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幸觀摩了一節(jié)《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收入分配公平”這一節(jié)公開課。執(zhí)教老師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對我今后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啟發(fā)。
教學情境,就其廣義來理解,是指作用于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huán)境。教學情境從狹義來認識,指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作用于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一定的情境可以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解決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關系的矛盾。
然而,當今的政治課堂中,仍有為了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的誤區(qū),通過大量的音樂、繪畫、游戲活動、問題、漫畫、視頻動畫等豐富多彩的情境堆砌課堂,顯得熱熱鬧鬧,卻是收效甚微。學生真正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并不好,課堂教學質量也可能沒有因此而提高。因此在課堂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
在新課程標準中,各學科的課程目標都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這就告訴我們?yōu)閷W科教學目標服務的情境創(chuàng)設才是有效的。情境只有在為教學服務的時候,才能叫做有效情境。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從情境中及時提煉教學問題,不能在情境中“流連忘返”;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情境的作用,切忌“淺嘗輒止”,把情境的創(chuàng)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巧妙恰當的初始情境的設置,作為一種有效的導入手段,若能使學生輕松地跨越課堂氛圍與交際情境之間的隔閡,就可以不知不覺地朝向教學目標邁進。比如,在課堂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執(zhí)教老師創(chuàng)設了“小吳一家人的收入分別屬于哪種分配方式?小吳一家人的收入為什么會存在差距,這公平嗎?”這個問題情境就是從知識目標出發(fā),在激發(fā)學生復習回憶舊知的同時,啟發(fā)學生對新知的思考,承上啟下,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實現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要充分挖掘本學科的內涵,要與學科相融,另外它還要以教材中文本的需要而創(chuàng)設。
二、創(chuàng)設情境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
俗話說“興趣的最好的老師”。有效的教學情境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既能將學生置于“憤悱”的狀態(tài),又能將學生引入一種要求參與的渴求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毫無“強迫”的痕跡,把“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tài)。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心理特點、認知水平與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設計情境時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來進行。例如,要分析學生是否對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形式感興趣;學生是否適合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等。教師只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刺激學生、調動學生的思維,才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舊知和淺顯的內容里不斷悟出深刻的內容,從而學到新知識。
比如,執(zhí)教老師突破“公平與效率的含義”這個知識點時,就巧妙地設置了一個折紙飛機的小游戲,既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也營造了輕松的課堂氣氛,更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體會和感悟到了公平與效率,為這節(jié)課的成功埋下了伏筆,彰顯了執(zhí)教老師大氣、睿智、幽默、優(yōu)雅的教學風格,使我獲益倍增。
三、創(chuàng)設情境要從實際出發(fā)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因而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使學生在更大程度上“跳出”課堂,進入情境,讓他們成為情境的主人,因此這個情境越“真實”越好,同時還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比如高一年級的學生對高中的政治知識比較陌生,并且較難理解,因此要注重直觀形象,多增加一些游戲、視頻、音頻、漫畫等情境,幫助學生更好、更有興趣地理解教學重難點。執(zhí)教老師在突破“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這一知識點時,就創(chuàng)設了一個“體驗效率和公平”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為班主任“設計一個合理的分配獎金方案”,這樣就有效地將活動體驗與課本知識相連接,將理論與生活相銜接,而不是將活動流于形式,讓學生在參與教師設計的活動過程中能自覺體驗“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而中高年級可以適當減少一些活動情境,增加一些問題情境、分組討論等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這就表明了創(chuàng)設情境要遵循學生的年齡實際,適合他們的認知實際等。
此外,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從生活實際入手,選取的材料、案例要能夠反映社會現實與學生現實,努力拉近與生活的距離,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出發(fā),使學生體會到政治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學會用政治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政治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政治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有效地獲得知識,又陶冶了情操。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政治學科和學生的特點,合理恰當地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能讓他們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探究,真正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提高政治課堂實效。
參考文獻:
崔子健.探究性學習情景的設計[J].化學教學,2007(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