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暉何 凱羅 軍李 鎏綦 林武海霞梁耀明中國.華南農業(yè)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 華南農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通訊作者 E-mail:zhanghepsy@ 126.com
?
95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自我接納的中介作用
張 暉①何 凱②△羅 軍②李 鎏②綦 林②武海霞②梁耀明②
①中國.華南農業(yè)大學電子工程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 ②華南農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通訊作者 E-mail:zhanghepsy@ 126.com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適應與自我接納對95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其路徑,以期為新生適應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廣東某綜合性大學2014級879名大一新生作為被試,在入學2個月后進行現(xiàn)場測試,分別采用大學新生適應量表、癥狀自評量表以及自我接納量表進行調查。結果:①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總分與人際關系因子的得分性別差異顯著(t=-2.43,P<0.05;t=-2.66,P<0.01),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在獨立生活維度,文科生的困擾明顯多于理科生(t=3.50,P<0.001);學習方法上,獨生子女的困擾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t=3.10,P<0.01);而在資源利用、人際關系以及心理適應總分上,非獨生子女的困擾顯著高于獨生子女(t=-3.73,P<0.001;t=-2.67,P<0.01;t=-2.03,P<0.05);②心理適應得分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與自我接納各因素得分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自我接納水平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存在顯著負相關(|r|=0.16~0.51;P均<0.05)。回歸分析表明,自我接納總分、抑郁對新生心理適應水平有較強的預測性;③經(jīng)結構方程模型檢驗,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適應通過自我接納,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結論:95后大學新生的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適應通過促進自我接納而抑制其心理健康風險。
【關鍵詞】95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心理健康;自我接納
“95”后指1995-1999年出生的一批公民[1],相比較“80”后,“90”后,95后生活的環(huán)境更加寬松和優(yōu)越,經(jīng)濟條件改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理念改進等都可能令其心理發(fā)展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因此本研究認為這個群體應獨立于“90”后,具備所處時代的特殊性。心理適應通常是指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人們通過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做出能動反應,使心理活動和行為方式符合環(huán)境變化和自身發(fā)展的要求[2]。已有研究表明,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關系密切。鐘向陽[3]的研究證實,新生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心理適應越好,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李鳳梅[4]研究表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受到社交因素及焦慮狀況的影響,心理適應能力與焦慮狀況呈負相關。
自我接納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標準和評價要素之一[5],它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樂意去了解、面對,并無條件的接納。自我接納是個體自我客觀化的能力,也是獲得健全人格的必要條件。不少研究證實了自我接納和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系。叢中和高文鳳[6]發(fā)現(xiàn),健康大學生的自我接納水平顯著高于神經(jīng)癥患者;格桑澤仁、劉力克和張倩等[7]證實,醫(yī)科專業(yè)大學生的抑郁情緒與自我接納有顯著相關;繆群芳和陳其云[8]證實,護理專業(yè)大學生的抑郁情緒與自我接納有顯著相關;黃高貴,李娟等[9]發(fā)現(xiàn),師范類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接納水平存在顯著相關;范寅瑩等人[10]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接納水平顯著相關;劉芳和李松[11]也證實,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接納密切相關。
既然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之間都存在相關性,那三者之間的關系究竟如何?過往研究還沒有明確涉及。另外,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進步,95后大學生思維、情感各方面都隨之展現(xiàn)不同的特點,過往的相關研究將難以準確描述其真實的心理狀況。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究95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考察心理適應、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期為高校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心理輔導等提供新的依據(jù)。
1.1對象
選取廣東某綜合性大學各專業(yè)2014級大一新生879人,其中男生277人(31.5%),女生602人(68.5%);來自城市家庭301人(34.2%),來自城鎮(zhèn)家庭281人(32%),來自農村297人(33.8%);高中所學文科有228人(25.9%),理科651人(74.1%);獨生子女260人(29.6%),非獨生子女619人 (70.4%)。
1.2方法
1.2.1大學新生適應量表(FARS) 評定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該量表是在吳秀碧、賀孝銘編制的新生調查表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12],將大學新生適應問題分為人際關系、學習方法、職業(yè)目標、獨立生活和資源利用等方面的困擾,共37題,按4級評分。量表總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適應的困擾越大。本研究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872。
1.2.2癥狀自評量表(SCL-90) 量表分為軀體化、抑郁、人際敏感等10類有關精神狀況的因子,共90道題,按照5級評分。量表總分或因子分越高,說明精神狀況越差,健康水平越低。本研究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966,符合統(tǒng)計學檢驗標準。
1.2.3 自我接納量表 采用叢中和高文鳳編制的“自我接納問卷”(Self- Acceptance Questionnaire)。該量表一共有16個題目,分為自我接納、自我評價兩個因子。量表采用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接納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數(shù)為0.740。
1.2.4資料收集 以上量表對大一新生實施現(xiàn)場施測,參與人數(shù)890人,剔除無效數(shù)據(jù)后,實際有效測試人數(shù)為879人(98.8%)。
1.3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17.0、AMOS 7.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主要涉及描述性統(tǒng)計、差異檢驗、線性逐步回歸以及結構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
2.1心理適應的差異比較
表1可知,男女生心理適應總分與人際關系因子的得分差異顯著,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而學習方法、資源利用等幾個維度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在專業(yè)性質(文科/理科)上,文科生獨立生活困擾明顯高于理科生。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在學習方法,資源利用、人際關系以及適應總分4個方面差異顯著。學習方法上,獨生子女的困擾明顯高于非獨生子女;而在資源利用、人際關系以及心理適應總分上,非獨生子女的困擾顯著高于獨生子女。
表1 心理適應的差異比較(ˉx±s)
表2 心理適應與自我接納、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r)
圖1 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的模型
2.2新生心理適應、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相關
由表2可以得出,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與心理健康、自我接納水平密切相關。絕大部分心理適應得分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間存在顯著正相關,與自我接納各因素得分間存在顯著負相關,自我接納水平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存在顯著負相關。
表3 影響心理適應因素的逐步回歸分析
2.3影響心理適應因素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影響心理適應的影響因素,將95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FARS總分為指標)作為因變量,SCL-90量表各因子與自我接納總分及各因子作為預測變量,采用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心理適應總分可以由自我接納總分、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焦慮、自我評價5個因素來共同預測,解釋率(R2)為36.1%,見表3。
2.4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自我接納的中介作用
檢驗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作用,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技術對數(shù)據(jù)與假設模型的擬合程度進行驗證。在模型建構過程中,以心理適應為自變量,自我接納為中介,心理健康為因變量。修正后模型結果,模型的擬合指數(shù)可以看出,χ2=416.534,df=111,χ2/df=3.753,GFI=0.947,CFI=0.966,TLI=0.958,RMSEA=0.056。模型中所有指標均良好,因此模型可接受[13]。
最終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1,圖中除了心理適應和心理健康的路徑系數(shù)沒有達到顯著水平,其他路徑系數(shù)均達到顯著水平,因此,刪除該路徑。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應量為:-0.81×(-0.60)=0.486,用Bootstrap法重復抽樣1000次計算的95%的置信區(qū)間為[0.436,0.538]。
研究發(fā)現(xiàn),95后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人際關系以及心理適應總分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其他因素則差異不顯著。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受先天生理因素影響,較之男生,女生身體素質更加柔弱,抵抗艱苦環(huán)境的能力較差;二是受社會期許的影響,俗話說“女孩富養(yǎng),男孩窮養(yǎng)”,男生從小被要求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壓力,經(jīng)受的磨練明顯多于女生,這也間接導致了雙方在主動適應的經(jīng)驗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鐘向陽[3]等人運用FARS量表對2008級大學新生進行測試,結果表明男女生在心理適應及各因子均差異顯著,女生的適應困擾高于男生。李鳳梅[4]等人對2011級學生的研究結果則表明,男女生在心理適應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本研究中,只有人際關系以及心理適應總分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其他因素則差異不顯著。與前人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生活條件、學校及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改善,大學生心理素質以及適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提升;二是研究使用的量表不同,其結果的解釋也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本研究使用的大學新生心理適應量表與鐘向陽等人的研究一致,但是與李鳳梅等人的研究使用量表不同。
不同專業(yè)間,大學新生心理適應狀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文科專業(yè)學生獨立生活的困擾顯著高于理科專業(yè)學生,相較于理科專業(yè),文科專業(yè)女生占據(jù)絕大部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性別差異對心理適應的影響。在不同的家庭構成上看,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心理適應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獨生子女在學習方法上困擾更大,而在資源利用、人際關系以及心理適應總體狀況上,非獨生子女的困擾明顯高于獨生子女。這與鐘向陽[2]的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區(qū)別,他們的研究表明,非獨生子女在心理適應各因素上的適應困擾均大于獨生子女,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5后大學生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眾所周知,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個體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家庭內部結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親子互動模式和親子關系,這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以及適應能力都有著很大影響。獨生子女家庭和非獨生子女家庭在親子互動以及關系構建上有著明顯的不同,究竟其內在的影響機制如何,還需要后續(x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心理適應FARS總分以及各因素得分與SCL -90總分和各因素分絕大部分存在顯著性正相關,這表明,學生心理困擾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大一新生面臨重要的角色轉變,生活學習環(huán)境較之中學階段有著明顯的不同,這些因素很容易造成大學生適應不良,出現(xiàn)廣泛的身心癥狀,如:失眠、食欲下降、學習動力不足、焦慮、人際關系矛盾突出等,如若處理不當,甚至影響整個大學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發(fā)展。
自我接納是自尊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個體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關系以及對現(xiàn)實自我接納的程度,個體理想自我對實際自我的歪曲評價導致對現(xiàn)實自我的不接納會造成明顯的心理沖突,這也是神經(jīng)癥的重要特點[14]。本研究中,自我接納與心理適應狀況存在顯著的負相關表明,自我接納水平越低,心理困擾越大,適應程度越低。大學生面臨人生的重大轉折以及環(huán)境變化,這一改變對個體的心理適應產生一定的沖擊,如果不能很好的接納現(xiàn)實,接納自己目前的處境,依舊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那么也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學習生活,適應也就無從談起。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量表得分存在顯著負相關,這意味著自我接納水平越高,心理癥狀困擾越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這一結果與格桑澤仁、劉力克和張倩等[7]、黃高貴,李娟和楊文華等[8]、范寅瑩等人[10]的研究結論一致,無論是本科大一新生,還是高職生,亦或是對全體在校生的調查,都一一證實了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
以心理適應狀況作為因變量,SCL-90量表各因子與自我接納總分及各因子作為預測變量,采用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心理適應狀況可以由自我接納總分、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焦慮、自我評價5個因素來共同預測,解釋率(R2)為36.1%,其中,自我接納和抑郁對心理適應的解釋率最大,這也給今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以及心理輔導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通過調整對大學生活的認知方式,緩解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狀況之間的矛盾沖突,處理抑郁情緒,引導學生更好的接納現(xiàn)實自我。
本研究表明,心理適應、心理健康和自我接納三者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相關關系。經(jīng)結構方程模型檢驗,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起著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適應通過自我接納,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這表明,大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接納是一個主要的影響因素。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帶來的適應問題和沖擊,自我接納和評價低的大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自卑和抑郁,覺得自己一無是處[15],不能很好的接納憧憬的大學生活與現(xiàn)實情況之間的差距,在新的挑戰(zhàn)和挫折面前表現(xiàn)出退縮和逃避,后續(xù)如果沒有經(jīng)過妥善處理,會對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影響。相反,自我評價高的大學生有較高的自尊和自信,他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和挑戰(zhàn),面對適應問題,重新出發(fā)。通過本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95后大學生的心理適應困擾主要集中在自我接納在心理適應與心理健康之間起中介作用,在今后的新生適應性教育以及心理輔導中可以有側重的幫助學生改變認知,樹立合理的認知行為目標,提升自我接納水平,從而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悅.“95后”藝術類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困難及應對策略[J].社會心理科學,2014,29(11-12):1140-1143
[2]張旭.大學生自戀與心理適應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11,34 (5):1174-1177
[3]鐘向陽,張莉.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高教探索,2009,25(4):128-130
[4]李鳳梅.新時期大學新生心理適應能力與焦慮狀況[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3):451-453
[5]李建明.中國人的心理健康標準與評價要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2):169-171
[6]叢中,高文鳳.自我接納問卷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9,8(1):20-22
[7]格桑澤仁,劉力克,張倩,等.1100名醫(yī)學生抑郁狀態(tài)調查及其與自我接納和向性關系的研究[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5,32(1):16-19
[8]繆群芳,陳其云.護生抑郁情緒與自我接納心理的調查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9):1767-1768
[9]黃高貴,李娟,楊文華,等.師范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自我接納和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4(3):255-256
[10]范寅瑩,張灝,陳國典.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接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8):997-1000
[11]劉芳,李松.大學生社交焦慮與自我接納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9):784-785
[12]王才康.大學新生生活困擾的初步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2,23(8):33-37
[13]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14]劉明波,丁志強,李煒.大學新生被接納與心理健康:自我接納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5):766-768
[15]陳欣,蔣艷菊.大學生自我接納與交往焦慮的關系:身體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4,7(4):91-96
·論 著·(發(fā)展心理)
Mental Adap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95s College Freshmen: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acceptance
Zhang Hui,He Kai,Luo Jun,et 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acceptance by mental adaption and self-acceptance on health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95s college freshmen,and the pathway of the influence,to offer the new basis for entrance educa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mong freshmen.Methods:Using convinient sampling method,879 freshmen of grade 2014 from one college were administered after 2 months in school with FARS,SCL-90,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Results:①Freshmen mental adaptation scores and interpersonal factor score had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t=-2.43,P<0.05;t=-2.66,P<0.01),girl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Independent living dimension,liberal arts students was more troubled than science students(t=3.50,P<0.001);Learning method,the only child was more distressed than non-child(t=3.10,P<0.01);and in resources,relationships and mental adaptation scores of non-child problem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ne-child(t=-3.73,P<0.001;t=-2.67,P<0.01;t=-2.03,P<0.05).②Mental adaptation scor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cor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acceptance scores,self-acceptance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scores(|r|=0.16~0.51,P<0.05).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lf-acceptance and depression could predict mental adaptation level.③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checking,self-acceptance played fully mediation between mental adaptation and mental health.Mental adaptation impacted on mental health through self-acceptance.Conclusion:Self-acceptance of the generation after 95s college freshmen plays fully mediation between mental adaptation and mental health,mental adaptation suppress mental health by promoting self-acceptance.
【Key words】The generation after 95s college freshmen;Mental adaptation;Mental health;Self-acceptance
(收稿時間:2015-11-19)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5.031
中圖分類號:R395.9,B8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5-07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