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小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標準語音,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笨谡Z交際能力是當前公民的必備能力,而農(nóng)村小學生由于受爺奶、父母之輩的影響,平時專講“黎話”,基礎差、語音不準確、怕羞,所以課堂上教師提問,常常不肯開口。面對農(nóng)村小學生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時刻都充分利用每節(jié)課,以40多分鐘加強訓練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發(fā)展小學生語感和思維,用普通話交流的環(huán)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yǎng)
練就一副好口才,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應有之義,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培養(yǎng)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記得一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比绻W生在學習語文中得到正面的評價,那么,他(她)們的內在價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認,學習成績的需要就得到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隨之增強,隨之而來的是學習干勁不斷提高。有了興趣,學生才會自覺去接觸、認識、發(fā)現(xiàn)、摸索,獲取知識。我就在課堂的設計上安排了諸如背誦古詩、分角色朗讀課文等活動來激發(fā)興趣。如我在教《梅花魂》時,就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通過生動朗讀對了解課文內容,以此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激發(fā)求知欲望,進而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滿腔熱情,對學生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鼓勵,樹立他們的信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表達的欲望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言語活動。這種言語交際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huán)境”就無法進行。因此,在實施專題訓練時,教師巧妙地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交際情境,有效地調動他們內在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帶著自己的情感和濃厚的興趣,走入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體驗。
情境創(chuàng)設有很多的方式,如: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景的圖片,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錄音、錄像來渲染氣氛,還有教師或學生生動的語言描述和表演。例如教學“聊聊春節(jié)”時,教師可在課前對教室做一番精心的布置:墻上掛起紅燈籠和中國結,門上和玻璃上貼春聯(lián)和窗花。這樣,營造出的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一定會讓學生備感親切與興奮。上課伊始,伴隨著一陣喧鬧的鑼鼓聲和歡快的樂曲,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憶過年時快樂的情景:今年的春節(jié)你過得怎么樣?哪件事兒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你至今念念不忘?此情此景一定能有力地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內在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從而“情動而辭發(fā)”。
三、呈現(xiàn)范例——提高訓練的實效
眾所周知,任何技能的入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猶如練字要先描紅、臨帖一樣,學生學習語言也要經(jīng)歷模仿的過程,這是由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所決定的。小學生閱歷淺,言語的發(fā)展還處于起始階段,模仿既成為他們的心理需要,也成為他們學習的原動力。為了提高口語交際訓練的效率,教師應當發(fā)揮典型實例的示范作用。如,在“學會商量”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用“和媽媽協(xié)商買滑板車”為范例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教師出示教材中的圖畫,創(chuàng)設情境,繪聲繪色地告訴學生:“寧寧很想買滑板車,可媽媽就是不答應。這幾天他做夢都夢見滑板車。咱們幫幫他吧!”針對媽媽提出的不買滑板車的理由(如,迷上滑板車會影響學習,玩滑板車會發(fā)生危險等),讓學生討論:寧寧該怎樣說服媽媽呢?(如,寧寧可以說:“我玩滑板車決不占用學習時間!”“我一定戴好防護用具,注意安全!”)最后,媽媽終于同意給寧寧買滑板車。在此基礎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接著,在典型實例的指引下,圍繞“我們怎么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我,該參加哪個興趣小組”這兩個話題讓學生展開交際。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明白:與人商量時,不但要用心傾聽對方的看法,指出對方觀點的正誤,還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且采用對方樂于接受的理由和方式把問題圓滿解決。
四、走向生活——拓寬訓練的視野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點積累起來,積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見深切?!笨梢姡Z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五彩斑斕的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它給口語交際訓練提供了源頭活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打破課內課外的壁壘,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廣闊的天地之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積累,從而拓寬專題訓練的視野。如,教學“說說廣告”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從大街上、電視里、廣播中、報紙上搜集各種廣告。課上,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口頭敘述自己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廣告,并說出充足的理由。在此基礎上,舉辦廣告設計大賽,引導學生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廣告,啟發(fā)他們在設計時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課后,教師可鼓勵學生把廣告寄給有關廠家,看看他們能否接受這些創(chuàng)意。再如,進行“聊聊春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向家長、親友了解一下,除了教材中提供的貼春聯(lián)、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看舞龍燈、吃團圓飯、拜年外,還有哪些習俗(如,看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踩高蹺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查找資料,利用課余時間講一講其他民族是怎樣歡度新年的。
以上是我對小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幾點粗淺的體會,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說”壇,讓學生在“說”壇上,不斷地提高自己“說”的能力,我相信學生一定能口吐蓮花,妙語連珠而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