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就是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而進行的更為全面的教育,在各類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小學教育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跟隨時代潮流進行改變與完善,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使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更加符合時代要求。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思想觀念未能及時跟進,素質教育受到重視度較低。由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語文教育的束縛,學校和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高度不到位,只將教學活動當成單純傳授課本知識的活動,對素質教育的內涵了解不夠全面,教師以自己為主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是單向的,教師更少接受學生的反饋,教學組織形式較為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積極學習;學校也無法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單純以課業(yè)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授課水平的標準;家長只重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不能夠很好的認識到小學階段打下良好綜合素質基礎的重要性;學生年齡較小,無法了解和認識素質教育對自己成長的重要作用,不知道如何主動要求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只能根據(jù)教師的引導進行語文學習。
二、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
(一)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個人素質
1.職業(yè)道德素質。身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積極備課,熱愛學生,對學生保持良好的耐心,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強,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小學階段的基礎,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涯十分重要,教師個人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學生,學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這就在側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2.科學文化素質。教師應該學習與時俱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闹R擴展,學習除語文教學之外的其他知識,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增加學生其他方面的知識,有更加新鮮的課堂體驗。
3.專業(yè)知識素質。教師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積極學習新的語文教學知識,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盡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內容盡量通俗易懂,以適應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學校應該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專業(yè)知識的進修,給予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物質支持。
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積極接受提升自己教學技能的進修,即使小學語文教學相對其他教學更加簡單,但也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滲透其他的綜合素質的知識。在教師之間引入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教學技能的積極學習。
(二)繼續(xù)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1.采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促進學生與時代接軌,使用多媒體可以使課本內容更加形象化,可以充分利用視頻、音頻等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2.游戲教學。小學生剛剛進入學校學習,對于學習的認識還不全面,教師通過游戲啟發(fā)學生進行日常知識的講解,有利于學生愿意去接受新鮮的知識,提高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素質。在游戲過程中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相互配合,拉近同學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3.獎勵制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語言或物質獎勵,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在學生心中樹立獎懲原則,培養(yǎng)學生關于獎勵的正確認知。
4.引導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除日常的語文課本教學外,教師還應該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以課本知識為基礎進行合理的想象與思考,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素質。
(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將課本上的內容在現(xiàn)實中進行考察,可以提高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將課本知識順利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加課本知識的實用性,也便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全面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素質。
2.多角度認識事物。教師在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過程中,不應該囿于課本知識,而是應該從多角度向學生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角度認識事物的能力,采用發(fā)散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多采用積極的思維方式,盡量用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提高學生的多角度思維素質。
3.貼近自然。在授課過程中,有關于自然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戶外實地觀察相關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得到放松,教師在戶外與學生進行部分娛樂活動,還可以增進學生與老師的感情,使教師的授課更加順利,改善學生對自然和知識的認知,勞逸結合,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4.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朗讀。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為抒情文章,并且較為簡單,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朗讀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單詞不認識、發(fā)音不準確等情況,教師也應該在朗誦后進行點評,提高學生在朗誦過程中的感情表達,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字的感情表達能力和素質。
結語:素質教育的實施,起到培養(yǎng)高素質國民,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的重要作用,在小學階段打下良好基礎,有利于日后個人素質的進一步提高,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真正重視的教育新形式,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時代發(fā)展的緊迫性,將國家發(fā)展當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轉變舊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yǎng)真正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耿曉燕.小學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J].小教園地,2015.
[2]燕錫偉.素質教育十論[M].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