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要對學生進行一種內(nèi)在品德的教育,而不是使學生“迫于教師威嚴”或者“學校環(huán)境壓迫”成為一個口是心非的人。那學生真正的思想和品德教育,是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真實的道德水平的,在“第二課堂”中開掘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資源,是對學生課堂教育的有效補充,所謂的“第二課堂”,就是指生活課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修正自己的思想品德,做一個真正思想高尚的人。
【關鍵詞】:第二課堂;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發(fā)展
在學生的生活中,道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生活中的很多事例都成為學生學習新知識,習得習慣的教材。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精華糟粕混雜其間,學生不成熟的思維可能對于這些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認識,道德選擇存在多樣性,有些還會使學生誤入歧途,自毀人生。對初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厘清生活中的善惡美丑,正義邪惡。教師就有不容忽視的責任。選擇好生活中“第二課堂”的教材,就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一 “第二課堂”豐富的教育資源整合
對于“第二課堂”這一名稱,是相對于學生所處的學校這個正式的教育場所來說的,“第二課堂”資源廣泛,有來自學生家庭生活的,有來自于生活朋友圈的,有來自于書籍的,有來自于生活中的事例的,有來自于影視劇作的,可以說豐富多樣。對于這些資源來說,要選擇好恰當?shù)慕虒W信息,選擇和學生生活相關的,能真正影響學生道德形成的元素開掘,使學生在“第二課堂”的資源中學中做,做中學。在不斷引導學生在評價和認知的過程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在道德的層面“照照鏡子”,蕩滌自己的心靈,成為一個認知全面,道德自律,情操高雅,品行高尚的人。對于“第二課堂”的資源選擇,可以由老師來選擇,也可以由學生來選擇,重要的落腳點是要引導學生評說其中的道德元素,引導他們從事例中去學會有價值,有意義的道德成長因子,從而促進自己道德的全面發(fā)展。在“第二課堂”的開掘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去體驗生活,學會用道德標準去評判生活事例,這樣做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善惡美丑有深度的認識,而不是用別人的道德標準來判斷,缺少“心中自知”的分量。其實在“第二課堂”中,新聞中一些熱議的事件都可以成為學生評說的資源,因為其中會摻雜各種意見,學生就可以辯駁地進行分析,從而對其中的思想道德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二 "思想品德教育的評價和意義
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考察方式用分數(shù)來衡量成為一種主要的模式,這種模式中,有些“高認知”的思想品德成績是抄出來,有的是“背出來的”。其中不乏心口不一,言行各異的“好學生”。這就是分數(shù)評價思想品德的一個缺陷。如果思想品德缺少了評價,那怎么來衡量教育的成果呢?有人曾提出“觀察式”評價,即“通過觀察學生平時的學習和考察知識相結合,來衡定學生的思想道德成績。”但這樣的評價方式中,“水分”就很重了——老師能準確地判斷學生思想道德表現(xiàn)的真實性?老師的道德衡量標準就是科學的?就沒有摻雜“個人情感”?老師的評價就能“客觀公正”?這樣的一種反觀是不是就否認了思想品德評價的意義了,事實上不應該否定思想道德評價的必要性,也不可以將道德評價唯分數(shù)論。道德的評價即關乎個人,由關乎群體,正如梁啟超提出的“公德”和“私德”觀點:人的良好的私德是從公德中學習和感染的,同時良好的私德行為也為公德增光添彩。其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在一個爾虞我詐的團體中不會有很多大公無私的人吧!對于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評價的意義主要在兩方面:第一,引導學生針對評價的對象,厘清其中道德的善惡美丑,為自己找到有益的成分。第二,對學生進行正確路向的引導,引導學生擇善而從。從而為自己找準道德發(fā)展的方向。
三 "“第二課堂”為學生打開品質(zhì)的空間
“第二課堂”中豐富的道德元素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學習的品質(zhì),學生向善之心都是很濃烈的,“浪子回頭金不換”就證明了這種說法的正確性。學生在課堂,在學校培養(yǎng)起來的品質(zhì),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成為學生真正的“學習成果”。有時老師厭倦“照本宣科”,不喜歡教材道德,學生也會認為教材有“編造之嫌”,從而不太樂意去學習其中的思想品德,有時還要反其道而行之,去嘗試背面的道德評價,這是一種很可怕和無知的“破窗效應”——學生可以嘗試破壞一種道德而感其樂,亦可繼而為之?!暗诙n堂”是學生身邊的事例,眼見為實的東西,學生的模仿性和批判性都是很深刻的。在這樣的課堂資源中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道德元素,學生辯駁性很強,情感體驗很深,更容易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這些教學資源,既讓學生感到“生活之煩”,又讓學生感觸到“生活原來這樣”。這才是血肉的生活,有句話說“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學生在這種生活中了解了生活中的各種道德狀況,其中必然會“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要為學生培養(yǎng)真正的品德,使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發(fā)揚自己的良好品德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來為自己的夢想而分都不已。“第二課堂”的價值就是引導學生在生活的實際中,學習良好的思想品德,為自己的人生錘煉出有益的品質(zhì),從而為自己的生活做好道德的基石。
總的來說,對于學生的教育,是從課堂,學校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導他們在學校習得良好的思想道德,在生活中習得良好的思想道德,從中“擇其善者而從之”來構建起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礎,從而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益于社會的人。這就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所在,就是開掘“第二課堂”的意義所在。學生的教育是關乎國家未來的教育,關乎社會道德的教育,良好的學校教育會影響社會道德水平,良好的社會道德水平也會促進學校道德教育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安婷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教育觀察(下半月) .2016.06
[2]龐建新.淺談人文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滲透.學周刊.2016.05
[3]石仲榮.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生命教育.學周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