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徐匯區(qū)肇家浜路一幢老樓里,住著一位特殊的老人朱餐霞,她年過百歲,依然皮膚白皙、風(fēng)度優(yōu)雅、談吐流利。
朱餐霞個子不高,滿頭銀發(fā),正在午休。見客人登門拜訪,隨即整一整自己服飾,又叫保姆替她梳理一下頭發(fā),隨口吟詠:“好夢初回人乍起,一簾晴日照梳頭?!彼σ庥亟忉專骸斑@是清代華亭才女袁鏡蓉《月蕖軒詩詞》所錄一詩名句。華亭就是上海古時之名……”這位知識淵博的老人侃侃而談。
老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愛美、愛干凈,盡管已是105歲高齡,可每天她都要將自己打扮一番,頭發(fā)要梳得一絲不亂,衣服也要穿得干凈整潔,洗完臉后,還要抹點保養(yǎng)霜。她不但精心注意儀容,如果一時穿的衣裳太緊了或者太寬了都要更換。保姆只得順從其心意,一次又一次幫她卸裝穿衣,梳妝打扮,不厭其煩,直至老太太自我感覺合身、舒適滿意才行。小保姆說:“現(xiàn)在俺也習(xí)慣了。只要她高興,大家也開心呀?!?/p>
朱餐霞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給她取名為“餐霞”,語出《漢書·司馬相如傳》:“呼吸沆瀣兮餐朝霞。”父親省吃儉用,讓愛女朱餐霞接受課堂教育,她用功讀書,考上了南匯縣國立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后在南匯縣辦小學(xué)任教,一身兼數(shù)職教國語、算術(shù)等課本。她始終服飾整潔,打扮入時,落落大方,切切實實做到心靈美、儀表美、行為美。也許是常年與孩子在一起,她一直保持一顆童心,帶領(lǐng)小學(xué)生做廣播操,組織徒步郊游,走路上下班……直到90多歲還常下樓散步。只是如今家里人不讓她獨自下樓去了,她在屋子里來來回回走動,至今腳力尚勁。
八九十年來她始終不渝將愛美之心付諸實際行動,朱餐霞親自操勞家務(wù),她包攬了“買、汰、燒”,只有背米等重活才由老伴代勞。她喜歡手工洗衣服,唯有大件物品才動用洗衣機。直至99歲那年,才同意請來一個保姆相幫料理家務(wù),燒飯做菜,助她一臂之力。
百歲阿婆愛美食。早餐喝牛奶吃蛋糕,正餐一素一葷再加一湯,她喜歡吃紅燒肉,每次可吃兩大塊。
百歲阿婆愛美,愛她眼前古街小巷的美,愛她房前屋后的美,愛花開花落的美,愛自己照鏡子的美,愛對著鏡子打扮自己的美。記得60年前,她剛搬到肇家浜路,這里舊地名“肇嘉浜”,難民群居,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為申城棚戶區(qū)之一。老人卻不受影響,雖居陋室,但房間收拾得有條不紊,一塵不染。春天買菜回來,在瓶中插一枝金黃的油菜花,一下所有的沮喪全煙消云散。老人愛美,欣賞美,特別是在逆境中,更會找到美的元素來調(diào)理自己的心情,讓美駐足在眼神里,用愛美的眼光觀察世界,在美中尋找快樂,在美中體驗舒展的心情。
(責(zé)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