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語道破博覽群書、把書讀透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呢?對此,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梳理古今中外名家讀書心得,結(jié)合自己多年來讀書體會,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從“喜歡”出發(fā),激發(fā)閱讀興趣
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首先應從興趣入手。如果學生從心底喜歡讀書,有濃厚的興趣,自然會對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產(chǎn)生積極影響。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設(shè)立班級圖書角、進行親子共讀、開展讀書活動、展示讀書成果等。只要是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會琢磨出很多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剛剛開始讀書的小學生,首要的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的方法應是降低“讀書要求”。比如:在書籍選擇上不要一味強調(diào)思想性、藝術(shù)性;只要學生愿意讀,讀來生動有趣,價值取向較為積極即可,其他讀書方面要求亦是如此。其次,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一定要貫穿學生讀書活動的始終,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一直對讀書保有濃厚興趣,才有利于小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形成。此外,為小學生提供或指導家長購買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喜聞樂見的書籍也很重要,只學“屠龍之技”,卻無龍可屠,怎么能讓學生喜歡讀書并養(yǎng)成習慣呢?
講究讀書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方法和習慣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學生對讀書保有興趣的基礎(chǔ)上,要有目的地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讀書方法指導。讀書方法的選擇,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宜貪多求全、面面俱到。很多時候,最好的方法往往是自身在學習實踐中逐步領(lǐng)悟到最適合自身特點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學生讀書實踐中不斷應用,久而久之,便會成為習慣。
立志慕學,勤勉努力 如果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就要引導其在心靈深處確立理想和目標;有了遠大的志向,才能對讀書產(chǎn)生羨慕不已的情感,讀書學習就一定會有進步,未來才能大有作為。這里的“理想和目標”“遠大的志向”并非空洞,而是一種感悟、“環(huán)境熏陶”,學生不一定能說出來,但一定要在內(nèi)心感受到。讀書是一件“苦差事”,必須主觀努力、肯于鉆研,不畏艱難。即使思維遲鈍的人,只要勤勉努力,也可以達到精通和純熟的程度,也才能“化苦為樂”。
循序漸進,日積月累 指導小學生讀書,要按所讀書籍的客觀順序和自身的實際能力進行。不能只求速度,而要在保障讀書質(zhì)量的前提下讀書。讀書時,要注意積累,哪怕時間比較緊,也要每天堅持讀幾頁。知識的取得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靠點點滴滴逐步積累。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
綱舉目張,鉤玄提要 學生在讀書前要對所讀的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大致能理清條理,分清主次。在讀書時,需注意指導學生把文中重要觀點、精彩語段進行勾畫批注,進而通過認真思考、反復琢磨,把書中的要點和精華提煉出來。勾畫批注本身也是一項“技術(shù)活”,對小學生而言,不宜過高要求。學生能使用基本的批注符號、適當?shù)呐⑿问?,批畫出生字新詞、自認為重要的詞句語段,能寫出自己的疑問、感想或見解便好。
專心有恒,奮發(fā)時習 在指導學生讀書過程中,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逐步要求其嚴肅認真、精神專注。在學習開始時,便把全部精力用上,隨事、隨時、隨處奮發(fā)讀書,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解決的事情上,這樣才能戰(zhàn)勝學習上的困難和自身的惰性。“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通過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其奮發(fā)努力、時時復習的良好讀書習慣。
熟讀精思,學悟成趣 出聲朗讀,把書本讀得爛熟,以至達到熟讀能誦的地步,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讀書不僅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且要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仔細思考,反復體味。只有邊讀書邊思考,才能獲得真知識,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就學習與思考來說,學是第一位的。
虛心惜時,藏息相輔 學生讀書,一定要謙虛務實、不懂就問,博學廣師;不要驕傲自大、盛氣凌人。要知道時間的寶貴,“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每個人都應珍惜時光,“活到老,學到老”“珍惜時光也是珍惜自己的生命”。還要避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善于讀書的人,要在修正業(yè)時專心致志,在休息時就盡心游樂,這樣才能鞏固所學,從而親近師長,樂于交友,恪守信念。
多連博貫,審問明辨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辈W即廣泛的學習認知、道德、倫理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但需注意,太博又會使人厭倦,也會給學習帶來損失,因此要博而適宜。“多連博貫”就是說:通過一項知識的學習,從而掌握與此相關(guān)的其他知識;通過掌握一項技能,從而掌握與此相聯(lián)系的其他技能……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可推知天下古今的知識。對所讀內(nèi)容,以誠為標準,審慎地問其真?zhèn)问欠?。明辨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
善假于物,眼學牢記 當今世界,現(xiàn)代科學和信息技術(shù)迅猛發(fā)展,新的交流媒體不斷出現(xiàn)。學生的讀書和學習,也要借助并利用這些對讀書活動具有積極影響的客觀事物,促進學生讀書方式和學習方式朝著高品質(zhì)、多元化轉(zhuǎn)變。指導學生讀書,要關(guān)注其親眼所見、親身體察,對耳聞得到的知識要持懷疑態(tài)度,但也不是完全排斥,只是不能輕易相信罷了。學生讀書時,要牢牢記住所學過的知識。牢記知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誦記,即前面所提到的“熟讀”(熟讀成誦由而牢記);二是札記,即讀書筆記,讀書時偶有心得就應該立即記下來,這樣做可使記憶得到鞏固,防止遺忘,還可以進一步積累和擴充知識;三是溫故知新,即前面所提到的“時習”,這樣不僅在于幫助記憶而且在于“濯去舊見,以來新意”。
學習創(chuàng)新,切磋交流 讀書除了悅己,更多的是吸取他人的優(yōu)秀成果,不應沿襲剽竊(即照搬抄襲),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把讀書所得與自己的獨創(chuàng)相結(jié)合。向別人學習,不應拘泥于章句文辭,而是學習他人的思想和方法。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切磋交流的過程,朋友間、同學間、師生間應經(jīng)常互相問難。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疑難,豐富知識,而且還可以取長補短,糾正謬誤,從而使所學知識更加準確無誤。
獨立思考,在實踐中提高
好讀書,會讀書,其根本所在還是靠學生自己主觀努力,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識,學會獨立思考,提倡懷疑。只有這樣,所得到的知識才能扎實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讀書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是無法代替的,但也并不反對朋友之助、老師的指導等外部條件的作用。讀書還要與生活實踐緊密結(jié)合起來,要通過具體的事去學,親自去接觸這個事,去做這件事,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讀書時,使書中道理與自己的經(jīng)驗結(jié)合起來,并以書中道理指導自己的實踐,這樣應用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就應當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必要的讀書指導;進而通過具體的讀書實踐,最終養(yǎng)成其良好的讀書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