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提琴被譽為“樂器之后”不僅是因為其音色優(yōu)美、音質(zhì)脆亮,而且其演奏難度在眾多樂器當中也處于前列。揉弦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當中難度較大的技法之一,也是進行藝術表現(xiàn)的重要過程。一首完整流暢、極具審美性的小提琴樂曲離不開揉弦技巧的巧妙運用。本文將在此基礎下簡要分析論述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應用。
【關鍵詞】:小提琴;演奏;揉弦技巧;應用
引言:小提琴除卻其自身清亮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主要通過依靠其中的眾多技巧用以增強小提琴的演奏表現(xiàn)力,作品中的任何情緒、任何感情都可以通過恰到好處的揉弦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因此學習和掌握揉弦技巧一直是廣大小提琴學習者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本文將結合該背景,著重圍繞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和應用進行探究。
一、小提琴揉弦技巧的簡要概述
(一)揉弦方式和種類
在樂器的演奏技巧當中,揉弦技巧一直是學習者和演奏者最為關注的內(nèi)容之一。其實在樂器揉弦技巧當中具有眾多種類,譬如說有滾揉、壓揉、滑揉、墊指滑揉等等。而在小提琴的揉弦技巧當中也有極大常見方式,例如手指揉弦、手腕揉弦、手臂揉弦和混合揉弦[1]。
(二)揉弦的實際意義
小提琴演奏中的所有技巧都是服務于演奏,揉弦技巧也不例外。演奏者通過結合樂曲作品挑選使用適合的揉弦技巧,能夠將樂曲中的情感和內(nèi)容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聽眾面前,并且大大增強小提琴的演奏表現(xiàn)力,使其呈現(xiàn)出的音韻美和意蘊美上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梢赃@么說,一場完美的小提琴演奏離不開揉弦技巧的輔助,由此可見揉弦技巧在小提琴演奏當中的重要性。
二、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運用
(一)手指揉弦
手指揉弦是小提琴揉弦技巧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揉弦技巧,但是由于其難度較大因此演奏者很少在小提琴演奏當中運用該種揉弦技巧。依照字面意思理解,手指揉弦主要是依靠手指作為動力完成揉弦動作。在小提琴的演奏過程當中,通過輕微的手指運動帶動手掌活動,并且演奏者需要根據(jù)樂曲速度及內(nèi)容表達適當調(diào)整手指活動狀態(tài),由于手指活動范圍過小,因此演奏者想要憑借手指揉弦獲得較高揉弦效果的難度比較大,其訓練的困難程度也遠遠大于其他揉弦技巧[2]。
通常情況下,在小提琴演奏的短小音符當中會經(jīng)常需要使用手指揉弦增強表現(xiàn)效果,對于學習者來說,在剛剛開始接觸學習手指揉弦時需要從基礎練習開始,離開小提琴進行手指訓練。首先需要放松手指關節(jié),之后模擬揉弦動作直至手指關節(jié)具有極高柔韌性之后方可落實在小提前上。所有的揉弦技巧都是服務于演奏,因此學習者在練習手指揉弦時,除了注重動作的技術性之外,更應該關注音準以及實際揉弦效果的表達。
(二)手腕揉弦
在小提琴的揉弦技巧當中,手腕揉弦是其中運用最為廣泛也是難度最小的揉弦技巧,一般情況下初學者下剛開始接觸揉弦技巧學習時會從學習手腕揉弦開始。與西方古典音樂和小提琴演奏不同的時,手指揉弦比較受到國內(nèi)小提琴演奏者的喜愛和歡迎,因此也大量出現(xiàn)在中國的小提琴演奏當中。手腕揉弦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將手腕作為動力,通過手腕活動帶動手指關節(jié)活動完成揉弦動作。但手腕揉弦除了手腕需要活動之外,與手腕聯(lián)合的關節(jié)同樣需要做彎曲或伸直活動,并且以此來控制樂曲的節(jié)奏。
通常情況下,在節(jié)奏較為舒緩柔曼,且以敘事或抒情為主的小提琴演奏當中常常使用手腕揉弦。在手腕揉弦的幫助下,小提琴的演奏也更加優(yōu)美柔和,輕緩柔美的樂曲通過演奏者手腕等部位的活動緩緩流出,給聽眾帶來一場完美的聽覺盛宴。小提琴學習者在學習手腕揉弦時需要注意在擺動手腕的過程當中盡可能伸展手指,并拉平手指第一關節(jié),手腕在回擺過程當中,手指需要迅速恢復原始狀態(tài)。與強調(diào)機能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的手指揉弦不同的是,手腕揉弦的難度較小,非常適合初學者。只需要勤加練習很快便能夠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三)手臂揉弦
小提琴演奏當中的第三大常見揉弦技巧即為手臂揉弦,此種揉弦技巧非常強調(diào)靈活性。所謂手臂揉弦指的就是將左手小臂作為動力通過來回擺動手臂及肘部從而產(chǎn)生較大的幅度并帶動手指活動以此強化揉弦效果。與手腕揉弦基本相似,手指活動均處于被動狀態(tài),但是手臂揉弦更加強調(diào)手臂與手指配合的靈活程度,在手臂揉弦當中手指需要在保持一定固定動作的基礎上具有較高的靈活程度[3]。
初學者在學習手臂揉弦時,手指在手臂擺動至琴頭位置時需要立刻伸展松開,而手臂在往回擺動時手指需要迅速恢復至初始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手臂沿著指板和琴頭做前后運動,為方便初學者學習,此時學習者可以固定住持琴動作,之后手指從第一把位開始逐漸勻速運動至第五把位,再勻速運動回第一把位,在運動過程中手指可以逐漸減小運動幅度。最后手臂停留在換把動作上,手指肌肉慢慢放松,大拇指和之間此時應停滯在第三把位,在觸弦時指尖微彈,輕輕揉動琴弦。由于肩膀會在手臂擺動過程中隨之發(fā)生小幅晃動,因此手臂揉弦常常用于情緒比較激動、風格較為粗獷剛強的小提琴作品當中,已達到慷慨激昂、跌宕起伏的揉弦效果,從而大大增強小提琴演奏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魅力。
(四)混合揉弦
在小提琴演奏的揉弦技巧當中,以手指揉弦、手腕揉弦和手臂揉弦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之下還需要使用一種混合揉弦的技巧。與上述三種揉弦技巧不同的是,混合揉弦并非按照動力區(qū)分,而是在實際的小提琴演奏當中將手指揉弦、手臂揉弦和手腕揉弦創(chuàng)造性的交叉混合使用,以此展現(xiàn)出具有不同層次的揉弦效果。使用該種揉弦技巧能夠將樂曲作品中復雜的情緒和內(nèi)容充分展示出來,幫助聽眾更加直觀的感知作品,強化審美體驗。演奏者在將三種揉弦技巧交叉相互使用之后,不僅樂曲作品的完整度更高、演奏效果更為強烈,同時也直抒胸臆般的完美展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雜而不亂是混合揉弦最重要的特征[4]。
從誕生源頭來看,混合揉弦并非一開始就以出現(xiàn),而是伴隨著小提琴演奏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演奏需要得以應運而生,因此在規(guī)則方面混合揉弦并無過多嚴格限制。小提琴作品很難通過單一的揉弦方式將樂曲全面立體的展現(xiàn)出來,這也是混合揉弦誕生并被廣泛運用在小提琴演奏當中最主要的原因。無論是何種揉弦技巧都離不開學習者的勤奮練習,所謂“熟能生巧”只有通過不斷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揉弦技巧。
結論:總而言之,演奏者在表現(xiàn)小提琴演奏作品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jù)作品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作曲家蘊含其中的真實情感選擇合適的揉弦技巧,著重注意樂曲與揉弦技巧的統(tǒng)一性,營造出細密綿長的意蘊美、音韻美。本文通過簡單分析小提琴演奏中的幾種常見揉弦技巧,以及在演奏中的運用方法,以期能夠幫助學習者和演奏者提升小提琴的演奏能力,從而更好的表達樂曲作品,增強其藝術表現(xiàn)力。
參考文獻:
[1]張誠,王明輝,謝晶晶,黃藝歐,范進德. "試論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應用 [J].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3:128-222.
[2]方蕾. 淺析小提琴演奏的揉弦技術及實際應用[J].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6,01:80-83+5.
[3]趙光遠. 小提琴左手揉弦的基本方法以及具體應用研究[J].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16,04:48-54.
[4]林東坡.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應用研究 [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2015,0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