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然要明確何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方面余文森教授對“課堂教學有效性”作了精辟透徹的闡釋,他認為:從專業(yè)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是有效的?余文森教授認為: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fā)展有當下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以前教學太注重當下發(fā)展,實際上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明確了這兩點,就能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有效這一關鍵點,才能真正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效果。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它反映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能緊扣語文教學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讓學生從興趣中、學習的成功中推動語文教學有效和可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如何才能更好的實現有效課堂教學呢?通過語文課堂的實踐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兩點看法:
一、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要讓語文課真正姓“語”
語文課姓什么,是語文教育界糾纏了很長時間的一個問題。而要體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要讓語文課真正姓“語”。新課程改革就是將語文教學的功能科學化、規(guī)范化,就是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一味強調工具性不對,拋開工具性,大談人文性更不對。正如過去的語文教材,把語法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教師都產生了一個疑問,過去的文學大家,沒有學過語法不是依然寫出了經典的名著來嗎?而現在的語文教材又把語法嚴重淡化,從一篇篇專題文章變成一個個小豆腐塊直至一句話,這都是和當今的語文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的?,F在教材淡化語法的編制,造成教師在課堂中不知如何下手情況的頻繁出現就顯得不奇怪了。
如果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做到了讓語文課姓“語”,那么就會使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約束下,在體現工具性的基礎上,注重人文性對學生情感的熏陶,更好地發(fā)揮出語文教學的實踐作用,給教師以更多的想象和施展教學能力的空間,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有效目的,學生因教學有效而有所得,教師因教學有效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真正體現出教學相長的教學宗旨。
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要體現教什么的原則
在課程改革中,有些教師不敢談“知識”教學,因為課標中談“淡化”知識;不敢提“訓練”,因為課標中似乎在回避這個詞語。怕自己被人戴上一頂沒有進行教學改革的帽子,或者被說成是未能跟上新課程改革步伐的落伍者。其實,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需要大力注重知識積累、強化能力訓練。通過知識積累、能力訓練,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沒有一定的知識怎么去訓練,沒有基本的訓練又怎么去運用。試想一個不會看、不會讀、不會說的學生能是社會培養(yǎng)的合格人才嗎?因此語文課就要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對學生進行能力的訓練,而不應該回避“必要的語文知識”的教學和“必要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否則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將會虛有新課程的“表”,而無新課程的“質”了。
只有明確了我們的課堂需要教什么,我們的學生需要學什么,教與學才能達到有機的統一。這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有效的語文課,否則,那只是一堂披著語文新課程理念外衣的偽語文課。
三、轉變教學觀念,確保教學的發(fā)展性
一些教師認為,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遵循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在教學中不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實際上,教學是一個活動變化的過程,師生在此過程中共同建構自己的世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現有的發(fā)展水平、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而不是以教材、預定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教學的情意性,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活力。
在教學優(yōu)化考慮的基礎上,還應確保教學的發(fā)展性。再優(yōu)化的教學也應該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教學要走在學生發(fā)展的前面。知識教學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基礎,不犯低級重復的錯誤。以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不僅意味著不能高于學生的認識水平,也說明不能低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因此,教師應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水平有基本認識,并以這種認識為基礎,設計教學目標,挖掘課程中與學生身心水平相當或高一級的認識水平,促進學生認識水平成階梯式發(fā)展。
如果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明確了以上幾點,那么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不會再成為一句空話了。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