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主體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就會制約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何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音樂教育熏陶的實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關鍵在于:讓信息技術手段深入音樂課,讓音樂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中快樂中學習!
一、信息技術的深入讓音樂教學目標更加“活躍”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這樣的現(xiàn)象,由于教師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實施的教學未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與教學活動目標的確定有關。因此要讓目標“活”起來,就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1.學生在音樂課的學習目標要有針對性
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創(chuàng)設情境、或是對歌曲的創(chuàng)編,有成效的把活動做到有目的,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活動化的教學目標必須要符合學生的音樂認知的實際情況,正確了解學生在音樂素養(yǎng)方面的真實水平以及行為表現(xiàn),并讓學生能從自己的言行動作上表現(xiàn)出來從而使教學目標更現(xiàn)實,更有針對性,提高達成度。
2.信息技術輔助的音樂教學目標要具有發(fā)展性
要求音樂活動目標的提出應落在學生的白身音樂素養(yǎng)“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在音樂活動學習中拓展開來。為了使音樂教學能更好的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的呈現(xiàn)以確定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一種是音樂聆聽水平,利用音樂與視頻的結合,能很好的評價學生的認識水平;另一種是學生自身的演唱水平,它表現(xiàn)為“學生能否在媒體的支持下獨立演唱歌曲而解決任務;在課堂集體學習活動中,通過音樂聆聽的摹仿,學生的合作能夠解決這些任務?!苯處熞够顒幽繕寺湓谶@兩個水平之間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就好比“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實”。這樣的目標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也是信息技術與音樂合作的“活”目標的體現(xiàn)。
二、信息技術的進課堂讓音樂教師更有“魅力”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老師就是“活”教材,也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他始終處在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因此,教師的“親身”實踐、示范,也是教學的關鍵,在信息技術融人課堂的今天,音樂教師白身的魅力已經遠遠不如無聲的信息技術強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要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更好的借助信息技術的作用,課堂才能更具“魅力”起來。以更好的運用短暫的幾分鐘去換取整堂課的高效率。
1.音樂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要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有效結合。讓教師更具“魅力”
教師“親和”的魅力是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但是教師要借助媒體視頻的呈現(xiàn),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親和力。授課中要對學生充滿激情,要精神飽滿,面帶微笑,親切白然,不可冷冰冰,板起面孔。學會關心學生,隨時從學生對媒體的興趣認知中鼓勵學生,注意觀察把握學生的接受能力,反應情況,為學生釋疑解難,不可不顧學生,一味展示媒體的活動效果而展示媒體。
2.音樂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的作用把教材有限拓展延伸。讓教師更具“魅力”
音樂教師對教材有再深刻的理解,由于授課教學的限制,課堂教學也不會有更大的提升,運用信息技術就能很好的把教材中的姊妹音樂進行有效的延伸,特別是欣賞課教學,只是一味聆聽、教師的口頭傳授,根本達不到好的效果,學生聽過去就會忘掉,只是暫時性的記憶而已。今天,信息技術的進課堂,對于音樂來說“如虎添翼”。信息技術的展現(xiàn),能很好的把學生認為聆聽乏味的欣賞課以及其中比較抽象性的音樂旋律,非常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如利用舞蹈、歌表演、各種樂器的展現(xiàn),讓學生技能有興趣聆聽,有能“一飽眼?!保玫淖屢魳肺龑W生,以到達音樂教學的更高學習效果。從而教師也就“沾沾白喜”,讓自己的課堂更具“魅力”。學生也就會更加喜歡你。
三、信息技術進課堂讓學生學習更有“興趣”
1.“興趣”源于需要
信息技術現(xiàn)時代的產物,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需要是非常“渴求”的。作為教師就要讓學生能很好的認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所存在的價值。信息技術滲透音樂課堂,無非是讓學生學習音樂更有興趣,讓學生能對知識有更高的需求。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就要想方設法把信息技術利用到實處,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要做到音樂認識的實效性。使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需求感,在獲得知識時,學生就會很容易滿足。
信息技術是學生都比較喜歡的“事物”,學生只有充分認識了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對教學的推動作用,才能產生對學習的欲望,才有興趣學習,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本身的吸引力,喚起學生的學習音樂欲望。老師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及學生特點,尊重教學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
2.成功源于“興趣”
學生對信息技術非常的感興趣,教師就要抓住學生的“愛好”這一點,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學習更有成就感,使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
在聆聽包老師的一節(jié)課上,深有體會:由于學生對各個國家的音樂特色不是很了解,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對各國的音樂特點有較深刻的認識,包老師運用信息技術視頻的優(yōu)勢,播放各種具有典型的音樂表演以及教師的點撥,使學生在認識音樂特點以及典型節(jié)奏上有深刻的認識,再加上由于視頻的感染和學生自身的表演,學生很快對亞洲各國的音樂特點有了深刻的記憶與理解,教師在結合學生的認識讓學生展示,效果非常不錯。這樣,學生的心理也就有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會越學越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