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提問在漢語教學中至關重要,提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漢語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問也是決定教學質(zhì)量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在漢語課堂上有效地提問、藝術地提問,會使課堂生動、活躍起來,從而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
課堂提問是進行思維和語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古語:學起于思,想源于疑,因此作為老師不僅要營造提問的氛圍,精心設計提問,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那么應怎樣培養(yǎng)提問,設計提問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達到一種和諧和交流狀態(tài),提高教學效果呢,我就多年的小學漢語教學體驗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聰穎,思維活躍,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因素、知識結(jié)構(gòu)等特點,適當考慮趣味性的必要。學生就像一池水,教師的提問便是投石激水,一些靈感火花往往就在這樣的提問中產(chǎn)生。通過提問,學生討論,激發(fā)興趣,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zhuǎn)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nèi)驅(qū)力,從而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心疲勞,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教五年級下冊《獅子和鹿》這一課時,課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只美麗的小鹿。同學們,你們喜歡它嗎?最喜歡它的什么?這頭鹿也認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經(jīng)歷了一件事,使它改變了一些看法,咱們先來聽聽它自己是怎么說的?(放音,出示句子)“唉,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個句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想知道是為什么嗎?請打開課本《獅子和鹿》。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內(nèi)部的矛盾,頓時,學生學習的興趣立即被激發(fā)出來。
二、精心設計,把握提問時機
在教學中,只有在最佳時機提問效果才最好。所謂最佳提問時機,就是當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狀態(tài)的時候,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對教師的提問能入耳入腦。最佳提問時機,既需要教師敏于捕捉、準于把握,也需要教師巧于引發(fā)、善于創(chuàng)設。
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nèi)容、了解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于捕捉時機。提問啟發(fā),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于產(chǎn)生疑惑?為什么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cè)擊令其去疑解惑? 如教六年級上冊《魯迅愛書的故事》一文時,抓住課文的中心句是學習全文的關鍵,教師圍繞中心句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欣喜若狂”,“得益匪淺”是什么意思?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了什么?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魯迅珍惜書?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圍繞全文的中心句引發(fā)的,首先讓學生讀懂中心句,初步明確課文的中心,然后弄清圍繞中心句所寫的內(nèi)容,使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方面的訓練,最后抓住關鍵詞語,把握課文的中心。
三、提問要適度
課堂提問難易要適度。提問過易,學生不用思考,引不起興趣,失去提問價值,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提問過難,不符合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學生會感到高不可攀,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啟動。難易度的把握,應當是經(jīng)過教師的點撥,。即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經(jīng)過思考后,能回答得上來。如:教六年級上冊第八課《會說話的機器人》這一課時,請學生讀課題和看有關插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說什么?請學生自己暢所欲言,有的學生會說:“機器人和一位先生握個手”有的學生這時會問:“機器人如何與人打招呼?這一問剛好問到了老師想要提的問題上,這比老師提出更是恰到好處。如果老師直接提問的話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
“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教師就應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yōu)化課堂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漢語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漢語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jīng),就能極大地提高漢語課堂的教學效率。
因此,在漢語課堂上,教師運用新穎、多變的有效提問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欲望,促使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求與眾不同的答案,這樣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