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擊樂是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同時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之一,打擊樂活動是具有很強操作性的活動,由于幼兒好奇心強,自制能力差,拿起樂器就喜愛敲敲搖搖,因此,打擊樂活動比起舞蹈,唱歌等教學活動更難組織,他需要教師有目的地去指導,引導幼兒探索樂器演奏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新的動作圖譜,幫助幼兒建立必要的常規(guī)。打擊樂的重點應該突出節(jié)奏的特點,樂器的特點以及樂器與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通過這項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合作能力,增強紀律和責任感,使他們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功的感受,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那么,如何進行打擊樂教學呢?
關鍵詞:幼兒;打擊樂;認知;教學方法
一、要選擇合適的樂曲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塑造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其基本表現(xiàn)手段是旋律和節(jié)奏。而打擊樂是根據(jù)樂曲來打擊樂器,通過各種樂器給音樂配伴奏以使樂曲更動聽。同時也能使幼兒通過樂器敲打來表達和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剛開始練習打擊樂時最好選擇節(jié)奏鮮明的樂曲,因為節(jié)奏特點明顯的樂曲容易敲擊出效果,如進行曲,這樣便于幼兒掌握節(jié)奏特點。待幼兒有了一定的積累后在選擇一些節(jié)奏較復雜的樂曲。在組織打擊樂活動之前要熟悉樂曲并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比如,選取的音樂作品有什么風格特點,是進行曲,抒情曲還是圓舞曲,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幾拍子的,因為拍子不同節(jié)奏特點會有所不同,2/4拍的節(jié)奏特點是強,弱,3/4拍的節(jié)奏特點是強,弱,弱,4/4拍的節(jié)奏特點是強,弱,次強,弱;演奏熟悉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看星》《鈴兒響叮當》《鮮花開》《洗手帕》等,幼兒的父母平時也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來,和孩子一起制作樂器,開家庭自制樂器演奏會,從而使幼兒在開心自豪中充分享受成功的體驗。另外還可以結合孩子們所喜愛的樂曲。教師可注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們平時愛唱的歌曲,從中選擇適合打擊配樂的曲子。因為關注幼兒的興趣,更能引發(fā)幼兒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打擊樂的積極性。
二、讓幼兒認識打擊樂器并會操作
幼兒打擊樂器常見的有;鈴鼓,串鈴,三角鐵,碰鈴,響板,沙錘,鼓,鑼等,演奏所有的打擊樂器都要求幼兒手腕放松,靈活,不僵硬,有彈性,能控制手的動作。如在小班進行打擊樂教學中,先引導幼兒在敲打,搖動,振動,抖動中,感受音響的效果及其帶來的愉快感。幼兒在剛進行節(jié)奏樂訓練時,只要按照一定的速度拍打,與音樂節(jié)拍一致即可。對于中班的孩子,可以逐步開展形式多樣的節(jié)奏樂活動。孩子無論通過什么方式做游戲,都可以從中感受到聲音的基本特征;音高,強弱,長短,如;擊鼓傳花時,哨子,鈴鐺,口琴等等樂器的應用,即練習的手的動作,又發(fā)展了節(jié)奏感的辨別和控制手腕肌肉的能力。
三、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1.節(jié)奏訓練
高超的技術離不開基礎的訓練,這是一個相當基礎的問題,而節(jié)奏訓練更是基礎訓練的基礎。節(jié)奏的訓練是對學習者基礎的一種針對性練習,也只有在技巧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音樂的表達也才能水到渠成。
節(jié)奏是打擊樂的靈魂,而學習打擊樂能強化節(jié)奏感。教學中,我們采取先整體后部分的程序,先讓幼兒欣賞或進行簡單的身體節(jié)奏活動,初步感知樂曲的主旋律情緒,風格,在模仿學習變通總譜,然后進行分聲部聯(lián)系,在練習中打出節(jié)奏類型,并相互傾聽相互配合。樂曲我們注意選用旋律優(yōu)美,結構工整,節(jié)奏富于特點的樂曲,并對作品進行分析,反復吟唱,再為每個樂句選取節(jié)奏性。充分利用變通總譜的功用性,把動作譜,圖形譜,語言譜貫穿其中,增強了趣味性,是幼兒非常樂意接受。
2.律動練習
律動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對節(jié)奏感知的訓練和強化,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動作的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對自身的自控把握能力和身心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打擊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自身音樂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應對學生所處時期人生價值觀和世界觀進行適時的引導。除了在演奏技巧方面的訓練外,應引導學生多讀書,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書籍,借以提高綜合素質。當學生能夠理解作曲家創(chuàng)作曲子的背景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后,才能正確的把握作曲家要表達的情感。另外,在后天的訓練中,還應引導學生閱讀適量的詩詞。音樂從古到今,都是在描寫一種意境,一種情,而與其最為相同的就是詩詞了。打擊樂教學在這一點上同任何音樂教學的目的一樣,在后天挖掘學生的天賦,將其潛意思的創(chuàng)造力展現(xiàn)出來。
3.情感教學
在技術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后,情感的表達就成了打擊樂教學中一項較為艱巨的任務。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其最完美的表達形式就是情感。筆者認為音樂同語言相比,那些微小的表情記號,樂音行進過程中產生的休止符號,甚至于曲譜上作曲家的任何一個筆記,都是真實的把握了生命運動和情感產生的起伏,消亡的過程。作曲家將情感賦予了曲子中,同樣將表達情感的人物賦予了演奏者。那么,打擊樂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情感是怎樣產生的呢?筆者認為其中一種是與生俱來的,這種對音樂的感覺與認知可以稱之為天賦;另一種則是大多數(shù)人所需要的,也是打擊樂教學最高層次的體現(xiàn)。即在后天的訓練中培養(yǎng)形成的。這也涉及到個人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與生活經歷,當對音樂的學習從演奏音樂上升到享受音樂的高度,才是音樂認知能力的最終目標,打擊樂亦是如此。
打擊樂教學包含許多方面的教學內容,作為打擊樂的教學者,應很好的掌握這些內容。不僅如此,對于其中的各項針對性訓練都要有很好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打擊樂教學的質量,真正在音樂上體味到情感。打擊樂活動中不緊要幼兒用聽覺去感受音樂,同時還需要用整個身心去感受音樂的風格,節(jié)奏的疏密,旋律的起伏,情緒的變化。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讓幼兒再看中聽,聽中思,思中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調動了幼兒看,聽,思,動等多種感官的運用,促進了幼兒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如果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能,也表現(xiàn)出了對打擊樂活動濃厚的興趣,教師不給他們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提到更上一層樓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1日
[2]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年
[3]德賴維爾《達爾克羅斯體態(tài)律動學入門》(高建進譯)【M】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
[4]李民熊《中國打擊樂》【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8
[5]趙紀《節(jié)奏世界------小軍鼓中國作品集》【M】中央音樂出版社200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