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教學設計,困擾著我們的語文教學。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教學設計這門技術引入我國,人們才逐步重視起它了。任何一個語文教師只要他精心教學設計,其教學效果必然很好。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要設計得清清楚楚
一堂課教什么,首先,教師要了如指掌,作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清清楚楚。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清楚這堂課講什么。師生共同透明度高、清晰度高,而不模模糊糊。其效果必然很好。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如果要學生掌握“記敘、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可以在黑板的右上角寫“記敘、議論、抒情”,做到讓學生有目的地學。接著用肢解法,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抒情與議論。然后用默看三個小故事,來理解記敘,再閱讀全文讓學生議論出記敘文中這三者的關系:必須以記敘為基礎,抒情議論為突出中心服務,起到感染讀者,升華主題的作用。最后讓一個同學口頭講述班中的一件好人好事,然后為這件好人好事的口頭作文配個抒情議論性的開頭和結尾。這樣學生在課內就完成了模仿——遷移——創(chuàng)造的過程,掌握了記敘、抒情、議論。
此外,不少教材內容可借用板書設計做到清楚、簡潔明了。
二、教學內容要設計得妙趣橫生
語文教材中,不少帶“古董”味兒的內容,學生們遠離那些時代和作者,因此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鑒于這些情況,語文課要上得饒有興趣尤為重要。教師要有廣泛的求知興趣,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進學生深入鉆研問題。
從上課的形式找“趣”。《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許多同學早就熟悉了,有的聽大人講過,有的看過小品。面對此種情況;我在講解這一課時,一改常規(guī)教法,設計從上課的形式出“趣”。采用了課本表演來理解深化教材內容,完成教學計劃。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比賽。結果這堂課生動有趣。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從教材內容上出“趣”?!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的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童年生活,為此,我在講解這篇文章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小時候喜歡那些動植物,講講他們的童年趣事,同學們踴躍地說了許多。看螞蟻搬家、養(yǎng)兔子、斗蟋蟀、抓麻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比比魯迅小時候的事,看他的百草園怎樣?三味書屋如何?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對課文很感興趣,學得比較扎實。教師只要認真鉆研教材,就能找出文章的亮點,課堂就變得有趣多了。
從上課的對象上變趣。讓學生做一次老師,讓同學聽聽自己講課,也特別有勁,個個都很專心,重點部分同學們都能講到,字、詞、句、篇的分析,基本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可以互補。因為學生回家事先做了精心準備了,起到反復鞏固的作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這種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此外,還可以從教材的題目上引“趣”,從相關的話題挖“趣”等等。
三、課堂教學氛圍要設計得熱烈歡快
課堂教學氣氛我們要盡量設計得熱烈歡快些。如,教師聲情并茂地講授、答疑,學生歡快愉悅地傾聽,人人參與,討論熱烈,情緒激昂。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不少同學熱情地提出“于勒是好人還是壞人?”等一些問題,而后我組織了一場熱烈的討論,借此,學生自己把問題解決了。作文評講也可采用此方法。教師要設計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認真思考,熱烈爭論,加強學生理解寫作上一些抽象理論性的知識。
課堂教學中只有做到熱烈、歡快,才能使學生大腦興奮,心情愉快、思維敏捷,興趣盎然。當然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要引導學生深思熟慮,分析概括,提高思維的質量。要不然就是熱熱鬧鬧一場空。課堂教學氣氛我們要盡量設計得熱烈歡快些,但也要有冷靜的時候,要做到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從而始終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高昂的學習熱情,構成課堂教學的優(yōu)美樂意。
四、教學節(jié)奏要設計的舒緩和諧
教學節(jié)奏要舒緩和諧。教師在講授時必須要給學生感知教材留下思考、聯(lián)想的余地,讓學生有消化、吸收的時間。再動聽優(yōu)美的講授必須有品味的空隙。聽課不是簡單地“接受”,需要有個“悟”的過程。間歇不是思索的中止,而是思索的開始和深化。如果只像“雷鳴電閃”一掠而過,其結果必定是“云里霧里”。當然也不能太慢,太慢則不僅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且使學生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例如:文言文,老師講授的內容相對多,一定要放慢。但是當講解一部分內容完畢后,要求當場快速背誦,盡量做到當場鞏固,此時的節(jié)奏要快。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遺忘速度呈一條曲線,距學習完畢時間越近,記憶的效果越好。教師可抓住時機盡量讓學生當場背出。教師課堂教學節(jié)奏要快慢得當,急緩有致,疏密有間。課堂教學節(jié)奏設計的舒緩和諧也是一種美。
總之,教學設計要有藝術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思想認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活躍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教學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