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說“美”是無處不在的。在文學藝術,社會生活,大自然等方方面面,它都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美的享受。人們雖然生活在美的身邊,卻常常感受不到美的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小學美術教育就是通過美術欣賞,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術欣賞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 美術欣賞
一、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及美術作品的美
兒童的天性是愛美的,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深,具有強烈的追求。作為小學美術教育者,我們就應該順應他們愛美的需求,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實施美術欣賞的教學。
1、自然美。大自然絢麗多彩,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展現(xiàn)給我們。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自然的美,讓他們體會到美來源于生活。
2、美術作品之美。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多角度欣賞自然美、生活美的同時,也要多角度欣賞美術作品的美。
(1)美術語言。美術語言是美術欣賞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識。所謂美術語言是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要素,如點、線、面、形狀、顏色、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一幅作品要先分析其形式語言、色塊、色彩、線條等。例如在小學三年級下冊,課程一開始就先讓學生認識、了解線條色彩,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一樣的感受;其次是從藝術與視覺出發(fā),分析各種形式語言帶給學生的心理感受。
(2)歷史文化?!睹佬g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強調人文學科的價值。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美術與社會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方法。美術與社會文化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習。
(3)美術史。從古至今,各種美術作品,異彩紛呈,共同勾畫了博大精深的美術歷史長卷。如果想對美術作品有更全面的了解,那就要了解每一個時期的派別,每個畫家的作品特點,認真熟悉一下作品之前、作品之后各個年代有什么變化,了解中外美術發(fā)展概況,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接觸人類文明的大好機會,當然除了這幾個角度之外還有其他的角度分析,對于不同的作品要靈活全方位思考。
二、小學美術欣賞內容的編排和特點
小學低年級(1—2年級)美術欣賞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表現(xiàn)生活周圍的美好事物。欣賞的重點是對形、色的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其特點是讓學生比較全面的了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的面貌,除了國畫、雕塑、油畫等大類的美術作品之外,還將欣賞的領域擴展,將欣賞與時代同步如設計、電腦美術等,鼓勵學生根據(jù)畫面的內容做出自己的反應,并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進行表達,進行創(chuàng)作。
三、課堂教學原則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欣賞是與工藝、繪畫相互作用的,假如學生對工藝品有過實踐創(chuàng)作,那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藝術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美術教學中涉及到民間繪畫、工藝品欣賞時,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做一做有助于對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提高對欣賞的認識。小學美術欣賞課在美術教學中占用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異常突出,很多美術教師由于認識上的不足,對欣賞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時候只是叫學生自己一看了之,或由教師一錘定音說上幾句,根本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欣賞,更不用說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了。因此美術欣賞課教學模式就成了難點所在。欣賞要有重點,有些作品以藝術特色,繪畫技法欣賞為主,像一些中國畫、風景畫、靜物畫等,而有的則側重在對其主題思想的學習。在選材上也要有主次,教師應把重點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上,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欣賞手段多樣化、生動化,避免枯燥乏味。這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幻燈片,掛圖,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增強欣賞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樂學,并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有時可以讓孩子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我研討和欣賞。長期訓練對孩子自學能力有很大幫助,但也會導致少數(shù)懶惰的孩子一無所獲。
四、美術教學中欣賞的方法
每一節(jié)優(yōu)秀的教學課,決不是只用一種模式或一種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模式和方法的綜合使用完成的。在美術欣賞課中有些教師過多的追求快,往往就是一講到底,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很投入認真,而學生卻不在其中。這樣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
五、結束語
一堂生動活潑的美術欣賞課,離不開精準的教學策略。作為教師就要深入領會美術欣賞課內容編排特點和意圖,以及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發(fā)揮其潛能,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來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教材(一至六年級上下冊) 人民美術出版社
[2]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3]《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4]常瑞論:《美術學科教學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