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要想學好某一種語言文字,首先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只有消除了教學中的障礙,才能為學好該語言文字奠定最起碼的基礎。因此,在農牧區(qū)小學漢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學習的同步,甚至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應該以學習口語表達為主。
現代語言學認為,交際的過程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是交際雙方在特定的語境里,為了特定的目的,運用語言手段和適當的表達方式而進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重視交際雙方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組織形式進行。
一、打好口語根基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捷徑可走,只有穩(wěn)扎穩(wěn)打地加以引導、訓練,才能真正提高
1.示范引路
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正處于成長期,對他們來說,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學習原動力。老師要從自身出發(fā),嚴格規(guī)范交際用語,讓學生從入學開始,從說好每一句話開始,接受較為規(guī)范的交際訓練。
2.及時正音
發(fā)音方法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口語的發(fā)展。我們雙語班的學生習慣于用哈薩克語中的音調,常常發(fā)不準音,習慣于將音調都發(fā)成四聲。在教學中,針對全班性的錯誤讀法以及個別同學發(fā)音方法不正確要及時進行糾正,杜絕一錯再錯。并且創(chuàng)設“無方言”的班級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普通話的大環(huán)境中學習規(guī)范語言。
3.糾正方言
本地口語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規(guī)范口頭語言的發(fā)展,更阻礙書面語言的表情達意。在教學和交談中,應時時關注學生口頭語言的表達,及時糾正不規(guī)范的方言口語,提高其用詞的準確性。逐步樹立“動口即是練說時”的觀念,從而白覺地、隨時隨地培養(yǎng)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4.加強誦讀
朗讀、背誦是把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轉化為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的一種有效訓練途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使口頭語言表達賦于感情色彩,易于表情達意。
5.培養(yǎng)個性
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學生的語言必須反映主觀意識,想說就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更應重視保護和發(fā)揚孩子們的這種天性,提倡口語表達的個性張揚。
二、活動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訓練內容
1.角色表演
小學生天性好動好玩,表演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使學生進入交際情境。如設計《有禮貌》這一活動時,可假設幾種情況,讓學生扮演各種角色進行禮貌用語的對話練習,還可帶兩部電話機進教室,讓學生在表演打電話中進行交際。表演過程,既是創(chuàng)作過程,又是交際過程。
2.演示激趣
讓學生根據某一個動作、聲音、神態(tài)、謎語等生動具體的直接感觀作出判斷,得出結論,進行口語表達,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如低段年級可以讓學生上臺做某種動物的動作,學其叫聲,或出簡單的謎語等讓其他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等;高段年級可以讓學生演示某種特定動作后,先說說這個動作的過程,再說說在怎樣的情況下會出現這些動作,甚至還可以說說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曾出現過這樣動作的事情等。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訓練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3.想象創(chuàng)造
如讓學生拼圖,教師啟發(fā)、鼓勵學生用大小不一的紙片拼出一個個充滿童趣、想象、與眾不同的圖案,再讓他們說說這些圖案及創(chuàng)意;或教師簡單畫幾筆,讓學生想象添畫后說圖意;或出示某幾種實物、幾個詞語,讓學生組合編說故事等,學生說話的興趣很高。
4.設交際課
把社會生活中的交際活動引到口語活動課中來。如每個學生都必須去商店買文具,可布置題為《逛商店》的交際作業(yè),讓學生在逛中了解文具的種類、樣子、顏色、用途等,并讓學生有意識地與售貨員進行交際,聽一聽售貨員是怎樣與別人交談,怎樣推銷白己商品的。交際課上,讓學生有的扮“小顧客”,有的扮“售貨員”進行表演、交際。交際時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提高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要遵循客觀歸律
農牧區(qū)小學生學習用漢語講話,畢竟是接受新鮮事物,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教師既要顧及小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又要考慮到哈、漢語言的表達方式的區(qū)別。訓練語言表達能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再次,學生初學漢語難度較大,進展不快,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教師應循循善誘,正確引導。先要讓他們敢說,說錯了老師要鼓勵表揚,不能一味地批評,多表揚膽大敢說的學生,這樣大家的積極性提高了,都敢說漢話了,就不怕教不好他們了。
四、放手參與實踐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真正得到培養(yǎng)必須依賴于社會實踐,而形成口語交際能力后,最終又要走向社會
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進行。
總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貴在不斷地實踐。我們不僅要憑借教材,把握課堂這一學習的主陣地,還應該把說話訓練的領域延伸到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之外,在學生的活動中和日常生活的言語交際中相機點撥,要求大家盡量說漢語,適當訓練,使課內、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定會使我們“雙語”學校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