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活動中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最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提出的問題應從幫助和支持幼兒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一般來說,教育敘事尤其是教師所寫的教育敘事,陳述的是教師在日常生活、課堂教學、教改實踐活動中曾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師本人撰寫的個人傳記、個人經(jīng)驗總結等各類文本。教師自己敘述教育教學故事,不是要檢驗某種已有的教育理論,也不是為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更不是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道理,在幼兒語言教育領域,教師也可以通過教育敘事,記錄并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事件,來評價教育教學的得失,以此改進語言教育教學質量。
一、運用提問方式激發(fā)幼兒語言
1.開放性提問,要適度超前。也就是指稍微適度的超過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水平。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于提問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把問題提在幼兒“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幼兒不花費力氣就能回答,對他們的發(fā)展無所補益,有的幼兒因為太容易而不屑一顧。提的問題太難,幼兒經(jīng)過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把問題提得比幼兒的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們“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來”,保證幼兒的思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的過程,將“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因此,教師在設計的問題時要考慮到幼兒已有的知識基礎、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況,向幼兒提出的問題,其難易程度應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
2.問題的答案要具有開放性。所謂“開放”,就是問題要“大”而“深”?!按蟆笔侵阜秶鷱V,問題可能包含多種答案,允許幼兒作出多種可能的解釋和回答;“深”是指有一定難度,盡量少提一些非此即彼的封閉式的問題,逐步引導幼兒的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途徑、結果的問題,諸如“如果……,那么……”、“你認為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你認為應當怎樣做?”、“你喜歡誰?為什么?”“誰的方法好?假如是你會怎么辦?、“關于這個問題你還有其他看法嗎?”、“你最喜歡這本書的哪一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等開放性問題。
二、運用教育敘事來評價語言教育活動
隨著新《綱要》的實施和新課程的全面鋪開,幼兒教師的教育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角色變了,幼兒的學習變了,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以新的理念實施幼兒教育,并不斷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顯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有靈性和悟性的教師,通過教育敘事研究不斷推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那么,教師的教育敘事在評價幼兒語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也可以說,怎樣運用教師的教育敘事來評價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呢?這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對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評價
在幼兒語言教育領域,教師的教育敘事離不開幼兒,主要是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情況。詳盡豐富的教育敘事研究中,所敘述的事件包含了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不足、優(yōu)勢、已經(jīng)取得了哪些進步、適合用什么方法指導等。這些事件和反思為科學地評價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提供了依據(jù)。因為通過教師的敘事,我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科學全面地考察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可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評價幼兒,這也比較符合“重視縱向評價”的思想。不僅是教師自己,家長也可以通過教師的教育敘事看到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過程與特點,從而為教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促進幼兒語音、詞匯、語義、語用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2.對語言教育活動的評價
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是幼兒園常規(guī)工作之一。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止一次地聽到園長說,我們展示的活動是經(jīng)過一次一次地研討而磨出來的。可見,評課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是多么重要的活動,既需要評價自己,也需要評價別人!而真正能夠提高評課效率的一條途徑就是執(zhí)教教師首先要對自己設計的活動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別人的評價才能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而教師對活動的自我反思就是教育敘事的內(nèi)容之一。教育敘事是教師不斷反思、學習的結果,通過教師的教育敘事及其活動計劃安排,就可以看出他們是不是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組織教育活動,有沒有充分體現(xiàn)幼兒的主體地位等。因此,教育敘事不僅有利于提高某一次活動的評價效率,也有助于評價教師的整個工作和專業(yè)發(fā)展狀況,可作為幼兒教師績效考核的一個憑證。
三、以教育敘事開發(fā)幼兒語言
“敘什么”解決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米”的問題。理解了幼兒語言教育實踐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作為教育敘事的內(nèi)容,那么如何寫教育敘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敘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有感無語、故事簡單、視角偏頗、個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針對現(xiàn)實問題,幼兒語言教育敘事應該包含四個要素。
1.鮮明的主題
一個好的教育敘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有趣的論題上,它是生動事例的再現(xiàn),要有一個中心論題。這類事情或令人振奮,或令人激動,或令人感慨,或令人驚詫,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和語言活動過程中認真觀察、記錄所發(fā)生的事件,并養(yǎng)成思考、提問的習慣,在記錄中逐步明確所要研究的問題,并能清晰地表達、細化問題,便于處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隨時抓住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這些都有利于敘事主題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學的理念
在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從事教育敘事研究,必須要有先進教育思想的支撐,才能體現(xiàn)敘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過對具體、鮮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顧、剖析,內(nèi)化某種教育思想,形成相應的教育信念。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注意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不斷接觸新的理念;同時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討論,這將有助于走出自己的誤區(qū),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深刻的思考
這是指教師在敘述生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生動的情節(jié),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敘事的過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這才是敘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意義的故事總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達某種關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個故事能夠讓聽者聽故事之后被“感動”。只講“事”,但“理”在“事”中,構成“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