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北京東交民巷的大使橋牌俱樂部里,活躍著一群“80后”和“90后”。他們每周日下午都會聚在那里打橋牌,可謂風雨無阻、興趣盎然,像赴情人約會一樣。他們個個身板挺直,聲音洪亮,思維敏捷,動作靈活,哪像八九十歲的老人。
這一天剛好是全國通訊杯橋牌賽,俱樂部常委——前僑聯(lián)主席、94歲的莊炎林帶來了一位新搭檔,早早等候在桌邊。與他們對陣的是一對“80后”,只見大家分坐東西南北,既要記分,又要負責上下桌取牌送牌,真夠忙活的。
良好的身體素質幫助莊炎林在牌桌前反應敏捷、出牌迅速。他說,老年人打橋牌無疑能豐富晚年生活,而且活躍思維,提高生活質量,北京老年橋協(xié)100多個會員平均年齡超過80歲,沒有一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對老年人來說,打橋牌意在腦體結合,全面健身。因為它要求動腦筋,還要有耐力。橋牌的趣味之一,是它的變幻莫測。橋牌的組合之多,據(jù)測算是13的6次方,可以說,一個天天玩橋牌的人,幾十年中也沒機會拿到一副同樣的牌型。大使橋牌俱樂部的一位老牌友說,在這里一下午打27副牌,平均一小時要打八九副牌,沒有一定的體力,就會累得頭昏眼花。與其他游戲相比,打橋牌的樂趣主要在于少靠運氣,多憑智慧而贏牌??梢哉f,橋牌的贏家基本上是一個思維敏捷者。
很多老年朋友喜歡打橋牌,它需要良好的記憶力,但莊炎林卻說,打橋牌更需要一個好搭檔。橋牌運動最講究與同伴的合作和與對手的競爭,這種合作與競爭的關系是一種健康的人際交往,是彌補退休后缺乏人際交往的一種好形式。在這種游戲交往中,包括游戲過程中的牌技切磋和游戲前后的聊天交談,使老年人的精神、情緒和身體可以得到良好的調節(jié)。因此,經(jīng)常參加橋牌活動的老年人常常表現(xiàn)出樂觀、豁達、處事積極、思維敏捷、心態(tài)平和、精神健康、容易與人相處的狀態(tài)。
為了過橋牌癮,莊老早在多年前就學會了上網(wǎng)打牌。他干脆給自己起了個網(wǎng)名“很自然”,告訴網(wǎng)友自己使用的是“自然叫牌”體系,從而避免了與“打精確”網(wǎng)友的臨時組合搞混了。不過,網(wǎng)上打橋牌讓他又愛又恨,又喜歡又惱火。因為有時搭檔該叫的牌不叫,不該叫的牌亂叫,該打成的牌沒打成,有時網(wǎng)速太慢,有的出牌磨蹭。每每這時,莊炎林只好抽空看書報,從容等待,還練就了一心兩用的功夫。
和莊炎林等俱樂部的常委打牌,他們思路清晰,牌風穩(wěn)健,顯示出充沛的精力和過人的智慧,而且他們牌品極好,和他們打牌,可以說是一種享受。拿起一手牌,無論好壞,都能泰然處之。
只見在一張張橋牌桌上,白發(fā)老人兩兩互為搭檔,與牌友們同場競技、獻技。他們每爭到一個合理“定約”,或完成一個看似難成而最終如愿的“定約”時,或得意洋洋,或暗暗自喜;而每當疏忽大意失掉大分時,扼腕嘆息。然而,他們打的是“快樂橋牌”,贏的哈哈笑,輸?shù)男?/p>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