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設計戲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注重教師自身素質和技能的培育,開展具有自己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體育;體育教學;教學現(xiàn)狀
一、中學體育教學現(xiàn)狀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偏低,教材內容陳舊,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使學生對體育課缺乏新鮮感覺,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太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突出教師主導作用,難以調動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另一方面,中學生對體育的認識視野狹隘:很多中學的體育理論課大部分停留在體育競賽介紹等方面,而對青春期的健康知識與科學鍛煉方法缺乏足夠關注,客觀上致使中學生對體育功能的認識模糊,對體育課的重要意義也缺乏關注。
中學生運動能力嚴重偏低: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忽視體育鍛煉,造成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嚴重不足,據統(tǒng)計顯示:中學生缺乏基本的體育鍛煉知識,對體育課主要形式的效果缺乏認識。
二、制約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
學校片面追求高升學率,忽視體育教學:目前,中學學校教學雖然在向素質教育轉軌,然而仍有多數(shù)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變更體育教學計劃,縮減體育課時,中學體育長期處于邊緣學科,在教學思路上一味認為體育就是競技訓練,只注重學生文化課的成績而忽略大多數(shù)學生的體育普及。
教學內容枯燥:很多中學的體育教學內容陳舊、單調,難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鍛煉的積極性,甚至會出現(xiàn)抵觸、抗拒心理。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一味的要求技巧和強度,造成許多同學因項目難度太大而退縮。在教學評價中,缺乏對學生的分層教育,以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所有學生,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制約了學生的高素質全面發(fā)展。
教學方法單一:大多數(shù)中學體育教師還停留在“灌填式”階段,過分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學生身順而心違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要么搞“一刀切”忽視學生的差異性,這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體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不高:據調查顯示,個別中學體育教師不注重學習專業(yè)新知識,使得教師知識面狹窄,知識的運用也比較僵化,加上某些體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不高,往往采取“放羊式”教學,直接影響中學生對體育重要意義的認識,導致對上體育課的興趣。
考核評價方式不合理:目前一些中學體育考試內容仍以技能達標為主,不注重過程性評價,忽視學生體育的態(tài)度,努力程度及進步幅度等,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積極性,也違背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理念。
體育教學場地器材匱乏:多數(shù)學校體育設施和場地建設不完善,對體育教學投入的資金缺乏。沒有良好的體育實踐環(huán)境,學生無論再熱愛體育運動也不能上理想中的體育課,老師無法很好的施教,學生也不能很好的參與學習。另外,體育場地破損、體育器械陳舊等不安全因素會很容易導致學生受傷,嚴重降低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方法
1.革新教學態(tài)度,轉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
中學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在教學思想中要突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教學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只有培養(yǎng)學生熱愛體育、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觀念,才能夠從本質上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出素質教育的精髓。學校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態(tài)度,調整教學方針,拋棄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中不適應當今體育發(fā)展的部分,并創(chuàng)造新型體育課堂,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求。
2.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是教學工作的指導者和管理者,在體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具備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認真學習體育教學的各項專業(yè)技能,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主動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最擅長的體育活動,為學生訓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和職業(yè)技能
如今很多學校一味的為了追求升學率,忽略了中學體育教學。一些體育教師在僅有的體育教學課程中隨意的講解、示范,對體育運動本身沒有很好的認知性,教學過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在中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學的效果必須很好的落實在學生身上,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了解學生對多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學生為中心教授學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拘泥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思維和團隊意識的增強。中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完整的組織管理能力、運動健身知識和教學的綜合能力。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掌握科學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高素質全面發(fā)展,提高中學體育的教學質量。
4.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方法,在快樂游戲中得到鍛煉。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大多活潑愛玩,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助于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在中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采取快樂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的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體質,又能在游戲中體會到合作和競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游戲中上體育課,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體驗到體育運動內在的樂趣,從而為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有助于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5.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很多學生由于身體素質不好對體育課產生了嚴重的抵觸情緒,久而久之對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越來越冷漠。在中學體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智慧設計新的教學方式,采取活潑有趣的方法調動學生體育的積極性,必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中學體育教學不僅僅有助于自身的身體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更有助于提高體育技能,為健康的身體和成功的事業(yè)打下基礎。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運用多種有趣的方法增強學生參加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鍛煉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綜上所述,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急需改變。中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導每一個學生養(yǎng)成積極鍛煉的好習慣,讓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在當今新形勢下,要積極審視體育教學,找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加以糾正。體育課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加強理論研和教學新方法的探索,進一步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進而推動體育事業(yè)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 季瀏,殷恒嬋等主編,體育心理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16.
[2] 辛利, 論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的若干關系[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1(3).
[3] 霍軍, 體育教學方法實施及創(chuàng)新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