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勤于積累,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有了獨特的感受和親身體驗,學生才會“情動辭發(fā)”,才能“以我手,寫我心”。
關(guān)鍵詞:勤于誦讀;走進自然;擁抱生活
一、勤于誦讀,在體驗中積累、運用
學生作文,首先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積累,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模仿與創(chuàng)造。而語言的積累,必須在大量的誦讀實踐中完成?!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秋天的懷念》中有一片段:“白色的花高潔,黃色的花淡雅,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闭n上,學生對這段寫景抒情的文字反復誦讀,體驗頗深。在十一冊第一篇看圖作文中,幾乎全班學生都恰當運用了這段景物描寫。其中,一名學生的運用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小麗手捧菊花,心里默念著:老師,您是多么樸實,多么可敬??!正像這束野菊,在眾花中,雖沒有紫紅色的雞冠花那樣熱烈而深沉,沒有白色的茉莉花那樣高潔而淡雅,卻在無人知曉的山坡上潑潑灑灑,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片真情。”
誦讀實踐,使學生在美的享受和體驗中,積累了豐富而又經(jīng)典的語言,也為作文中的語言運用與創(chuàng)造提供了充足的儲備。
二、走進大自然,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寫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可見“觀察”是寫好作文的基礎,也是一種“體驗”。但這不是客觀事物簡單的“鏡面再現(xiàn)”,而是經(jīng)由學生主體情感參與的“結(jié)合體”。
“迎春花最先睜開了睡眼,興奮地舉起那金黃的小喇叭,挨挨擠擠地湊成了一個陣容龐大的樂隊,嘟嘟嗒嗒地向人們報告著春的消息?!薄傲鴺涔媚锼χ恋拈L辮兒,想跟身旁的楊樹伙伴攀談幾句,可楊樹卻高傲地揚起頭看著天,不理不睬。”
正是這多彩的大自然,正是仔細觀察和親身體驗,學生才寫出了這精彩的語句,才有了發(fā)現(xiàn)與表達的無限快樂。
三、擁抱生活,在體驗中感悟、寫真
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和語文是全息的對應關(guān)系。只有樹立向生活開放的習作素材觀,學生才不會坐而論道,閉門造車。
1.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時事。肆虐的海嘯、臺風,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世界水日、讀書日、世博會、中國夢……這些熱點都可以成為學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適時組織學生就某一主題開展討論、辯論,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這樣他們便會寫出一篇篇優(yōu)秀的習作?!督o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致戰(zhàn)火中受難的同齡人》《我的中國夢》《今夜我家狂歡》……只有深刻的生活體驗,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時,寫作會觸及人的精神。
2.要營造自由開放的生活環(huán)境,讓作文教學向生活開放。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利用節(jié)日、隊日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活動,使他們獲得獨特的見聞、感受和體驗。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后,筆者組織學生調(diào)查縣城及周邊環(huán)境。調(diào)查結(jié)束后,孩子們真情涌動的習作異彩紛呈?!段噎h(huán)保,我時尚》《別讓地球媽媽流淚》《謹防噪音污染》……作文教學向生活開放,為學生構(gòu)建了體驗生活的課堂。學生樂于無拘無束地去書寫他們的親身體驗,真情自然就會悄然流淌在樸實無華的字里行間。
3.要引領學生張開雙臂,熱情擁抱生活。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愛身邊每一個人,指導他們用心去感悟生活、感恩生活。家庭中父母的關(guān)愛,做家務勞動;校園里老師的關(guān)愛,同學的友誼;周圍鄰里的幫助,社會上陌生人的善舉等,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作文的好素材。
四、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體驗中創(chuàng)造、生成
跨越時空的想象體驗同樣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創(chuàng)造出另外一個神奇、精彩的世界。教師給學生擬定一個話題,他們就會異想天開,寫下令人驚嘆的文字?!稌w的汽車》《多功能服裝》《上月球去玩兒》……生活體驗中的種種經(jīng)驗、材料儲備,一旦被激活、連接、組合和創(chuàng)造,滿足心靈需要的習作就成為一種“自動生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不會有兩名個性完全相同的學生。獨特的感受與體驗永遠是真情作文的靈魂。我們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體驗空間,一個有效的展示平臺,讓他們的真情體驗在自由書寫中盡情釋放。如此,學生的“作文百草園”定會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生動景象。
參考文獻:
肖川.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