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教學首先要達到一定深度
教師的歷史知識的教學必須要達到一定深度,為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下打基礎。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歷史概念教學,注意準確、科學地表達歷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歷史概念。因為歷史概念是對歷史事實和歷史現象的抽象與概括,反映其本質特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概念的過程,就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規(guī)律性,大到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歷史事實及其特征和規(guī)律,小到一個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那么在歷史教學中,要達到一定深度,除了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而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指出歷史事實、歷史現象或歷史概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則是能力訓練的重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教材中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二、調動學生的內驅力
自信心、意志、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孔子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習中,興趣是一種激烈而持久的動機,唯有熱愛歷史,才會在積極持久的學習熱情中獲得能力。
首先,我認為應以歷史教育的實用性和社會性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歷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現,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敗的經歷,是人類經驗和教訓的總匯。以史為鑒,古為今用,正是歷史學社會功能的突出表現。因此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盡量選擇一些與教材有關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教育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分析,科學地使歷史感和現實感融為一體。這樣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就會覺得歷史并非過眼云煙,而是完全可以和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接軌。
另外,我還注意用學過的歷史思維方法去聯(lián)系分析社會熱點問題,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分析歷史現象。
其次,豐富多樣的教法也能促使學生思維活躍。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古詩,如給同學朗讀蘇聯(lián)大清洗運動中的布哈林遺書,就使同學很受感動。又如,發(fā)揮直觀教具的功能,利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等手段效果更佳。
三、啟發(fā)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第一、要讓學生學會閱讀課本,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具體方法是出示閱讀提綱、找閱讀內容的重點句、詞,設計一些提高能力的問題。如出示閱讀提綱應是本節(jié)或本段的重點內容。
第二、要學會獨立思考。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要能想、會想、多想、善想。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動腦子,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隱藏在事物后邊的問題,當得不到結果時,老師及時誘導。
四、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主要途徑
第一、課堂討論。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創(chuàng)設討論的情景,開辟群眾討論,鼓勵學生爭論,教師及時點撥,可以使問題在討論中解決,知識在討論中豐富增長,又可使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歷史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教材,有一個明顯特征,即從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歷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應的思考題,要求學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綜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證、討論。這些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習題為范例,仔細講解,教給學生解題方法。
第三、通過練習提高能力。歷史教學中練習,不僅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還能培養(yǎng)運用技能技巧解題能力,使思維具有靈活性和準確性。練習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傊?,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歷史教學的根本。這些能力將來步出校門后,可以用于實際生活,在這一點歷史教學的社會功能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提供的。因此,我們歷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