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謝赫的“六法論”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地位,其“氣韻生動”的作畫追求更是“六法論”之核心精華?,F代插畫藝術是植根于古典繪畫藝術中的,現代插畫藝術的表現技法從其根源和本質上來說,都借鑒或者運用了古典繪畫藝術的表現技法。而謝赫提出的“六法論”以及“六法論”中的“氣韻生動”這一古典繪畫的理念,在插畫一書中的運用最為廣泛,其形象性和感染力無不體現著“氣韻生動”的傳統“六法論”。
[關 鍵 詞] “六法論”;氣韻生動;現代插畫;借鑒;運用
[中圖分類號] J2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33-0178-01
南齊的著名畫家謝赫曾在《古畫品錄·序》一文中首次提出“六法論”這一概念,他指出的“六法論”包括:“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边@一理論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甚至可以說,“六法論”概括了中國繪畫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原則,是其最為精當的表述,以至于謝赫之后的歷代畫家都以此為宗法。在清代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指出,謝赫的“六法論”提出之后千百年來一直為后代畫家所遵從;而在《簡明目錄》里則對“六法論”也指出,畫家所言“六法”開始于謝赫“六法論”。在“六法論”中,“氣韻生動”居于首,是我們研究的核心和中心命題?!皻忭嵣鷦印睆钠渥置嬉馑祭斫?,即要求繪畫人在繪畫作品當中刻畫的各種形象具有一種生動的氣度韻致,讓畫中人物或者事物通過這種生動的表現而富有生命力和表現力,使一幅畫擁有了靈魂?,F代的插畫藝術,是現代設計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表現意味的設計形式。它運用和借鑒了繪畫藝術的技法,其中“六法論”中“氣韻生動”便是插畫藝術傳承古典繪畫技法的藝術內涵的表現。
一、形象與精神的高度統一
在謝赫“六法論”中,“氣韻生動”所追求的是一種繪畫效果,也就是形神合一,是將畫面上的事物賦予靈魂,使其呈現一種“氣韻”精致的精神狀態(tài),讓觀賞者可以透過平面的紙張感受到生動的畫中世界。唐代著名書畫家張彥遠在其著作《歷代名畫論·論畫六法》認為:“若氣韻不周,空陳形似,筆力未遒,空善賦彩,謂非妙也?!边@種思想和當時在文壇上形成的“氣韻”之風有異曲同工之處。宋代人陳善寫道:“文章以氣韻為主,氣韻不足,雖有辭藻,要非佳作。”這里表達出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辭藻之外,必須有氣韻,否則難成佳作,說的也就是要將辭藻之形和氣韻之神合二為一。而“生動”一詞則是修飾“氣韻”的,它是一種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把“氣韻”變活的傳神之道。“氣韻生動”便是要求繪畫作品中所刻畫的形象是活靈活現的,不能拘泥于之上,而要有一種生動的體現,是畫上形象和畫中精神的有機統一,二者融為一體。畫中精神寓于紙上形象之中,紙上形象因畫中精神而活。
現代插畫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現代設計領域中一種重要的感覺傳達方式,在現代設計和現代藝術領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直觀的形象性、真實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文化活動、大眾公共事業(yè)、影視活動、大眾傳媒、商業(yè)活動、娛樂活動等多個領域被廣泛應用?,F代插畫大都要求畫中的形象直觀且感染力強,亦即形象和精神的高度統一。插畫中的形象要能夠吸引人而且要有內涵,要展現一定的精神魅力。插畫藝術中對形象和精神統一的要求和謝赫“六法論”中的“氣韻生動”完全契合。
二、主體與客體的雙重互動
畫家在作畫的過程中是一個將主體感情見之實踐于客體的過程,這一過程包含著主體對于客體的認識以及主體對于自我的認識和個人感情等諸多主觀因素的存在。所以好的作品必定是主體和客體雙向互動、物我合一的一種絕佳狀態(tài)。亦即做到了謝赫“六法論”中的“氣韻生動”。汪珂玉曾評述說:“謝赫論畫有六法,首貴氣韻生動。蓋骨法用筆,非氣韻不靈;應物象形,非氣韻不宣;隨類傳彩,非氣韻不妙;經營位置,非氣韻不真;傳移模寫,非氣韻不化。又前賢論畫,有神、能、逸、雅之懸,以定品格;有軒冕巖穴之辨,以拔氣韻。所謂氣韻者,乃天地間之英華也。六要六長,俱寓其間矣。”佳品之作的每一個過程都洋溢著“氣韻”的芬芳,如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插畫藝術作品中浸透著作畫者的感情,包含著作畫者的認知,畫作亦即作畫者主體投射的產物,主體和客體的親密交流是一幅插畫藝術品具備形象性、感染力的關鍵。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和現代插畫藝術一樣,都體現了作畫者和畫作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此為主體和客體之一重互動。張小兵在《淺析“六法論”之“氣韻生動”》一文中說:“鑒賞論的‘氣韻生動’是‘六法論’之核心,是一幅作品高低成敗之鑒定?!睆谋举|地看,“氣韻生動”也是鑒賞一幅作品的核心,是審美者在審美的高度上提出來的范疇。它依據繪畫者主體的情緒及對于客體的感受以及對于這種感受的把握,是審美者鑒賞繪畫作品的過程即是鑒賞主體對畫作客體的形象性和精神狀態(tài)所做的一種評點和感受,亦是主體和客體的互動和交流過程。插畫作品要想收到更積極的感染效果,其形象和精神狀態(tài)必定要和鑒賞者主體的認知和心理感受高度契合,此即主體和客體之另一種互動。在插畫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只有把握好這兩重互動,才會創(chuàng)造出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更活靈活現的藝術作品。
中國傳統的繪畫“六法論”對現代插畫藝術有很多可資借鑒之處,“氣韻生動”即是很具指導意義的一種理論黃金點。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國博大精深的的傳統文化遺產來指導現代插畫藝術,從而讓插畫藝術更具內涵和韻味,迸發(fā)出更加靈動、持久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日]佐久間健壽.歷代名畫論評[M].東京:博文館,1900.
[2][宋]陳善.捫虱新話[M].上海:上海書店,1990.
[3][明]汪珂玉撰.珊瑚網名畫題跋[M].上海:上海書店,1994.
[4]張小兵.淺析“六法論”之“氣韻生動”[J].甘肅高師學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