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并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變革,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整個教育界要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必須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豐富了漢語文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信息搜集和處理的能力;同時豐富了課程資源、為漢語文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漢語文教學 有效整合
當今社會生活高度開放,經(jīng)濟迅速增長,人類已跨入信息化社會,教學更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展學習的內(nèi)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漢語文、用漢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去獲取知識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要促進學生主動地發(fā)展,提高漢語文教學質(zhì)量,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一個樂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探究性學習,廣泛展示其成果,使其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信息技術與漢語文教學整合,大大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對文本、圖形、靜止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信息有集成處理能力,為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交互環(huán)境。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研究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是認識的興趣,人們在滿懷興趣的狀態(tài)下所學的一切,常常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信息技術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jié)合在一起,產(chǎn)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樣一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愿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二、有利于獲取大量的漢語文知識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 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解要強得多。我們知道,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要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向更大的范圍拓展,向更深的內(nèi)容挖掘,這時候就會遇到許多陌生的概念或者文本,這些陌生的東西已經(jīng)有了前人的解讀,我們不必閉門造車,可以完全拿過來加以消化。眾所周知,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ヂ?lián)網(wǎng)的大量信息讓學生目不暇接、興趣盎然,他們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從網(wǎng)上可以獲得無窮知識。比如一首古詩的解讀或者一位作者的生平,甚至可以與專家對話、與名師交流。我們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從網(wǎng)上查詢資料、探尋方法、擴展視野、深化學習,也是最捷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我們在講解課文時,為了對學生進行一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常常在黑板上或幻燈片上寫出一些習題,讓學生練習,然后生說師板書答案,為此耽誤了一些講解課文的時間。采用多媒體設計習題就解決這一難題,因為多媒體可靈活地將習題、答案儲藏在課件中,只須操縱鼠標或展視儀便可將習題、答案公布于眾,節(jié)省不少時間,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采用長文短講的方法,
四、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曾幾何時,我們?yōu)樽约簾o力的語言而暗自責問,為自己失意的模仿而黯然失色,為自己愚鈍的思維而縮手縮腳,現(xiàn)在你大可不必如此了,利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形象生動的特點,可以很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為課堂教學排疑解難。
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是信息社會所需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重要的能力素質(zhì)。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有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的支持,而多媒體的超文本的特征和因特網(wǎng)上大量的信息正好為這種能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最理想的環(huán)境。所以,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這樣就為學生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我們漢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條件。只要我們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好與小學漢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就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和積極性,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愉快,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對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認識[J].教育教學研究.2002,(9).
[2]魯潔.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J].教育研究.1998,(9).
[3]李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學論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00年.
[4]傅道春.新課程與教師行為的變化[J].人民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