弟。大多數(shù)學者知道他,是因為他主編了《清史稿》。
清末,東北地區(qū)匪患日趨嚴重,其中以張景惠、張作霖兩股勢力最雄厚。趙爾巽出任東三省總督后,決心剿撫并施,借機整肅地方治安。但他派出去的官兵都無法完成任務,趙爾巽費盡心思,終于設法勸說張作霖歸降:當張作霖帶著隊伍走到奉天(今沈陽)城外時,突然說肚子痛,總督府派來的差宮問他是否要抽大煙,張搖頭拒絕道:“我有止痛秘方,屢試不爽,就是用50只雞舌頭餡煮餑餑(即水餃)?!辈罟僮霾涣酥?,于是進城請示趙爾巽。趙爾巽得報,撫掌大笑,命令立刻照辦。于是部下到處搜羅小雞,殺雞割舌做餡,一直忙到天亮,才把50只餑餑煮好端上來。張作霖只吃了兩三只,便把筷子一扔,自動要求戴上手銬、腳鐐,進城到總督府請罪,表示臣服。趙爾巽親自走下臺階,扶張起來,命他隨軍效力。
后來,有人問張作霖為何想起吃雞舌頭餡餑餑,他笑著說:“既然一口答應照辦,證明老帥確有愛將之意,我才主動投誠。”以后張作霖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始終不忘趙爾巽的提攜之恩。每次進京,必先到趙公館請安,還按老規(guī)矩遞手本,那雙折大紅稟上寫著“沐恩張作霖”五個大字。
(大浪淘沙摘自《大眾文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