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是現(xiàn)代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可以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為直觀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作者立足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分享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 科學課 體會
小學科學課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科學課的整合是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技術的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正逐步步入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止的科學問題動態(tài)化,復雜的科學問題簡單化,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科學知識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歡樂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可以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事物、情景、過程,全部再現(xiàn)于課堂。便于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新穎、不一致的感受,形成認知上的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小學三年級《觀察植物的種子》教學中,剛上課我播放了收集到的一些植物種子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猜猜這節(jié)課的任務(激發(fā)興趣)。接著用實物種子讓學生觀察(學生看不出構造,形成認知欲望)。這時我再播放種子的構造圖解等圖片,學生對照學習,很快就掌握了植物種子由種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組成。
二、多媒體可以輔助實驗教學
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由于目前小學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xiàn)。多媒體應用于實驗教學,增強演示實驗的有效性,加強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正確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實驗的作用,從而達到優(yōu)化實驗的目的。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上期科學實驗課《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教學中,既要讓學生通過聽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又要懂發(fā)聲原理,學生聽到聲音,無法說明原理。這時我就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演示音叉振動形成聲波的原理,讓學生理解聲音的產生及傳播方式。通過演示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多媒體教學能降低科學課的重難點
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降低教學中的重難點??茖W教學中有大量的觀察和實驗,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能在這些課型中起到突破重難點的作用。例如《人體呼吸系統(tǒng)》、《種子的萌發(fā)》、星球運動、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等課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對這些內容進行模擬,這時多媒體課件的利用就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多媒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生動地再現(xiàn)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克服了人類感官的局限,達到突破重難點的功效。多媒體教學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化枯燥為生動,使學生更易理解知識點。
四、多媒體教學,促進思維能力訓練
多媒體教學對真實情景的再現(xiàn)和模擬,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學中被廣泛的運用,學生的信息意識形成之后,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和提煉能力必將隨之提高。例如四年級學習的《哪一塊面包的霉菌生長得快》一課,就是要讓學生明白:面包發(fā)霉與哪些因素有關?哪一塊面包上的霉菌長得快?我用課件演示了兩組實驗對比詳細過程,使學生在觀察試驗過程中,直觀地感覺到當時的情景,就能知道面包發(fā)霉變質的原因,找到答案,很好的完成教學。學生的思維從具體走向抽象,從平面走向立體,很好的鍛煉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嚴密性,促進思維發(fā)展。
五、多媒體教學,使一些抽象知識變得形象直觀
科學課教學中總有一些抽象的、復雜的現(xiàn)象,要求學生掌握,但由于空間、時間等原因限制,在搜集實物教材方面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學時難度很大,這時就要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再現(xiàn)事物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例如《日食和月食》一課,學生對于日食、月食的發(fā)生原因及變化過程很難理解。在教學中就可用多媒體來模擬三球轉動、三球位置的變化過程,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日、月、地三球的位置不斷變化,一會兒地球行至太陽和月亮之間,形成了月食;一會兒月亮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形成了日食。幫助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等知識。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化抽象為具體,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更易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教學目的。
六、恰當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科學課中運用多媒體參與學習,不僅是教師制作課件,更應該讓學生學會怎樣運用多媒體去搜集想要的資料,到哪里去找資料,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學會找資料來學習。例如小學五年級《物體的顏色與吸熱》一課教學時,我要求學生回家實驗,自己找資料、收集資料,學生興趣很高,在匯報課時都很積極,都想發(fā)言,一些學生上網找的,一些學生查資料書,一些學生請教父母或他人,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少學生還學到了一些其它知識。這樣的課既鍛煉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寬了知識獲得的渠道,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多媒體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應用,使教學過程發(fā)生了質的轉變,教師由知識的講解者轉變?yōu)閷W習的指導者和活動的組織者,學生變成多種感官進參與的主動學習者,拓展了視聽空間,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的聽覺能力、視覺能力得到強化,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學生攝取知識的速度,有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拓寬思路,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