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美術的輝煌》一課時,導入部分,我為學生提供了英國著名畫家瓦茲的作品《希望》,并且配以聲情并茂地講解:宇宙間大氣朦朧,混沌一片。一個年輕女子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上有著瘀傷和血跡,穿著破爛不堪,她低垂著頭,眼睛被蒙上繃帶,手里彈撥著僅剩下一根弦的古希臘七弦琴,并傾耳細聽這根弦上發(fā)出的微弱的樂音。
奧巴馬說,在他一生中,從來沒有其他藝術作品能像《希望》那樣,對他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奧巴馬著名的演講一《無畏的希望》,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演講中他同樣提到了這幅畫,他說:正是因為存在希望,奴隸們圍坐在火堆邊,才會吟唱自由之歌;是因為存在希望,才使得人們愿意遠涉重洋,移民他鄉(xiāng);是因為希望,年輕的海軍上尉才會在湄公河三角洲勇敢的巡邏放哨;是因為希望,出身工人家庭的孩子才會敢于挑戰(zhàn)自己的命運;是因為希望,我這個名字怪怪的瘦小子才相信美國這片熱土上也有自己的容身之地。這就是無畏的希望。
我動情的演說加上美麗的藝術作品,學生被感動了,有些已經眼眶濕潤了。
緊接著,我又出示了挪威著名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吶喊》,繼續(xù)動情地講解:畫面上,蒙克以極度夸張的筆法,描繪了—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lián)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爸荒苁钳傋赢嫷摹保煽嗽谠摦嫷牟輬D上曾這樣寫道。后來,《吶喊》所描繪的地點已經被美國一家網站給“扒”了出來——挪威首都奧斯陸的??瞬裆降囊粭l名叫Valhallveien的路。在現(xiàn)實中,這條路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像一張?zhí)耢o的田園風格明信片一般,這里還曾經被一名著名的攝影師托馬斯·阿耐斯塔德拍攝了下來,跟《吶喊》一樣,照片里也正是夕陽西下之時,但遠方的火燒云和橋下的燈火人家卻讓人感覺十分溫馨美好。
對比兩幅圖,我讓學生談談心中的感受。同學們暢所欲言,我及時歸納:只要心存希望,世界就是美好的,動人的,溫暖的;反之,則是陰暗的,孤獨的,令人恐懼的。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她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也能傳遞巨大的能量,觸碰人類心靈深處最柔軟的神經。不管你身處何種境地,請你時刻保持希望,努力向前。
一、用希望去點燃希望
教師的希望首先來自對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如果僅把教書育人當成養(yǎng)家糊口的唯一途徑,那么教師就很難肩負起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不可能花盡心思,在課堂上傾盡心力,傳遞希望。時間一長,便會覺得工作枯燥無味,毫無樂趣和幸??裳裕瑢θ松?,對教育,失去了希望。反之,如果教師能夠深刻感悟到教育教學事關學生發(fā)展、事關祖國的未來與希望、事關社會的健康運轉和延續(xù),他們會對自己的工作肅然起敬,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教育工作滿含希望。
教師的希望還來自于對學生的關愛。羅素曾經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發(fā)展?!碧K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外教育思想雖然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有關愛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充滿愛的教育,離開了愛,教育便無從談起。離開了愛的教育,就是沒有希望的教育。
二、用知識去點燃希望
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3教材為例,幾乎每一節(jié)課都有能夠點燃學生心中希望之燈的知識點。比如,孔子周游列國,企望推行自己的主張,但屢遭各種冷遇,四處碰壁,然而,孔子并沒有放棄希望,孜孜以求,誨人不倦,儒學終成顯學。理學大師張載懷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夢想與希望,成就一代大儒之美名。李贄雖明知自己的學說不容于統(tǒng)治者,但仍堅持不放棄,寫成《焚書》和《藏書》,流芳后世。蘇格拉底懷著對真善美的無限追求,大呼:“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識”。布魯諾、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愛迪生……哪一個人不是懷揣希望,成就夢想?從康有為、梁啟超,到陳獨秀、李大釗,再到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正是他們心中始終有希望,中國才有希望。雪萊說: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留下痕跡,鳥兒卻已飛過。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教材中不是沒有希望,只是有時候,我們缺乏發(fā)現(xiàn)希望的眼睛,沒有傳遞希望的意識。
三、用贊美去點燃希望
不能盲目地贊美學生,有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批評教育同樣非常重要。只要給予贊美,就應該給學生最真誠的贊美,尤其是課堂表現(xiàn)力較差的學生,更需要表揚與鼓勵,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燈亟待我們去點燃。
羅曼·羅蘭說:“人生應有兩盞燈,一盞是希望的燈,另一盞是勇氣的燈?!泵恳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希望和追求,都應該具備勇氣和信念。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是他們實現(xiàn)夢想的助推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希望,傳遞正能量,用知識和贊美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