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賞析,然而就我國目前高中教育階段的教學情況而言,教師對修辭的教學以及學生對修辭重要性的認識還存在明顯不足。從以上問題角度出發(fā),探索適合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技巧;語文修辭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高中語文教學目的為高中語文教學,要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然而不管是閱讀、寫作、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文學鑒賞和文言文的掌握都與語文修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靶揶o”一詞中,“修”為修飾、選擇之義,“辭”為言辭,語言,所以修辭就是對言辭、語文進行修飾與選擇的一種語言行為和現(xiàn)象,是一種語言運用的方式。將“修辭”具體化于語文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借代、比擬(擬人、擬物)、夸張(擴大、縮小、超前)、對偶(正對、反對、串對)、排比、反復、雙關(諧音、語意)、反語、對比、映襯(正襯、反襯)、頂針、移就、通感、婉曲、回環(huán)、呼告、互文等。面對修辭手法種類繁多與課堂時間有限這一矛盾,一些一線教師選擇對修辭避而不談,只做簡單介紹不做深入探討,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有一些一線教師特別是工作經(jīng)驗不足的高中語文教師會選擇將修辭手法一一詳解,視總體教學任務而不顧,出現(xiàn)了舍本逐末的現(xiàn)象,修辭手法固然重要,但它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內(nèi)容,并非全部,顯然,這兩種修辭教學的方式都是不盡如人意的。所以如何將其恰當?shù)卣故窘o學生,使其掌握這些修辭手法,是很多教師都要面對的棘手問題。
我認為,面對種類如此繁多的修辭手法,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其進行歸類,區(qū)分出哪些修辭手法是被廣泛應用的,如:排比、比喻、比擬、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不易發(fā)覺的,如:映襯、移就、互文、通感;哪些修辭手法是容易混淆的,如: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而哪些修辭手法又是不易于學生掌握的,如:借代、映襯、借喻、超前夸張;哪些修辭手法是“一點就通”的,如:回環(huán)、頂針、反復、排比、呼告。針對以上修辭手法的分類,我們堅持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統(tǒng)一的原則進行修辭手法教學,即堅持將所有修辭手法都對學生有所介紹,但側重點有所不同,該細細品味的修辭手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該粗略了解的修辭方法就讓學生放開手腳自己去體會。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遇到就不錯過——語文教學中滲透修辭教學
我們認為要想讓學生對修辭手法產(chǎn)生更深刻、更清晰的認識,就離不開修辭手法所存在的課文。也就是說,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每當課文中出現(xiàn)某一修辭手法時,教師都應該從課文的情境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從課文情境的角度去賞析、品味其中的修辭手法。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驅使,學生在看到比喻、比擬時就使用“這句話生動形象表現(xiàn)了……”,看到“正襯、反襯”就說“這句話襯托出作者……”這種條件反射式的回答,導致學生開始淡去修辭的趣味與漢語的魅力,使修辭失去了其真正的意義,同時也使語文教學變得寡然無味。比喻與比擬的作用的確是使語言變得生動形象,然而是怎樣的生動形象,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用心去體會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強調(diào)修辭教學遙控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在語文教學中遇到修辭手法就不輕易將其錯過。例如《孔雀東南飛》一文中“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由于該文言文的主題與愛情有關,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對其就會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教師就應該抓住其興趣點,在對文章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修辭手法的講解。
二、感性走向理性——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
我們說從“感性走向理性”,是在課堂語文教學中所接觸到的修辭手法進行總結歸納,將對修辭手法的感性認識升華,在總結歸納的基礎上,達到對修辭手法的理性認識,進而達到靈活運動的程度,尤其是針對像“借喻—借代、移就—擬人、對偶—對比”等相似程度過高,容易產(chǎn)生混淆的修辭手法更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梳理與歸納,將其相同點、不同點一一理清,對其進行專門講解,強化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準確掌握。然而,如果沒有語文課堂上修辭手法的積累這一目標是遠遠達不到的。所以我們說,設立修辭手法專門課要建立在語文教學中修辭滲透的基礎上。
修辭是高中語文乃至整個漢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漢語魅力的體現(xiàn),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修辭手法教學的同時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辨析各種修辭手法更要學會發(fā)現(xiàn)修辭的“美”!
參考文獻:
毋小利.重心轉移與范式重建:修辭教學的突圍之路[J].語文建設.2014(1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