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0-040-02
摘 要 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方法對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概念、特征、方法體系等進行研究。多元化教學模式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以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多元化的目標為依據。該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的弊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模式突出靈活性、可模仿性、實現目標多樣性。
關鍵詞 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
我國基礎教育實施新課改雖已10年有余,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時下中學教學仍未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中只重視測試達標和學科知識的傳授與學習,不重視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品質教育、忽視了學生個性心理發(fā)展和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致使中學生心理障礙事件頻發(fā)。近年來,國內諸多學者專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成為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基于此,研究選擇了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為根本目的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課題,通過對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旨在探索培養(yǎng)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構建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新的教育方法體系,豐富體育教學論理論體系,為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一、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
(一)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出現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隨著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現存的體育教學模式與理論研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是:①體育教學模式的本質與概念不清;②體育教學模式的分類與命名混亂;③對體育教學模式的依據的探討較淺;④對體育教學模式特點及其“利弊”缺少客觀的解釋;⑤體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對象及教材的關系還有待探討;⑥體育教學模式與體育課類型和結構的關系;⑦體育教學模式化和非模式化問題?!被诖?,人們更加注重引進多種創(chuàng)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開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定義
目前,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成為體育教學論領域的熱點課題之一,但是什么是體育教學模式,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見解,綜合起來有下幾種觀點:
毛振明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體現某種教學思想的程序,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在單元教學課的設計和實施上。許劍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體育教學模式思想、理論或原理的指導下,體育教學系統(tǒng)內基本構成要素之間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協調運行的,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
綜上可知,專家們從不同方面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解是多樣的,但其共性是:首先要以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作為指導,其次主題是相應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構成的教學活動,最后是一種趨于穩(wěn)定的框架或體系。我們認為,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有目標、傾向性的運用心理學中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在體育學習中的認知、技能、情感水平,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基本特征
其一,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以新目標為指向,突出靈活性、可模仿性、實現目標的多樣性。該模式體現了“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多元化教學模式是以實現體育課程多元化的目標為依據,并為完成目標的任務,對有利于發(fā)展和實現課程多目標需要的單一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組合,體現體育綱要指導思想的教學程序。
其二,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實現了課程目標多層次化的可操作性。研究認為,目前的體育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亟待改革,在調查現行體育教學模式對身體素質、運動技術、意志品質、理論知識和終身自我鍛煉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時,92%的答卷認為偏重了運動技術、身體素質和理論知識,而未能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
其三,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發(fā)展和實現課程多目標在對改善中學生身體形態(tài)機能、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他們終身體育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多元選項教材、身體發(fā)展教材。
(四)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方法1:小班制-分組教學法。每個學生體能以及對體育的愛好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學生身體瘦弱、有的學生強壯、有的學生喜歡打排球、有的學生喜歡打乒乓球,將學生按不同愛好及身體狀況進行分組,實行分組教學,一對各組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加強了中學生對責任感、創(chuàng)造力、協同精神的培養(yǎng),促進了學生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方法2:創(chuàng)設情境法。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其獲得積極的感受和認識,產生積極的體驗,最終潛移默化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出良好的心理品質。
方法3:調整法。它可以平靜學生的心情,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是使學生擺脫焦慮的極好方法。
方法4:模擬訓練及意念訓練法。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適應于調節(jié)能力。
方法5:過程啟發(fā)式教學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適應不良心理狀況。
(五)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采用的教學手段
手段1:強調改變練習的背景環(huán)境,提高學生心理的抗干擾能力和生存能力。例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強調自然觀察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的運用,采用環(huán)境交換法、體育游戲法、自我暗示和注意力的轉移法等,實施情景教學,使整個中長跑訓練在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
手段2:利用異性效應組織練習,改變學生在異性面前不表現自己的不良行為,以弘揚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yǎng)并發(fā)展他們健康向上的人格。
手段3:引入體育競賽的競賽機制,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成就動機。這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競爭精神及競爭意識,提高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例如,在中長跑教學過程中,首先明確中長跑訓練對心肺功能內分泌、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促進作用,采用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訓練動機十分明確,并能使學生能在課余時間自覺訓練。
(六)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研究認為,在體育教學中,要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必須改革現行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教學應講究多樣化與個性化,各種手段的有機結合,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效地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4]
二、結論
(一)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有目標、傾向性的運用心理學中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在體育學習中的認知、技能、情感水平,從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新目標為指向,模式具有靈活性、可模仿性和實現目標的多樣性。
(三)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能有利于體育與健康課程多目標的實現。該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的弊端,能較好的改善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機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不斷提升,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許劍.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五區(qū)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管理.2012,11.
[3] 王怡.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多元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
[4] 樸婷姬,劉惠善.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0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