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數學有著較強的邏輯性,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提問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需求。本文針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提問教學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中去。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確保提問方法的準確性,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提問的作用。
一、有效提問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說,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在學習時集中精力,更好地感知學習到的知識。因此,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提問,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消除其在學習中存在的障礙,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發(fā)展。
2.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與學生是課堂中的兩大主體,教師在課堂中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課堂中知識的接收者。如果教師單方面地傳授,學生不能主動提問與吸收,那么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會理想。因此,教師要明確某一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的意義,這樣才能確保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提問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保證教師在最短的時間里將有效的知識傳達給學生。
3.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與深化。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確保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與深化。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互動性提問不足。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習慣性地采取了應試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數學知識。但是從實際上來說,數學知識與其他課程相比,存在著學習難度大等問題。受此影響,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往往很少采取課堂提問,最終也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初中數學存在著教學難度不斷增大的特點,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這就造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甚至產生抵觸心理,使得課堂提問效果并不理想。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及時關心學生,明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提問的有效性。
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1.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問題的關鍵點在于是否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性地問“對不對”“是不是”等,這樣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好教學的分析與研究工作,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讓學生結合問題來進行探究。此外,教師要從學生的特點和教材中的實際內容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影響下主動地去學習數學知識。如在教授“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以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向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向學生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2.設計具有深度的問題。提問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進入問題,這樣才能使他們掌握好問題的原理與本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出具有深度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講授“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入手,向學生提問:同一段長度的繩子能夠折成哪些圖形?以此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從而掌握好數學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設計有針對性、有深度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軍.有效提問 成就精彩——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B,2012(5):124-126.
[2]張玉芝.有效提問 成就精彩 ——有效提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2):169-170.
[3]周禮彬.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5(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