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睌祵W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憑空想很難把答案想出來。那么如何去提高學生的興趣呢?低年級的學生處于好奇心極強的年齡,什么都喜歡問為什么,為此,我想,在教學中,應恰當地把握學生好奇心,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興趣
經常在辦公室聽到一年級老師抱怨,孩子上一年級了上課心不在焉,錯的竟是些很簡單的計算題,開始以為她是粗心,后來個別談話了解到對數學沒有興趣,枯燥沒意思。面對自己沒興趣的事情,就是成年人也會選擇不去做。一個字:愁。我們要怎樣才能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呢?
現實生活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和數學學習結合起來,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他們更多的機會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如教學“認識角”時,從角這個字認識,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什么?這一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自然會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數學上的角,人民幣當中的角和語文課學到的有關角的詞語……這樣使學生在腦中儲存的對于角的有關信息全部暴露出來。然后教師小結,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研究數學上的角。有如: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1)
看電視上說吸煙有害健康,每抽一支煙壽命會縮短3分鐘。爸爸是個大煙鬼,每天都要抽一包香煙,每包香煙20支,如果每支香煙能使人縮短壽命3分鐘,那爸爸的壽命每天就會縮短20*3=60分鐘=1小時,每年就要縮短365天*1小時=365小時。好可怕啊,所以,我對爸爸說:“吸煙有害健康啊,你以后不要抽煙了好吧!”從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學數學的興趣,輕松,自然,效果好。
二、在故事中學數學,培養(yǎng)興趣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如果我們老師吧數學問題放到故事中去學,學生感興趣,容易消化,如:朋友,看了下面的這個題目,你有想到什么嗎?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個數學題目的精彩解答吧。在下面的乘法算式里,每個漢字代表一個數字,不同的漢字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道算式的本來面目是什么呢?
海=1,月=9。
又因為被乘數的百位數字“上”乘以9不能進位,而個位數字“9”乘以9要向十位進8,所以
上=0,明=8。
原來的算式是:1089×9=9801。
有如兒童看見鵝,很容易著迷。那鵝披著一身潔白羽毛,走路搖搖擺擺,昂首高歌,悠然自得,實在可愛。這時,兒童身邊的父母就會情不自禁,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學會的一首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是唐代才子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詩。駱賓王后來由于聲討武則天的檄文而垂名史冊,享譽文壇,這首童年作品《詠鵝》卻在民間口頭流傳,世世代代的家長們像教兒歌一樣把它傳授給自己的小孩。
現在有一道關于鵝的題目,需要動一點點腦筋。
如圖1,在正方形池塘周圍,有一群鵝散步。它們共有12只,恰好在正方形的每條邊上都有3只。牧鵝少年對他的四位小朋友說,“我到樹蔭下面躺一會兒,你們幫我看住這些鵝,池塘的每一邊岸上都要保持3只?!?/p>
牧鵝少年很快進入夢鄉(xiāng)。鵝群抵擋不住水的誘惑,有4只溜進池塘游泳去了。4位幫忙的朋友趕緊商量對策。能不能讓游泳的鵝繼續(xù)游泳,岸上的鵝又保持每邊3只呢?
結果想出一個妙計:如圖2,調動岸上的8只鵝,讓它們在正方形的每個角上各站一只,每條邊的中間各站一只,就能保持每條邊上3只,同時又可任憑池中的4只鵝繼續(xù)“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兩全其美。
老師把數學問題放在故事中,學生很容易接受,大家可以嘗試。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創(chuàng)設游戲性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年齡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在游戲中得到知識,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游戲。我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yōu)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yōu)勝。學生在游戲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chuàng)設操作性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內容時,教師提前讓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幾種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試做每個圖形的對折,使圖形對折后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操作后發(fā)現有些圖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圖形不能完全重合。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能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感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若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味口”,寓教于“趣”,使學生“樂學”,教學效果必定事半功倍,相信大家會成為學生喜愛的小學數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