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指出:“口語交際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總體發(fā)展很不平衡,在說話訓練的抽卷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說話能力差,支支唔唔,不能流利的說話,就最起碼的流暢、正確表達都很困難。這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忽視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多,又整天往來于家庭、學校兩點一線上,極少與外界接觸,致使學生一習作就愁,讓其講演或自由發(fā)言更是犯難縮頭,還有學生存在著會寫不會說的現象。因此,教學中拓寬活動領域,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實際生活的需要。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
興趣是激起學生想說、敢說的催化劑。只有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養(yǎng)成動口的好習慣。課堂是培訓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渠道,讓學生在課堂中“說”起來,我覺得應大膽地“放”,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才能鍛煉學生的膽量,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打下基礎。
1、借助課文插圖
如,《燕子》一文,首先讓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并進行大膽而合理的想象,然后有條理地敘述圖意?;蚶脠D再插圖,如,《海上日出》雖兩幅圖但并無表現出日出全過程,可讓學生邊畫太陽升起圖邊說其變化,培養(yǎng)學生語言流暢性。
2、補充課文
學生可根據所學文章補充有關的情節(jié),如,《火燒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是怎樣想的?為什么他旁邊的戰(zhàn)友未著火,而他卻燒著了呢?讓學生查資料或想象,再補充故事,讓學生在說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動手與動口相結合
讓學生帶來自制手工藝品,敘說制作過程及感想。如第七冊基礎訓練八的說話練習,讓學生敘說一件手工制品。正是由于自己制作了才有話可說,因此在說上的要求就提高了,不僅要說出其特點,而且注意運用生動的語言敘述,再讓同桌評析。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深化說的應用。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僅靠學科中的說話訓練是不夠的,應走出課文,拓寬活動領域,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發(fā)展,自愿交際的氛圍與場所,深化說的應用。
1、利用班隊活動,培養(yǎng)口語交際。
班隊活動由班干部主持,全體同學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生說話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一次班委提出召開一次“自我防范意識”討論會,先想遇到不安全的情況;再盡量想辦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凑l想得多,解決方法多而巧妙。一部分學生提出遇到火災、路遇歹徒行兇、見小偷行竊或發(fā)生地震、腿受傷等不安全因素,使全班同學的熱情高漲,并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學生從不肯說到搶著說,自始至終,學生在口語交際的談話中得到有力的訓練。
2、口述新聞或社會焦點問題
每天規(guī)定時間看“新聞聯播”和“青州新聞”。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找愛看的、感興趣的新聞,每天早上15分鐘在“談天說地”時間講給大家聽,激發(fā)了他們想看新聞的興趣,想說的欲望,他們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看到的有趣新聞。教師再及時提醒他們相互補充,使其用更加完整的語言表達。然后讓他們把新聞看完全程??凑l記住的事多、說得準。
3、定時召開專題討論會、演講會
每周至少安排兩節(jié)課外活動或早上晨練時間,來針對學?;顒踊蛐@環(huán)境或校園管理等問題,展開演講,辯論會,學習委員聽取同學們意見,制定每周專題,平時準備或搜集資料或找人商討,輪流上臺,并作簡短評議,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4、每周一次的讀書、讀報心得交流會
班級設立“圖書一隅”。學生有時可到圖書館借閱書籍,每人一本摘錄本,及時寫出讀后感或體會,定期抽查,并召開交流會。以“你愛看什么書?看了什么書?收獲怎樣?”為主線展開交流,讓學生談談讀書后的感受。這樣既積累了素材,又提高了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5、走出學校,深入社會。
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局限于學校,社會也是一個很好的大課堂。訓練中應把拓寬視野、擴大觀察范圍當作訓練重點。讓學生走出學校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到工廠、農村去調查、了解情況,參與社會交往,學習新鮮、活潑、富有生命力的語言,了解工廠、農村的重大變化,了解、采訪、宣傳、學習先模人物的英雄事跡,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了學校社會的融合。
總之,拓寬了活動領域,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以及評析事物的能力。