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插圖對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觀察、想象、表達等各種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文插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課文插圖;語文教學;低年級;有效使用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豐富多彩,對正文內容起補充說明或藝術欣賞的作用,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易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并有效地利用插圖,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發(fā)現(xiàn)能力、想象能力、質疑能力和評價能力,但作為教材的一部分——課文插圖,卻經常被一些老師忽視。
現(xiàn)行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幾乎每一課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些插圖緊扣課文內容,色彩鮮艷、生動有趣,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極易引起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插圖作為一種寶貴的課程資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插圖往往被忽略或輕易帶過,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插圖的功能一般可分為裝飾功能、解釋功能和促進功能。所有課文插圖都兼具以上三項功能,只是對于某一幅具體的課文插圖來講,功能會有所側重。因此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同時,還應研究圖文關系,準確地把握插圖設置的目的和作用,抓住插圖使用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并在教學中合理充分地發(fā)揮插圖的作用,促進語文教學。
一、有效使用插圖,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拿到語文課本后的第一舉動往往是去翻里面的圖片,覺得感興趣會再去讀讀文字。孩子這種與生俱來對直觀形象的喜愛,值得教師珍視。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插圖進行細致觀察,學生觀察插圖的過程中,腦海中會涌現(xiàn)出很多問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會更加好奇。通過插圖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如教學《觀潮》時,先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并提出幾個問題讓他們思考;插圖中畫出了哪些景物?遠景和近景各是什么?看了這幅插圖,你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是什么?學生觀察插圖后一般都能準確的回答上面的問題,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翻閱課文中也會得到解決。待學完課文后,返回來再讓學生對照課文的有關描寫欣賞插圖,由文入畫,進一步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利用游記寫景文章中的插圖作導讀,一般可分為三個步驟:(1)賞畫入文。從畫面的整體上看一下文章所描寫的景物對象及特點,對全文的景物描寫有個概括印象;(2)由文入畫。根據課文的具體描寫段落,結合插圖的部分畫面,從局部上把握作者寫景的角度及特點;(3)圖文結合,歸納概括。讓學生看圖敘述文中描寫的景物,圖文結合,歸納概括出全篇的寫景特點。
二、有效使用插圖,增強學生理解能力
當學生對課文的字、詞、句不理解時,結合插圖理解課文是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它化抽象為具體,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教學人教版第三冊《紙船和風箏》一課時,關注到了“漂”和“飄”的區(qū)別,這對學生來講是難點。我在請學生區(qū)別這兩個同音字時,同時引入了課文中的兩張插圖,并請他們仔細想想紙船和風箏是怎么幫小動物找到他們的好朋友的。這時,學生們紛紛舉手,說“紙船是順著水漂來的,要用‘三點水’的漂”,“風箏是靠風飄上天的,所以要用‘風字邊’的飄”。這樣,一個難點順利解決了,同時圖片加深了學生們的理解和記憶。
三、有效使用插圖,理解詞語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課文插圖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大有作為?!墩n標》中指出:“閱讀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逼渲欣斫饽芰κ呛诵摹S行┱n文中的許多詞語很抽象,再加上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豐富,理解起來非常吃力。因此,教學中需要運用直觀形象的手段,觀察插圖不失為一種直觀、簡便的教學手段。
1.利用插圖,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語表達能力要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不斷加以練習,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文本插圖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鍛煉。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觀察文本插圖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容,進而背誦文本??磮D說話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對日后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幫助。
如在教學第七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我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插圖中小錢的神態(tài)、動作,讓學生想象此刻的小錢會怎樣想、怎么說,讓學生在小組內說,說得好的面對全班說,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再如教學第三冊《狼和小羊》一文,我運用插圖,結合課文末尾一句“狼說著向小羊撲去”,引導學生想象,鼓勵學生說出與眾不同的結果,進行故事續(xù)編說話訓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有效使用插圖,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文本不僅僅是課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語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關圖像等,課文中的有關插圖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圖是靜態(tài)的,反映的是某個瞬間的形象。要使畫面“活”起來,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進行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以補充畫面上的形象和情節(jié)。
四、有效使用插圖,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語言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但由于語言能力有限,表達時往往會過于簡單或雜亂無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大量的語言表達訓練。課文中的插圖繪圖精美,深受學生喜愛,因此是訓練學生表達的優(yōu)良素材。
課文《春雨的色彩》寫了三只小鳥爭論春雨是什么顏色的故事,讀完了故事,相信很多小朋友的心中,也有屬于自己的春雨的色彩。正好,課文的后面配了一幅田野的圖片。我請學生選擇幾種景物來仿照課文說一說,也可自己想象。于是,學生們出口成章,精彩無限。有的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禾苗上,禾苗綠了。春雨淋到小樹上,樹葉兒也綠了?!庇械恼f:“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看,春雨落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黃了。春雨滴在郁金香上,郁金香也黃了?!?/p>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課文插圖進行講述。低年級的課文中還有很多插圖是多幅圖,展現(xiàn)了故事發(fā)展的過程和情節(jié),就像連環(huán)畫一樣,學生極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