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課堂生動有趣,從而省時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優(yōu)化課堂教學。
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關鍵在于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保持學習的熱情。課堂教學活動的構建在于采取多樣化形式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趣味性與開放性,建立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應遵循以下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教學是師生間思想、感情與信息的互動交流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能力與心理發(fā)展等特點,從趣味性、直觀性入手,運用靈活組合、循環(huán)操作的教學方法,增強知識的重復出現,使學生對同層次的知識點能夠得以較好的鞏固和掌握。尤其是隨著學習的推進,知識的增加,其想象力及語言能力都會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也具多樣式,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真實性原則。運用直觀手段去活化教材,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語言活動情景。根據小學生發(fā)展的語言能力與智力水平,制定適合他們的課堂活動目標、內容與方式,注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教學活動中,分別加以對待,激勵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以思維訓練為中心的原則。思維力是智商和智力的核心。以思維訓練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過程,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為了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除了遵守以上原則,還要通過課堂教學來落實。
運用課堂訓練“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課堂的訓練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要精心設計。它是各種科學的教學方法精華。課堂訓練有“六法”。
增擴法。教師充分利用課文的言語材料,讓學生作增添或擴大的訓練。常見的如用詞造句,是言語的增擴訓練設計,另一方面,把課文的含蓄部分、跳躍部分、省略部分說出來,也是一種擴增。因為一般文章或文學作品中,作者常不把話說透,有意留下一些“空白”,刺激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補,這稱為“空筐”藝術。
換位法。教師有意的對課文中某些語言作對調換位,有的可能意思不變,但有時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意,而且懂得正確用詞造句的重要性。
變式法。改變課文中的言語形式的訓練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能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應變能力。詞語、句式、段落、篇章結構和體材的變換、積累,是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學完了《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一位教師設計了一項訓練,要學生用“五壯士為了……而……,充分表現了……精神”這樣的句式,讓學生談談學習體會。
譯釋法。是把某種知識的存在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存在形式。在語文學習中要有許多翻譯性訓練。如:把文言改寫成現代漢語,把反義句改成陳述句,把被動句翻作主動句等。有效地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
拓展法。對課文中確定的訓練點,作縱向的聯系溝通,以豐富訓練的內涵,提高演練的強度。這種拓展的訓練設計方法,對提高訓練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教《海底世界》時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師讓學生對照閱讀《西沙群島》,并讓大家提出兩篇文章有不一致的地方。
表演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適宜于作“表演”的訓練設計。如童話《小公雞和小鴨》、《小白兔和小灰兔》、《美麗的公雞》等。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等。如一位老師教《美麗的公雞》,在熟讀課文之后,讓大家準備角色表演。開始表演,教師把公雞、啄木鳥、青蛙、蜜蜂和老馬的頭飾,讓幾個學生分角色戴頭飾作表演。表演后組織大家評議,評議的過程是再次切磋課文的用詞造句、理解思想情感的過程。接著,教師叫評議好的同學再次表演。表演對學生的語言訓練起到良好的作用,即豐富了詞匯,又加強了感受?!氨硌荨币餐耆闲W生愛動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齡特征,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愛。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耕耘課堂,努力研究課堂教學,創(chuàng)作更多的優(yōu)課,好課,精品課,是所有教師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