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面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教育普法規(guī)劃后,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聯(lián)合制定下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見》,對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在不同學齡段開展法治教育,加深從“法制”到“法治”的理解,對于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犯罪,促進學生的終身成長有著積極的意義。
目前,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涉及到多種因素,如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司法因素等,怎樣在學校開展法治教育,預防青少年學生犯罪,各學校都在進行嘗試和探討,但沒有一套完整的、適合不同學齡段的法治教育方法,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法治教育體系,如何利用學校這個平臺,對學生開展學生容易接受的法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對于預防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有著根本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從總體上看,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仍然存在定位不夠明確、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教育內(nèi)容不夠系統(tǒng)、保障條件不夠有力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的效果。課題組通過調研、對比實驗法、法治宣講等方式,綜合分析出適合學校開展法治教育的內(nèi)容形式,最終形成一整套系統(tǒng)的學校開展法治教育的體系,有效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學校法治教育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利用。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法制教育內(nèi)容要根據(jù)學生的成長和認知能力區(qū)分進行:在幼兒園階段,開展注重以幼兒教育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善、惡、美、丑觀念,通過故事、動漫、繪畫著色等容易接受的方式,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好人與壞人,好事與壞事的區(qū)別,樹立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人生初步理念,奠定好人生正能量的基礎。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展以注重基礎性的行為規(guī)則和法律常識為主,側重法治意識、遵紀守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實際的案例教學、實踐教學,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從認知國家象征及標志開始,初步建立國家、國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認識。初步建立規(guī)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guī)則、公平競爭、規(guī)則公平的意義與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guī)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要小學高年級階段,要開展建立基本的國家法律概念,特別是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認知,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樹立依法維權意識,樹立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范意識。進一步樹立規(guī)則意識,遵守公共生活規(guī)則。初步認知未成年人能夠理解和常見的違法和犯罪行為及其危害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在初中階段,要進一步深化憲法教育,加深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認識,了解民事法律活動的基本原則。了解合同和違約責任,樹立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初步了解物權的概念,加深對社會生活中常見違法行為的認知,強化法律責任意識,鞏固守法觀念。了解犯罪行為的特征、刑罰種類,建立對校園暴力等青少年常見違法犯罪行為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初步認知罪刑法定、無罪推定等原則,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國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則,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識。初步理解程序正義在實現(xiàn)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處理糾紛,理性維護權利的意識。
通過問卷、走訪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各階段的法治教育形式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如在幼兒園階段,71%的幼兒更喜歡通過講故事的方式,19%的幼兒喜歡動漫的方式,6%的幼兒喜歡閱讀的方式,4%的幼兒園喜歡通過其他方式得到法治教育。在小學階段,83%的法治知識是通過課堂學習得獲得,9%的法治知識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獲得,5%的法治知識是通過聽法治講座獲得,3%的法治知識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在初中階段,71%的法治知識是通過課堂學習得獲得,19%的法治知識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獲得,3%的法治知識是通過聽法治講座獲得,7%的法治知識是通過其他方式獲得。
由此可知,幼兒園及小學低年級階段,幼兒、小學生應通過相對直觀的形式開展法治教育,而小學高年級乃至初中階段,課堂教育仍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因此,在中小學課堂教學是進行法治教育的主渠道,法制教育專題課、思想政治課要采用形象化手段,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尤其是法律法規(guī)中直接涉及青少年、兒童利益的內(nèi)容。同時,采用必要的專題教育形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認識,法制專題教育要與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緊密結合,與安全、禁毒、預防艾滋病、交通安全等專項教育有機整合,使之融為一體。發(fā)揮好法律常識考核和學生操行評定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強化學生的法律知識和依法辦事的習慣,指導學生言行。此外,要將法治教育向其他學科滲透,語文、生物、體育等學科蘊涵著豐富的與法制教育相聯(lián)系的內(nèi)容。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guī)則等方面的教育。各相關學科對學生滲透法制教育,要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學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開展課外活動也是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節(jié)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活動,增強學生依法律己、依法辦事的自覺性,促進法律教育活動的有效實踐。對于個別學生,要進行輔導,作好心理疏通,學校法制副校長、班主任老師要針對個別學生中出現(xiàn)的違法違紀行為,進行積極的教育和管理;要關注學生思想、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及時進行法律、道德、心理等多方面的輔導,作好心理疏通工作,幫助他們克服缺點、改正錯誤、健康成長。
學校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法治素質的有效途徑,將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堅實的人生基礎和行為準則,只有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把握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探求開展工作的新機制和新途徑,不斷推進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深入開展。
(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 課題編號:201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